一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2790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及制备方法。所述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的制备包括两个步骤:(1)烯丙氧基聚醚的合成;(2)淀粉与所述烯丙氧基聚醚及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合。先以烯丙醇为起始剂,引发环氧乙烷进行开环均聚合或引发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进行开环嵌段共聚合,制成一种一端为烯丙氧基、另一端为羟基的聚醚,然后将所述聚醚及丙烯酰胺同时与淀粉在水相进行接枝共聚合,在淀粉分子链中引入聚(丙烯酰胺-co-烯丙氧基聚醚)接枝支链,产物经脱水、洗涤和干燥后,即得所述的接枝淀粉浆料。所述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的接枝率为2%~20%,接枝支链中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为60%~95%,烯丙氧基聚醚的质量分数为5%~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纺织经纱上浆所使用的浆料制备
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制备的接枝淀粉浆料,能够保持淀粉的颗粒状态和非离子特性,解决了传统接枝淀粉浆料对调浆用水中高价正离子敏感的缺陷,避免了由于不同浆料组分之间正负电荷作用而引起的混合浆液分层、絮凝和沉淀等问题,便于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
技术介绍
接枝淀粉浆料是通过在淀粉大分子上形成初级自由基,然后引发可聚単体与之进行接枝共聚合,使某些可聚单体以一定的聚合度键接到淀粉分子链上,在淀粉分子链上形成接枝支链而制成的。接枝支链具有很强“内增塑”作用,它的空间位阻效应破坏了淀粉分子链排列的有序性,抑制了淀粉分子链间氢键的重新缔合,使淀粉分子堆积松散,有效地降低了淀粉的脆硬弊病,提高了淀粉浆膜的韧性。其次,淀粉韧性的改善,有效地降低了淀粉胶接层与纤维界面上的内应カ和应カ集中问题,提高了它对纤维的粘合強度。第三,接枝支链对浆液中淀粉分子链的有序排列具有长程干扰作用,缓解或抑制了淀粉浆液的老化和凝胶现象。第四,淀粉主链与接枝支链之间的化学键接,避免了混合浆液的分层问题,提高了混合浆液的稳定性。第五,接枝淀粉浆料具有增容剂的作用,提高了不同浆料组分间的混溶性,降低了经纱表面浆膜中不同浆料组分间的相分离程度,改善了浆膜力学特性,使之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部机械作用对浆纱的磨损,提高了浆纱的耐磨性。最后,接枝淀粉浆料易于被微生物降解,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小,可以采用生物酶退浆。所以,接枝共聚合对于改善淀粉浆料的传统缺陷、提高使用效果、改善浆纱质量、降低上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匹布的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接枝淀粉浆料已被广泛用于经纱上浆生产之中。接枝共聚合已经成为对淀粉进行改性、提高淀粉上浆质量的ー种重要方法。Brockway等(US 3061472 ;US 3095391)发现,淀粉与丙烯酸酯的接枝共聚物可用于疏水性纤维经纱的上浆,且能够提高浆纱质量。随后,Kightlinger (US 4301017)公开了ー种将丙烯酸酯与糊化后的こ酰化淀粉或氰こ基化淀粉进行接枝共聚合的方法,提高浆纱的耐磨性能。Floyd等(US 5116927)发现,接枝共聚合能够提高淀粉膜的拉伸强度。马彦铭(200610066984. 9)通过接枝共聚合制备了ー种可降解的接枝淀粉浆料,据称可以取代聚こ烯醇纺织浆料用于经纱上浆。祝志峰等(200610039531. 7)发现了ー种提高浆膜力学性能的淀粉7-PVA接枝淀粉浆料的制备方法。最近,邱绪良和巫拱生公开了以超声微波法合成丙烯酸甲酯接枝淀粉浆料的方法(CN102051015A ;CN102050922A ;CN102050924A)。经纱上浆要求淀粉浆料必须具备可调浆性和可退浆性,并要求浆液能够对纤维进行润湿和铺展,所以接枝淀粉浆料的接枝支链须具备一定的亲水性。当前所生产的接枝淀粉浆料,其接枝支链大多都是由亲水性与疏水性两类结构单元构成的,其制备方法通常是以丙烯酸酯为主要接枝単体,再辅以一定量的亲水性接枝単体,通过接枝共聚合使这两类单体以一定的聚合度键接到淀粉的大分子上。2011年,邱绪良和巫拱生公开了干法制备两元接枝淀粉浆料的方法(CN102050925A ;CN102051014A),也属于这类接枝淀粉浆料。接枝支链中的亲水性结构单元,通常都是阴离子型的。这种具有阴离子特性的接枝支链,改变了淀粉浆料的非离子属性,至少使接枝淀粉浆料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缺陷(I)阴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接枝支链中的阴离子基团,对水中的高价正离子敏感,这种缺陷造成浆纱生产对调浆用水的纯度要求较高,如果调浆用水的硬度过高,就会引起浆液分层、絮凝、甚至沉淀;(2)接枝支链中的阴离子基团,在调浆过程中还会与阳离子型浆料组分相互作用,也会造成浆液分层、絮凝、甚至沉淀。由此可见,这些缺陷会导致浆液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上浆生产和浆纱质量。如果能够在淀粉分子主链上引入非离子型的接枝支链,就能够保持淀粉的非离子属性,在利用接枝变性之优势的同时,避免上述缺陷和问题。此外,由于非离子型接枝支链没有离子离解,提高了接枝淀粉浆料的耐盐性,降低了浆液的起泡性,避免了因为盐析作用和浆液起泡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为此,迫切需要开发ー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的制备技术,以提高接枝淀粉浆料的上浆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对调浆用水硬度敏感的缺陷,避免由于不同浆料组分之间正负电荷作用而引起的混合浆液分层、絮凝及沉淀等问题,提高接枝淀粉浆料的使用效果和经纱上浆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淀粉分子主链上引入聚(丙烯酰胺-CO-烯丙氧基聚醚)接枝支链,制成一种非离子型的接枝淀粉浆料,以便在利用接枝淀粉浆料卓越上浆性能的同时,还能使淀粉保持非离子的属性,避免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的上述缺陷。所述的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是在淀粉主链上通过共价键键接上2% 20%重量份的聚(丙烯酰胺-Co-烯丙氧基聚醚)接枝支链;所述接枝支链是丙烯酰胺和烯丙氧基聚醚的无规共聚物,其中丙烯酰胺结构单元的质量分数为60% 95%,烯丙氧基聚醚结构单元的质量分数为5% 40%。所述烯丙氧基聚醚是一端为烯丙氧基、另一端为羟基的环氧こ烷均聚醚,或者是一端为烯丙氧基、另一端为羟基的环氧こ烷与环氧丙烷嵌段共聚醚。所述的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为ー种干态粉剂,能够保持淀粉的颗粒结构和非离子特性,方便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制备所述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的淀粉原料,包括原淀粉和变性淀粉;所述的原淀粉为玉米原淀粉、小麦原淀粉、木薯原淀粉或马铃薯原淀粉中的任ー种,或是它们几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变性淀粉是以上述原淀粉为原料,采用酸解、酶解、热解、氧化、交联、氨基甲酸酯化、羧甲基化、磷酸酯化及醋酸酯化中的任一种变性方法制造的;或者是采用酸解、酶解、热解、氧化中的任意ー种与交联、氨基甲酸酯化、羧甲基化、磷酸酯化及醋酸酯化中的任意ー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的组合制造的。如采用酸解-醋酸酯化马铃薯淀粉、氧化-交联木薯淀粉、热解-羧甲基化玉米淀粉 所述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的制备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I)烯丙氧基聚醚的合成以烯丙醇为起始剂,引发环氧こ烷进行开环均聚合,制成一端为烯丙氧基、另一端为羟基的环氧こ烷均聚醚;或引发环氧こ烷与环氧丙烷进行开环嵌段共聚合,制成一端为烯丙氧基、另一端为羟基的环氧こ烷与环氧丙烷嵌段共聚醚;(2)淀粉与所述烯丙氧基聚醚及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合将步骤(I)得到的烯丙氧基聚醚和丙烯酰胺与淀粉在水相进行接枝共聚合,在淀粉分子链中引入非离子型的聚(丙烯酰胺-Co-烯丙氧基聚醚)接枝支链,产物经脱水、洗涤和干燥之后,即得所述的接枝淀粉浆料。I、烯丙氧基聚醚的合成 所述烯丙氧基聚醚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CH2=CH —CH2 イ OCHfH2 ^——^OCHCH2 -J-OH CH3 烯丙氧基聚睡,其中β不能为零 其中η不能为零。η O,表明所述烯丙氧基聚醚中含有こニ醇结构单元。当m=0时,所述烯丙氧基聚醚是一端为烯丙氧基、另一端为羟基的的环氧こ烷均聚醚,可以通过环氧こ烷的开环均聚合制成;当111デO时,所述烯丙氧基聚醚为一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其特征在于:在淀粉主链上通过共价键键接上2%~20%重量份的聚(丙烯酰胺?co?烯丙氧基聚醚)接枝支链;所述接枝支链是丙烯酰胺和烯丙氧基聚醚的无规共聚物,其中丙烯酰胺结构单元的质量分数为60%~95%,烯丙氧基聚醚结构单元的质量分数为5%~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其特征在于在淀粉主链上通过共价键键接上2% 20%重量份的聚(丙烯酰胺-Co-烯丙氧基聚醚)接枝支链;所述接枝支链是丙烯酰胺和烯丙氧基聚醚的无规共聚物,其中丙烯酰胺结构单元的质量分数为60% 95%,烯丙氧基聚醚结构单元的质量分数为5% 4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烯丙氧基聚醚是一端为烯丙氧基、另一端为羟基的环氧乙烷均聚醚,或者是一端为烯丙氧基、另一端为羟基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嵌段共聚醚。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枝淀粉浆料为一种干态粉剂,能够保持淀粉的颗粒结构和非离子特性。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的淀粉原料,包括原淀粉和变性淀粉;所述的原淀粉为玉米原淀粉、小麦原淀粉、木薯原淀粉或马铃薯原淀粉中的任一种,或是它们几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变性淀粉是以上述原淀粉为原料,采用酸解、酶解、热解、氧化、交联、氨基甲酸酯化、羧甲基化、磷酸酯化及醋酸酯化中的任一种变性方法制造的;或者是采用酸解、酶解、热解、氧化中的任意一种与交联、氨基甲酸酯化、羧甲基化、磷酸酯化及醋酸酯化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的组合制造的。5.一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的制备包括两个步骤 (1)烯丙氧基聚醚的合成以烯丙醇为起始剂,引发环氧乙烷进行开环均聚合,制成一端为烯丙氧基、另一端为羟基的环氧乙烷均聚醚;或引发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进行开环嵌段共聚合,制成一端为烯丙氧基、另一端为羟基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嵌段共聚醚; (2)淀粉与所述烯丙氧基聚醚及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合将步骤(I)得到的烯丙氧基聚醚和丙烯酰胺与淀粉在水相进行接枝共聚合,在淀粉分子链中引入非离子型的聚(丙烯酰胺-CO-烯丙氧基聚醚)接枝支链,产物经脱水、洗涤和干燥之后,即得所述的接枝淀粉浆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丙氧基聚醚是一端为烯丙氧基、另一端为羟基的烯丙氧基聚醚,分子链为线形;所述烯丙氧基聚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0 1000 ;所述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嵌段共聚醚的分子链中,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结构单元的质量之比是可变的,其比值为100 / O 50 / 5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乙烷均聚醚的制备工艺为在聚合釜中加入6. 3 22重量份干燥后的烯丙醇和O. 5重量份脱水后的氢氧化钾,充氮除氧;将聚合釜内的温度加热至135°C,由聚合釜底部逐渐通入100重量份的环氧乙烷,在搅拌下进行开环聚合反应;通过冷却水调节聚合釜内温度和压力,使聚合温度控制在135 145°C、压力为O. 8 IMPa ;环氧乙烷加完之后,继续搅拌反应;当聚合釜在釜温100°C时的压力降至O. 05MPa以下时,结束反应,即得所述环氧乙烷均聚醚。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嵌段共聚醚的制备工艺路线有以下两条路线一是先将环氧乙烷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志峰周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常龙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