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641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包括有泵盖、叶轮、泵体、泵轴、内磁转子、风叶、外风叶、定子绕组、壳体、后盖、电机、护罩、后轴;泵轴穿设于泵体上;叶轮设于泵轴的一端,泵盖与泵体相连接,叶轮设于泵盖与泵体形成的腔体内;内磁转子卡设于泵轴上;泵体上连接有密封隔离套,内磁转子位于密封隔离套内;壳体一端与泵体相连接,另一端螺栓连接于后盖上;后盖连接于后轴上;壳体的内侧壁设有定子绕组;壳体上设有电机,其与定子绕组相连接;风叶固定连接于后轴上;外风叶固定连接于泵轴上;护罩与壳体相连接;外风叶位于护罩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高效率、耐高温、耐腐蚀、低噪音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ー种耐高温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耐高温泵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直流电机+磁力泵装置;需外加永磁体即外磁转子和内磁转子,成本高,结构复杂,体积大,而且原有永磁体由于电机工作环境温度高易消磁;磁力泵由于两套磁钢的作用,电机的实用效率不高。ニ、有刷直流泵,主要是用碳刷,但同时存在电刷耐磨性很差,使用寿命短,的是ー体化设计,电刷损坏后只能报废不能维修,成本也高。 三、无刷直流泵,由于电机部分和热源无风扇散热,温度从电机前盖传导到电机,易造成电机烧毀;同时另ー种热高温从内密封隔离套传导到定子内部,造成电机过热,也易导致电机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耐腐蚀,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维修简单的新型的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ー种耐高温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包括有泵盖I、叶轮2、泵体3、泵轴6,泵轴6穿设于泵体3上;叶轮2设于泵轴6的一端,泵盖I与泵体3相连接,叶轮2设于泵盖I与泵体3形成的腔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内磁转子7、风叶9、外风叶10、定子绕组12、壳体14、后盖15、电机16、护罩18、后轴20 ;内磁转子7通过卡环17卡设于泵轴6上,且位于泵体3的右侧;泵体3上连接有密封隔离套13,内磁转子7位于密封隔离套13内;壳体14 一端与泵体3相连接,另一端螺栓连接于后盖15上;后盖15通过轴承连接于后轴20上,且位于内磁转子7的右侧;壳体14的内侧壁设有定子绕组12,其位于内磁转子7的外围;壳体14上设有电机16,其与定子绕组12相连接;风叶9固定连接于后轴20上,且位于密封隔离套13与后盖15之间;外风叶10固定连接于后轴20上,且位于后盖15的右侧;后轴20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护罩18与壳体14相连接,且位于泵体3的右端;外风叶10位于护罩18内。所述电机16上装设有放大电路板19。所述的内磁转子7上装设有内磁钢8 ;定子绕组12上装设有霍尔开关11。所述风叶9上装设有磁钢91。所述后盖15为镂空状,壳体14为镂空状。本专利技术的放大电路19装设在电机16的上部或后部。本专利技术通过定子绕组12上的霍尔元件11和电机16上的放大电路19与内磁转子7上的磁钢8相转动,作磁场切割动作;磁钢8转动同步带动泵轴6转动,由于叶轮2与泵轴6固定,叶轮2转动,叶轮2在液体介质中离心作用,实现液体的输送。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利用内磁转子的轴代替电机轴,去除轴承及轴承座连接,利用电机线圈磁场与内磁转子磁场相作用、同时实现泵运转;通过风叶、壳体及后盖的散热装置,实现直流无刷电动机泵在耐高温条件下能长时间运行,而不影响工作效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内磁转子既是电机转子又是泵的动カ,实现直接相连驱动,无泄露。与无刷电动机的有效结合,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使用寿命、简化结构、实现高效率、达到耐高温、耐腐蚀、低噪音等效果。附图说明图I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结合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ー种耐高温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包括有泵盖I、叶轮2、泵体3、泵轴6,泵轴6穿设于泵体3上;叶轮2设于泵轴6的一端,泵盖I与泵体3相连接,叶轮2设于泵盖I与泵体3形成的腔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内磁转子7、风叶9、外风叶10、定子绕组12、壳体14、后盖15、电机16、护罩18、后轴20 ;内磁转子7通过卡环17卡设于泵轴6上,且位于泵体3的右侧;泵体3上连接有密封隔离套13,内磁转子7位于密封隔离套13内;壳体14 一端与泵体3相连接,另一端螺栓连接于后盖15上;后盖15通过轴承连接于后轴20上,且位于内磁转子7的右侧;壳体14的内侧壁设有定子绕组12,其位于内磁转子7的外围;壳体14上设有电机16,其与定子绕组12相连接;风叶9固定连接于后轴20上,且位于密封隔离套13与后盖15之间;外风叶10固定连接于后轴20上,且位于后盖15的右侧;后轴20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护罩18与壳体14相连接,且位于泵体3的右端;外风叶10位于护罩18内。所述电机16上装设有放大电路板19。所述的内磁转子7上装设有内磁钢8 ;定子绕组12上装设有霍尔开关11。所述风叶9上装设有磁钢91。所述后盖15为镂空状,壳体14为镂空状。本专利技术的放大电路19装设在电机16的上部或后部。本专利技术通过定子绕组12上的霍尔元件11和电机16上的放大电路19与内磁转子7上的磁钢8相转动,作磁场切割动作;磁钢8转动同步带动泵轴6转动,由于叶轮2与泵轴6固定,叶轮2转动,叶轮2在液体介质中离心作用,实现液体的输送。本专利技术的密封隔离套13,是有透磁性好、电阻值大、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制成;由于密封隔离套13与定子绕组12之间是间隙配合,这样液体介质高温无法直接传导到定子绕组12上,从而实现定子绕组12的低温工作环境。本专利技术风叶9上的磁钢91由软磁材料与小体积永磁磁钢组成,软磁材料与小体积永磁磁钢组成并固定在风叶9上,当定子绕组12得到信号时,磁钢91与定子绕组12之间相转动;转速与电机16转速度相,转动后流动的空气从后盖15的镂空孔流入,空气经风叶9的风カ流经定子绕组12和密封隔离套13之间的间隙,而后经壳体14的镂空孔排出电机16外;这样密封隔离套13中的高温就通过空气的流动而使其温度降低,对电机16起到散热作用;从而实现直流无刷电机16的正常运转。本专利技术的内磁转子7采用耐腐蚀、耐高温材料制成。泵轴6采用陶瓷、氮化硅等材 料制成。本专利技术与原有直流磁力泵相比少了ー套内外磁转子,所以本专利技术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效,低成本的特性;且可实现耐高温< 350°C的导热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高温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包括有泵盖(1)、叶轮(2)、泵体(3)、泵轴(6),泵轴(6)穿设于泵体(3)上;叶轮(2)设于泵轴(6)的一端,泵盖(1)与泵体(3)相连接,叶轮(2)设于泵盖(1)与泵体(3)形成的腔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内磁转子(7)、风叶(9)、外风叶(10)、定子绕组(12)、壳体(14)、后盖(15)、电机(16)、护罩(18)、后轴(20);内磁转子(7)通过卡环(17)卡设于泵轴(6)上,且位于泵体(3)的右侧;泵体(3)上连接有密封隔离套(13),内磁转子(7)位于密封隔离套(13)内;壳体(14)一端与泵体(3)相连接,另一端螺栓连接于后盖(15)上;后盖(15)通过轴承连接于后轴(20)上,且位于内磁转子(7)的右侧;壳体(14)的内侧壁设有定子绕组(12),其位于内磁转子(7)的外围;壳体(14)上设有电机(16),其与定子绕组(12)相连接;风叶(9)固定连接于后轴(20)上,且位于密封隔离套(13)与后盖(15)之间;外风叶(10)固定连接于后轴(20)上,且位于后盖(15)的右侧;后轴(20)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护罩(18)与壳体(14)相连接,且位于泵体(3)的右端;外风叶(10)位于护罩(18)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包括有泵盖(I)、叶轮(2)、泵体(3)、泵轴(6),泵轴(6)穿设于泵体(3)上;叶轮(2)设于泵轴(6)的一端,泵盖⑴与泵体(3)相连接,叶轮(2)设于泵盖(I)与泵体(3)形成的腔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内磁转子(7)、风叶(9)、外风叶(10)、定子绕组(12)、壳体(14)、后盖(15)、电机(16)、护罩(18)、后轴(20); 内磁转子(7)通过卡环(17)卡设于泵轴(6)上,且位于泵体(3)的右侧;泵体(3)上连接有密封隔离套(13),内磁转子(7)位于密封隔离套(13)内; 壳体(14) 一端与泵体(3)相连接,另一端螺栓连接于后盖(15)上;后盖(15)通过轴承连接于后轴(20)上,且位于内磁转子(7)的右侧;壳体(14)的内侧壁设有定子绕组(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石寿郑石全郭启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福安市力德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