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6410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包括有泵盖、叶轮、泵体、泵轴、内磁转子、风叶、外风叶、定子绕组、壳体、后盖、电机、护罩、后轴;泵轴穿设于泵体上;叶轮设于泵轴的一端,泵盖与泵体相连接,叶轮设于泵盖与泵体形成的腔体内;内磁转子卡设于泵轴上;泵体上连接有密封隔离套,内磁转子位于密封隔离套内;壳体一端与泵体相连接,另一端螺栓连接于后盖上;后盖连接于后轴上;壳体的内侧壁设有定子绕组;壳体上设有电机,其与定子绕组相连接;风叶固定连接于后轴上;外风叶固定连接于泵轴上;护罩与壳体相连接;外风叶位于护罩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高效率、耐高温、耐腐蚀、低噪音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ー种耐高温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耐高温泵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直流电机+磁力泵装置;需外加永磁体即外磁转子和内磁转子,成本高,结构复杂,体积大,而且原有永磁体由于电机工作环境温度高易消磁;磁力泵由于两套磁钢的作用,电机的实用效率不高。ニ、有刷直流泵,主要是用碳刷,但同时存在电刷耐磨性很差,使用寿命短,的是ー体化设计,电刷损坏后只能报废不能维修,成本也高。 三、无刷直流泵,由于电机部分和热源无风扇散热,温度从电机前盖传导到电机,易造成电机烧毀;同时另ー种热高温从内密封隔离套传导到定子内部,造成电机过热,也易导致电机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耐腐蚀,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维修简单的新型的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ー种耐高温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包括有泵盖I、叶轮2、泵体3、泵轴6,泵轴6穿设于泵体3上;叶轮2设于泵轴6的一端,泵盖I与泵体3相连接,叶轮2设于泵盖I与泵体3形成的腔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内磁转子7、风叶9、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高温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包括有泵盖(1)、叶轮(2)、泵体(3)、泵轴(6),泵轴(6)穿设于泵体(3)上;叶轮(2)设于泵轴(6)的一端,泵盖(1)与泵体(3)相连接,叶轮(2)设于泵盖(1)与泵体(3)形成的腔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内磁转子(7)、风叶(9)、外风叶(10)、定子绕组(12)、壳体(14)、后盖(15)、电机(16)、护罩(18)、后轴(20);内磁转子(7)通过卡环(17)卡设于泵轴(6)上,且位于泵体(3)的右侧;泵体(3)上连接有密封隔离套(13),内磁转子(7)位于密封隔离套(13)内;壳体(14)一端与泵体(3)相连接,另一端螺栓连接于后盖(1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稀土永磁无刷直流自吸泵,包括有泵盖(I)、叶轮(2)、泵体(3)、泵轴(6),泵轴(6)穿设于泵体(3)上;叶轮(2)设于泵轴(6)的一端,泵盖⑴与泵体(3)相连接,叶轮(2)设于泵盖(I)与泵体(3)形成的腔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内磁转子(7)、风叶(9)、外风叶(10)、定子绕组(12)、壳体(14)、后盖(15)、电机(16)、护罩(18)、后轴(20); 内磁转子(7)通过卡环(17)卡设于泵轴(6)上,且位于泵体(3)的右侧;泵体(3)上连接有密封隔离套(13),内磁转子(7)位于密封隔离套(13)内; 壳体(14) 一端与泵体(3)相连接,另一端螺栓连接于后盖(15)上;后盖(15)通过轴承连接于后轴(20)上,且位于内磁转子(7)的右侧;壳体(14)的内侧壁设有定子绕组(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石寿郑石全郭启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福安市力德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