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的是一种新型静电纺丝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组织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纳米纤维支架应用于组织工程具有显著的优势,其直径尺寸非常接近于细胞外的复合纤维,其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助于细胞粘附和生物活性因子载荷,与同种材料光滑的膜对比,其生物相容性更好。静电纺丝作为获得纳米纤维支架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简单有效,方便经济 等优点,得到的纤维具有连续长度,多孔,超细直径和高比表面积等特性,但同时具有机械性能不足,在液体环境中不规则,易打卷等缺点限制了静电纺丝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目前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支架的材料有聚乙醇酸(poly-glycolide,PGA),左旋聚乳酸(poly-L-lactide, PLLA),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 PCL),右旋聚乳酸(poly-D-lactide,PDLA)及其他们的共聚物等,所制备的支架厚度为200nm 7 μ m(Alberto Di Martino et. al.,2011)。这些静电纺丝支架(如专利申请号20071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纺丝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由底膜层和支架层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底膜层为实心的膜结构,具有较好机械性能;所述支架层是在该底膜层上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喷涂的一层直径均匀的纳米纤维,具有典型的三维空间结构,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所述底膜层和支架层均采用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纺丝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由底膜层和支架层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底膜层为实心的膜结构,具有较好机械性能;所述支架层是在该底膜层上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喷涂的一层直径均匀的纳米纤维,具有典型的三维空间结构,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所述底膜层和支架层均采用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静电纺丝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为聚乳酸,聚乳酸和聚己内酯的共混物或乳酸-己内酯共聚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纺丝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为乳酸-己内酯共聚物。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静电纺丝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膜层为表面光滑的实心的高分子膜片,厚度为O. 02-0. 1mm。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静电纺丝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层为静电纺丝组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三维支架,厚度为O. 01-0. 1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纺丝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层采用静电纺丝法喷涂制备,丝的直径为200-900nm。7.—种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静电纺丝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梦佳,魏岱旭,钟建,闫志强,余震,何丹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