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567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该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包含:吸入部件和载药部件,其中吸入部件为吸管状,该吸管的中间位置设有横隔板将吸管分为上下不同的空间,横隔板的一侧有进气孔与向下的进气针相连通,横隔板中心开孔向下与吸入针相连通,所述吸入针和进气针同时垂直于横隔板并向下固定在横隔板上,载药部件具有安放胶囊的胶囊槽,通过卡扣槽连接在吸入部件的下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具有易于携带,操作简便,胶囊排空率高,可重复使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粉吸入剂的药剂吸入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应用于医疗领域。
技术介绍
干粉吸入剂(DPI)的特点在于:以DPI形式给药,药物经肺部和呼吸道黏膜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起效非常快;人肺部表面积大,并且肺泡表面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药物经空气.血液途径交换的距离短,速度快;给药无胃肠道酶解作用,无肝首过效应。酶活性较低,上皮屏障薄及膜透性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蛋白多肽类药物给药、β-肾上腺素拮抗剂、抗胆碱剂、皮质激素、强效麻醉剂、抗偏头痛等小分子药物以及胰岛素、生长激素、疫苗和新的生物技术产品等大分子药物也可制成肺部给药制剂,起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DPI同MDI(定量雾化吸入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患者主动吸入药粉,不存在给药协同配合问题;无氟里昂抛射剂,避免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对呼吸道没有刺激;不含有酒精及防腐剂等溶媒,对病变黏膜无刺激性;作为固体剂型,尤其适合于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不受药物溶解度的限制,载药量可以很高。临床的治疗效果直接取决于药物输送装置的内部组合方式、药物颗粒的大小、形态、分子量、电荷、吸潮性等的不同。就颗粒大小而言,直径1~5μm的药物颗粒最为适宜,称之为可吸入颗粒,大于5μm的颗粒则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而小于0.5μm的颗粒虽能达到下呼吸圈,但在潮气呼吸时,90%的微粒又随呼气排出体外。近十几年来,由于喷雾干燥、超临界流体等微粉化技术的兴起,多剂量、对吸气速率要求低的新型给药装置不断涌现,DPI类型和数量迅速增多,可应用的药物品种由起初的色甘酸钠延伸到治疗哮喘各环节的有效药物,由单方制剂发展成复方制剂,目前正由单一的治疗哮喘药向抗生素、蛋白多肽类药物、基因药物以及疫苗发展。干粉吸入器种类众多,按剂量可分为:单剂量、储库型多剂量、多重单元剂量;按药物的储存方式可分为:胶囊型、囊泡型、储库型;按装置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吸入气流驱动型、压缩空气驱动型、电池马达驱动型现在常用的干粉吸入器存在的缺点在于:体积较大,携带不便;使用操作较为麻烦,经常需要维修;装置内药物残留量较高;除单剂量型(如旋转吸入器等)外,其余干粉吸入装置均不可重复使用,造成了患者重复购买吸入装置,加重了患者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价格高昂的医疗器械很难得到农民以及低收入群体的认同,这不适合于改善全民医疗环境、广泛推广应用到大众的现实需求;目前使用的多剂量型(准纳器等),和贮存剂量型(都保等)干粉吸入装置还存在着结构复杂、造价高昂,所用的原料多、污染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吸入器的诸多缺限,提供了一种易于携带,操作简便,装置内药物残留量少,可重复使用,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其可广泛用作吸入药物的给药装置,供哮喘、咽喉疾病、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患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粉吸入剂的药剂吸入器,应用于医疗领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包含:吸入部件和载药部件,其中载药部件通过卡扣槽连接在吸入部件的下端。上述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的吸入部件为吸管状,该吸管的中间位置设有横隔板将吸管分为上下不同的空间,横隔板的一侧有进气孔与向下的进气针相连通,横隔板中心开孔向下与吸入针相连通,所述吸入针和进气针同时垂直于横隔板并向下固定在横隔板上;所述载药部件具有安放胶囊的胶囊槽,通过卡扣槽连接在吸入部件的下端。其中,吸入部件吸管的上部空间接近横隔板位置在吸管壁上对称地设有多个稀释孔,在稀释孔上方吸管内壁上设有用于对药物粉末进行筛分过滤的筛网。上述吸入部件吸管的下部空间内壁面上设有卡扣槽,载药部件的外壁面上设有多圈卡扣。其中,吸入部件吸管的外壁设有作为口部正确含纳用方向标识的图案或文字。上述吸入部件的吸管口外壁表面设有多道口部含纳防滑用的凹槽。其中,吸入针与吸管的底部相连通,进气针与进气孔相连通,并且吸入针短于进气针,即吸入针的针尖处在进气针的针尖上端位置。上述吸入针、进气针的内径为0.3~5.0mm,针尖垂直方向距离为0.5~2.5mm。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通过进气针和吸入针,从胶囊顶部扎破胶囊并深入到胶囊内部,利用气流通过进气针将药物粉末扬起,药物粉末随气流通过吸入针排出胶囊,解决了现有吸入装置存在的装置内药物残留多,进入人体的有效药物量少等缺陷。本专利技术具有易于携带,操作简便,装置内药物残留量少,可重复使用,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适合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可广泛用作吸入药物的给药装置,供哮喘、咽喉疾病、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患者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的吸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该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的吸入部件的侧视图。图4是该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的载药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该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的载药部件的侧视图。图6是沿图3中A-A线的剖面图。附图标记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一种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包含吸入部件:吸管1、筛网2、稀释孔3、进气孔4、吸入针5、进气针6、卡扣槽7和横隔板12,载药部件:胶囊槽8、第一卡扣9、第二卡扣10和第三卡扣11。其中载药部件通过第一卡扣9、第二卡扣10或第三卡扣11与吸入部件上的卡扣槽7相连接。吸入部件上端为吸管1的吸管状,吸管1的中间位置设有横隔板12将吸管分为上下不同的空间,横隔板12的一侧有进气孔4与向下的进气针6相连通,横隔板12中心开孔向下与吸入针5相连通,所述吸入针5和进气针6同时垂直于横隔板12并向下固定在横隔板12上。载药部件具有安放胶囊的胶囊槽8,通过卡扣槽7连接在吸入部件的下端。吸入部件吸管1的上部空间接近横隔板12位置在吸管壁上对称地设有多个稀释孔3,在稀释孔3上方吸管内壁上设有用于对药物粉末进行筛分过滤的筛网2。吸入部件吸管1的下部空间内壁面上设有卡扣槽7,载药部件的外壁面上设有多圈卡扣9、10、11。吸入部件吸管1的外壁设有作为口部正确含纳用方向标识的图案或文字。吸管口外壁表面设有多道口部含纳防滑用的凹槽。吸入针5与吸管1的底部相连通,进气针6与进气孔4相连通,并且吸入针5短于进气针6,即吸入针5的针尖处在进气针6的针尖上端位置。吸入针5、进气针6的内径为0.3~5.0mm,针尖垂直方向距离为0.5~2.5mm。图1所示的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通过下列方式工作:在载药部件的胶囊槽8内竖直塞入胶囊药物后,随着在吸入部件下方内向上推压载药部件,首先是第一卡扣9进入卡扣槽7内,当继续向上推压载药部件时,第一卡扣9从卡扣槽7内脱出,接着第二卡扣10进入卡扣槽7内,当卡扣槽7处于第一卡扣9和第二卡扣10之间的位置时,将此时的固定状态称为一级固定,此时进气针6和吸入针5还处在胶囊上方,未将胶囊刺破。当继续向上推压载药部件时,卡扣槽7沿着载药部件的外壁向下移动,直到第三卡扣11卡合于卡扣槽7内,此时的固定状态为二级固定,此时进气针6和吸入针5先后从胶囊顶部扎破胶囊并深入到胶囊内部。利用从进气孔4进入的气流,通过进气针6将药物粉末扬起,药物粉末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该吸入器包含:吸入部件和载药部件,其中载药部件通过卡扣槽连接在吸入部件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针扎入式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该吸入器包含:吸入部件和载药部件,其中载药部件通过卡扣槽连接在吸入部件的下端,所述载药部件具有安放胶囊的胶囊槽;所述吸入部件为吸管状,所述吸入部件包括吸管,该吸管的中间位置设有横隔板将吸管分为上下不同的空间,横隔板的一侧有进气孔与向下的进气针相连通,横隔板中心开孔向下与吸入针相连通,所述吸入针和进气针同时垂直于横隔板并向下固定在横隔板上,所述吸入针与吸管的底部相连通,进气针与进气孔相连通,并且吸入针短于进气针,即吸入针的针尖处在进气针的针尖上端位置;其中,载药部件通过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和第三卡扣与吸入部件上的卡扣槽相连接;其中,在胶囊槽内竖直塞入胶囊药物后,随着在吸入部件下方内向上推压载药部件,首先,第一卡扣进入卡扣槽内,当继续向上推压载药部件时,第一卡扣从卡扣槽内脱出,接着第二卡扣进入卡扣槽内,当卡扣槽处于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之间的位置时,将此时的固定状态称为一级固定,此时进气针和吸入针还处在胶囊上方,未将胶囊刺破;当继续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兴国孙思平骆燮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达创制科技有限公司骆燮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