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开关安全自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289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离开关安全自锁装置,包括有电源部件,其特点是:在电源部件上设置有外壳,该外壳上设置有联锁件,锁定部件的一侧设置有隔离模块盖板。由此,当插入联锁件后,开关旋钮手柄被锁住,使其不能拧到on位置,达到安全操作隔离模块的过程。由此,在减少操作步骤的同时,提高了整体使用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开关安全自锁装置
技术介绍
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CPS)将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的功能很好的融为一体,合理协调了各分列电器元器件保护特性、控制特性配合的工作,可取代传统电动机控制应用,亦可广泛应用于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和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等场合。隔离开关是一种没有灭弧装置的开关设备,主要用来断开无负荷电流的电路,隔离电源,在分闸状态时有明显的断开点,以保证其他电气设备的安全检修。在合闸状态时能可靠地通过正常负荷电流及短路故障电流。因它没有专门的灭弧装置,不能切断负荷电流及短路电流。因此,隔离开关只能在电路已被断路器断开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严禁带负荷操·作,以免造成严重的设备和人身事故。传统隔离开关虽有一定安全性,但隔离操作安全性并不彻底,没达到最大的安全,往往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隔离开关安全自锁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隔离开关安全自锁装置,包括有电源部件,其中所述的电源部件上设置有外壳,所述的外壳上设置有联锁件,锁定部件的一侧设置有隔离模块盖板。进一步地,上述的隔离开关安全自锁装置,其中所述的外壳上设置有引导槽,所述的引导槽内衔接有联锁件,所述的联锁件上设置有衔接凸头,所述的电源部件上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容纳槽。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当插入联锁件后,开关旋钮手柄被锁住,使其不能拧到on位置,达到安全操作隔离模块的过程。由此,在减少操作步骤的同时,提高了整体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这些附图当中,图I是隔离开关安全自锁装置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的隔离开关安全自锁装置,包括有电源部件1,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所采用的电源部件I上设置有外壳3。具体来说,为了提高安全自锁的能力,在外壳3上设置有联锁件2。同时,锁定部件的一侧设置有隔离模块盖板4。就本技术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便于操作,稳定联锁件2的路径,在外壳3上设置有引导槽5,该引导槽5内衔接有联锁件2。并且,为了防止联锁件2锁定后出现意外的脱落,在联锁件2上设置有衔接凸头,且电源部件I上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容纳槽。由此,让联锁件2能够顺利插入到电源部件I上。结合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对于正常工作状态来看,联锁件2未插入电源部件1,电源接通,开关正常工作。对于自锁状态,当本体主回路断开了,手柄旋钮处在of f位置,如不在of f位置,需拧到of f位置,此时把联锁件2插入本体电源内,使电源断开。同时,这个过程可以锁住本体开关旋钮手柄,使其不能拧到on的位置,达到安全保险的作用。并且,只有将联锁件2插入电源后,隔离模块才能拔起以断开隔离模块的主回路。当联锁件2插入电源后,衔接凸头嵌入容纳槽,令联锁件2不能自动退出,提高安全性。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采用本技术后,当插入联锁件后,开关旋钮手柄被锁住,使其不能拧到on位置,达到安全操作隔离模块的过程。由此,在减少操作步骤的同时,提高了整体使用的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隔离开关安全自锁装置,包括有电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部件上设置有外壳,所述的外壳上设置有联锁件,锁定部件的一侧设置有隔离模块盖板。

【技术特征摘要】
1.隔离开关安全自锁装置,包括有电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部件上设置有外壳,所述的外壳上设置有联锁件,锁定部件的一侧设置有隔离模块盖板。2.根据权利要求I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玉标刘士实胡天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万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