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膜介于两个布帛之间的。
技术介绍
例如,在雨具、帐篷等要求放水的纤维制品中,使用具有防水性的坯布。含有防水性的坯布,作为将由平纹组织构成的织物叠层到防水性膜上的叠层体构成(例如,參照日本特开2007 — 283774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07 — 283774号公报记载的技术中,对于叠层到防水性膜上的织物的经纱及纬纱,规定布面覆盖系数的总计值,借此,可以不损害外观及触感而获得重量轻的叠层体,并且,缝制部分能够有效的填隙。
技术实现思路
近年来,对于具有防水性的叠层体,进ー步轻量化(减薄化)的要求増大。一般地, 越使叠层的织物变薄,织物的线圈就变得越粗,在叠层时织物的线圈越容易偏移(容易发生线圈弯曲)。另外,当织物的线圈变粗时,叠层的防水性膜与织物的粘结カ会降低。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叠层体可以抑制粘结防水性膜和织物时的线圈弯曲的发生,并且,确保防水性膜与织物的粘结力,并且カ求轻量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叠层体,是ー种使防水性膜介于第一布帛与第二布帛之间的叠层体,第一布帛是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3g/m2 30g/m2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层体,是使防水性膜介于第一布帛与第二布帛之间的叠层体,其中,前述第一布帛是单位面积的质量为3g/m2~30g/m2的织物,前述第一布帛的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方被作为由树脂(a1)硬化而成的树脂、或者树脂(a2)、或者树脂(a2)交联而成的树脂中的任一种树脂的树脂A呈点状填隙,前述第一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由填隙的前述树脂A及热塑性树脂B粘结,前述第二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由热塑性树脂C粘结,前述树脂(a1)是熔点为80℃~160℃的未硬化或半硬化的热硬化性树脂,前述树脂(a2)是熔点为80℃~160℃的热塑性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0 JP 2011-136382;2012.05.11 JP 2012-10951.一种叠层体,是使防水性膜介于第一布帛与第二布帛之间的叠层体,其中, 前述第一布帛是单位面积的质量为3g/m2 30g/m2的织物, 前述第一布帛的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方被作为由树脂(al)硬化而成的树脂、或者树月旨(a2)、或者树脂(a2)交联而成的树脂中的任一种树脂的树脂A呈点状填隙, 前述第一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由填隙的前述树脂A及热塑性树脂B粘结, 前述第二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由热塑性树脂C粘结, 前述树脂(al)是熔点为80°C 160°C的未硬化或半硬化的热硬化性树脂, 前述树脂(a2)是熔点为80°C 160°C的热塑性树脂。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由热塑性树脂C呈点状地粘结。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由前述树脂A及热塑性树脂B呈点状地粘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一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之间,作为前述树脂A在前述第一布帛的单位面积上的比例的占有率为1% 20%, 在前述第一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之间,作为前述热塑性树脂B在前述防水性膜的単位面积上的比例的占有率为5 % 60 %。5.一种叠层体的制造方法,是制造使防水性膜介于第一布帛和第二布帛之间的叠层体的方法,其中,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第一粘结エ序和第二粘结エ序,在所述第一粘结エ序,通过进行加热加压处理,利用树脂A及热塑性树脂B将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粘结起来,所述第一布帛是単位面积的经纱和纬纱的总计质量为3g/m2 30g/m2的织物,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中的至少一方被作为熔点为80°C 160°C的未硬化或者半硬化的热硬化性树脂的树脂(al)、或者作为熔点为80°C 1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央洋,中屋一弘,野津敏雄,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纺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