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周围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植入式可降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5204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促进周围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植入式可降解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植入式可降解装置,是由两个对称的半柱形组件合拢形成的中空的柱形装置;在所述柱形装置内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小间室,用于装载不同浓度的促神经再生物质;所述柱形装置的两端是开放的,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材料从一端穿入并从另一端穿出;两个半柱形组件的间隙通过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成为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半柱形组件是由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备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植入式可降解装置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的优点,可用于装载多种促神经再生物质,并将促神经再生物质按照神经远、近端形成浓度梯度,环绕于周围神经移植物的周围,形成有利于周围神经轴突再生的微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提供一种促进周围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植入式装置,尤其是ー种可降解的促进周围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装置。
技术介绍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是百余年来世界临床医学研究一大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的程度増加,交通日益发达,人口流动倍增的情况下,周围神经的损伤就急速地上升。周围神经损伤均多发于青壮年劳动力,劳动カ的伤残成为社会发展与家庭沉重的经济与伦理负担,制约和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难题之ー是没有合适材料修复神经损伤后出现的缺损。临床上最常用的移植材料是自体神经,但供体直径细,可切取的数量非常有限,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且取材后会造成供区新的神经缺损,出现供区神经瘤形成和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因此,周围神经移植材料的研制一直是神经修复领域的重点课题。近年来,不少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资金对周围神经修复材料进行研究。已知作为理想的周围神经支架材料应能为神经再生提供最佳的理化和生物学微环境,包括(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低免疫原性,无致畸致癌性)和降解性,神经修复后能被机体吸收。(2)具有可塑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可保护再生神经顺利通过神经缺损区;(3)具有与所修复神经相似的仿生三维支架结构,支持并引导再生神经的生长;(4)材料的组分与构成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5)保证神经再生修复所需的营养供应,支架材料内有调节神经细胞生长,分化并促进神经修复和组织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改善神经再生的微环境,提高轴突的再生速度。目前制备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仿生化的神经移植物技术较为成熟,在国内外已有不少专利申请。如中国专利200910250344. 7使用PLGA、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神经再生导管;200910034583. 9则提供一种由聚合物经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组成的导管状神经移植物;200910020942. 5则使用I型胶原蛋白、壳聚糖、明胶制成一种高仿真组织工程神经修复材料以及此前本申请的申请人的20041002724. 8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等。然而单一的神经导管不含有任何生物活性物质,仅是神经再生的物理通道,不具备任何生物活性,所以其修复的效果不佳,特别是对于更需要营养物质的长段神经缺损。但是如何保证神经再生修复所需的营养供应,提供具有支持、引导促进神经修复和组织再生的营养物质,改善神经再生微环境,且能形成浓度梯度指导神经轴突导向生长仍是尚未解決的难题。虽然现可通过在神经移植物上种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种子细胞,通过其在体内外环境中分化为可分泌促神经生长物质的类许旺细胞(如中国专利 200410027223. 3,200410027224. 8,200410027221. 4,200420045860. 9、200420045859. 6,200420045858. 1,200420045857. 7,200410027222. 9 等)或在支架材料上添加各种神经营养因子,通过化学或生物等构建控释系统实现局部持续缓慢释放(如中国专利 200410012856. 3,200410009429. 3,200610081506. 5,200610150792. 6 等)。虽然使用种子细胞,通过体内或体外诱导成类雪旺细胞,也能分泌有益于神经再生的营养因子,可促进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但是其分泌神经再生物质具有时效局限性,且干细胞的治疗涉及使用安全性,标准性和伦理学等诸多问题。迄今为止,除了造血干细胞治疗血液病,全世界尚未有任何ー个研究和医疗机构的干细胞治疗得到受理和审评。我国卫生部更是于2009年3月颁布实施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也明确将干细胞技术归入“第三类医疗技木”,称其“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ー步验证”。因此这种细胞型组织工程离临床应用距离尚远。而通过化学或生物等技术方法在支架材料上添加各种神经营养因子,一方面技术要求较高,制作复杂,难以保证神经营养因子的活性,难以标准化稳定生产,另一方面多数只能添加少量的単一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再生的促进的作用相当有限,以致应用受限;因此如何在现有的周围神经移植物材料包容有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已是研究的热点。同时如能在这种材料上进行有定向的浓度梯度分布的,一方面可以保证远端足够量的神经营养物质,防止靶器官和肌肉的过快退化和萎縮,另一方面则可以创造ー个各向异性的细胞生长环境,使细胞行为发生取向而实现导向。这对于提高周围神经移植修复效果将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周围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植入式可降解装置,该装置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的优点,可用于装载多种促神经再生物质,并将促神经再生物质按照神经远、近端形成浓度梯度,环绕于周围神经移植物的周围,形成有利于周围神经轴突再生的微环境。本专利技术所述的ー种促进周围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植入式可降解装置,是由两个対称的半柱形组件合拢形成的中空的柱形装置;在所述柱形装置内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小间室,用于装载不同浓度的促神经再生物质;所述柱形装置的两端是开放的,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材料从一端穿入并从另一端穿出;两个半柱形组件的间隙通过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成为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半柱形组件是由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备的。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内,促神经再生物质围绕所置入的周围神经移植修复材料,使得周围神经移植修复材料周围富集有多种促神经再生物质,形成有利于周围神经轴突再生的微环境;通过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成为管状结构,可植入体内需要周围神经修复的地方,作为周围神经移植物的装置。而且,由于采用内部分隔状凹槽的结构,能够装载各种胶状的促神经再生物质,加快轴突再生速度;并可将促神经再生物质按照神经远、近端形成浓度梯度,对神经生长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的进ー步特征,所述的半柱形组件具有至少40N/mm2的断裂強度。因此,由这些半柱形组件制成的管状装置能够提供一定机械支持,能維持形状不容易塌陷,从而保护装置内周围神经移植物,防止纤维瘢痕组织长入。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的进ー步特征,所述的半柱形组件具有50% 80%之间的孔隙率,以及具有5Mm 50Mm之间的微孔直径。因此,半柱形组件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通透,可使毛细血管和纤维组织长入,不妨碍装置内的周围移植物获得血管化,也避免其内所装载促神经再生物质大量外滲。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的进ー步特征,所述的半柱形组件是由以下可降解的生物 相容性材料制成壳聚糖、藻酸盐、丝素蛋白、纤维素、胶原蛋白、甲壳素、几丁糖、聚乳酸、聚羟基こ酸、聚羟基丁酸脂、聚已内脂、聚こ醇酸、脂肪族聚酯、聚磷酸酷、聚碳酸酷、聚氨酯及它们的共聚物。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的进ー步特征,所述的周围神经移植修复材料是选自用于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人工合成材料、天然生物材料或者组织工程神经。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的进ー步特征,所述人工合成材料是选自以下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材料聚乳酸、聚羟基こ酸、聚羟基丁酸脂、聚已内脂、聚こ醇酸、脂肪族聚酯、聚磷酸酷、聚碳酸酷、聚氨酯及它们的共聚物。 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的进ー步特征,所述天然生物材料是选自来源于有活性的自体、去细胞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周围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植入式可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是由两个对称的半柱形组件合拢形成的中空的柱形装置;在所述柱形装置内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小间室,用于装载不同浓度的促神经再生物质;所述柱形装置的两端是开放的,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材料从一端穿入并从另一端穿出;两个半柱形组件的间隙通过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成为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半柱形组件是由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备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周围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植入式可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是由两个对称的半柱形组件合拢形成的中空的柱形装置;在所述柱形装置内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小间室,用于装载不同浓度的促神经再生物质;所述柱形装置的两端是开放的,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材料从一端穿入并从另一端穿出;两个半柱形组件的间隙通过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成为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半柱形组件是由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备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柱形组件具有至少40N/mm2的断裂強度。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柱形组件具有50% 80%之间的孔隙率,以及需在5Mm 50Mm之间的微孔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柱形组件是由以下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壳聚糖、藻酸盐、丝素蛋白、纤维素、胶原蛋白、甲壳素、几丁糖、聚乳酸、聚羟基こ酸、聚羟基丁酸脂、聚已内脂、聚こ醇酸、脂肪族聚酯、聚磷酸酷、聚碳酸酷、聚氨酯及它们的共聚物。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围神经移植修复材料是选自用于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人工合成材料、天然生物材料或者组织工程神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林朱庆棠郑灿镔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