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流体用隔膜泵具有马达、偏心旋转台、轴部件、摇动板、隔膜组件、外壳部件、保持部件、中盖体、吸入阀膜组件和上盖体。中盖体通过与隔膜紧贴而形成泵室,中盖体具有将泵室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通孔、通过泵室的容积变小而将泵室内的流体向上侧吐出的排出孔和从通孔附近朝向上侧突出的圆筒状的吸入阀座部,且中盖体与保持部件连接。吸入阀座部的外周面具有朝向上侧越来越细的锥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流体用隔膜泵部件数少,可容易地进行组装。并且,能够获得噪音小且具有优异的开闭阀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流体用隔膜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流体用隔膜泵。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隔膜泵,具备具有形成为伞状的可动部的吸入用阀体的隔膜泵被使用。如日本特开2007-162472号公报所公开的隔膜泵具有一体形成多个隔膜部的隔膜、多个吸入用阀体和安装吸入用阀体的阀座。吸入用阀体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由轴部、设在轴部的中央部的膨出部和形成在轴部一端的可动部构成。吸入用阀体ー边使膨出部弹性变形ー边将其強制地插入到设置在阀座的贯通孔,通过使轴嵌合于贯通孔,来将该吸入用阀体安装在阀座。泵室由阀座和各隔膜部构成有多个。但是,如果使用伞状的吸入用阀体,部件数就会变多,组装操作比较费事。并且,在 泵室内为了防止隔膜部和吸入用阀体的干渉,有必要扩大泵室。并且,由于使用小型的多个吸入用阀体,容易发生故障。甚至有工作可靠性低、开闭操作时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ー种部件数少、组装容易、低噪音且具有优异的开闭阀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流体用隔膜泵。本专利技术所示例的流体用隔膜泵包括马达,其具有朝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延伸的轴;偏心旋转台,其与所述轴共同旋转;轴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偏心旋转台被支撑于在径向离开所述中心轴线的位置,且被支撑为朝向所述中心轴线傾斜;摇动板,其被支撑在所述轴部件的上侧的端部;隔膜组件,其通过将朝向上侧开ロ且保持于所述摇动板的多个隔膜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配置并作为一体部件连接为一体而构成;外壳部件,其收纳所述摇动板,且固定于所述马达并呈圆筒状;保持部件,其配置在所述隔膜组件和所述摇动板之间,且保持所述隔膜组件,并与所述外壳部件连接;中盖体,其通过与所述隔膜紧贴而构成泵室,所述中盖体具有将所述泵室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通孔、通过所述泵室的容积变小而将所述泵室内的流体向上侧吐出的排出孔和从所述通孔附近朝向上侧突出的圆筒状的吸入阀座部,且所述中盖体与所述保持部件连接;吸入阀膜组件,其配置在所述中盖体的上侦牝且具有平板部和多个呈圆筒状的吸入阀膜,所述吸入阀膜相对于所述吸入阀座部的外周面以能够自由紧贴和分离的方式接触,所述平板部具有与所述排出孔在上下方向重合的吐出孔,并具有在所述吐出孔的周围与所述中盖体紧贴的环状区域,且所述平板部与所述吸入阀膜一体连接;以及上盖体,其具有吐出路、吸入路、外部分隔壁部和呈圆环状的分隔壁部,所述吐出路在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盖体,所述分隔壁部在所述吐出路的周围朝向下侧突出,且分隔所述吸入阀膜的内周面侧的区域和所述吐出路,所述吸入路在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盖体,所述外部分隔壁部配置在比所述吸入阀膜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朝向下侧突出,并与所述平板部的上表面接触,在所述外部分隔壁部和所述分隔壁部之间构成吸进路,所述上盖体配置在所述吸入阀膜组件的上侧,并与所述中盖体连接,所述吸入阀座部的外周面具有朝向上侧越来越细的锥面。本专利技术的流体用隔膜泵部件数少,可使组装变得容易。并且,能够获得噪音小且具有优异的开闭阀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流体用隔膜泵。附图说明图I为流体用隔膜泵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流体用隔膜泵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为隔膜泵组件的立体图。图4为中盖体的后视图。 图5为从下侧观察中盖体的立体图。图6为中盖体的主视图。图7为从上侧观察中盖体的立体图。图8为吸入阀膜组件的后视图。图9为从下侧观察吸入阀膜组件的立体图。图10为上盖体的后视图。图11为从下侧观察上盖体的立体图。符号说明I流体用隔膜泵2保持部件3隔膜组件4中盖体5吸入阀膜组件6上盖体11外壳部件12摇动板13偏心旋转台14轴部件15 马达30 隔膜32吐出阀膜33隔膜驱动部34平板膜部42吸入阀座部45吐出阀座部46排出孔47排出路51吸入孔52吸入阀膜54平板部55排出阀56吐出孔61吸入路62吸进路66吐出路LI 上侧L2 下侧 15a 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所示例的实施方式,參照附图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将流体用隔膜泵I的中心轴线称作“中心轴线L”。并且,把沿中心轴线L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流体用隔膜泵1,将配置吐出ロ部65的ー侧称作“上侧LI”,将配置马达15的ー侧称作“下侧L2”。但这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定义的上下方向,并不是限定本专利技术所示例的流体用隔膜泵I在使用时的姿势。并且,把与中心轴线L垂直相交的方向作为径向。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用隔膜泵I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用隔膜泵I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如图I所示,流体用隔膜泵I具有外壳部件11、摇动板12、马达15、偏心旋转台13和轴部件14。马达15具有朝向上侧LI延伸的轴15a。轴15a的上端从马达15朝向上侧LI突出。外壳部件11收纳摇动板12、轴部件14和偏心旋转台13。外壳部件11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有底大致圆筒状的部件,且向上侧LI开ロ。外壳部件11的圆筒部的上侧LI的端部具有向下侧L2凹陷的外壳凹部11a。在外壳部件11的底面的大致中央处具有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lib。外壳部件11的下侧L2的部位即底部固定于马达15。另外,外壳部件11不限定为有底大致圆筒状的部件,为圆筒状部件也可。轴15a的上侧LI的端部通过贯通孔Ilb配置在外壳部件11的内部。在轴15a的上侧LI的端部固定有偏心旋转台13。偏心旋转台13与轴15a共同旋转。轴部件14相对于偏心旋转台13被支撑于在径向离开中心轴线L的位置,且被支撑为朝向中心轴线L傾斜。摇动板12被支撑在轴部件14的上侧LI的端部。摇动板12具有从支撑轴部件14的部位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隔膜保持部12a。隔膜保持部12a包含上下方向贯通的孔。后述的隔膜30保持在摇动板12。具体地说,在隔膜保持部12a处保持有隔膜30的下端。摇动板12通过马达15的旋转而以与马达15的旋转轴不同的轴部件14为旋转轴旋转。轴部件14的旋转轴相对于马达15的旋转轴傾斜。如图I所示,流体用隔膜泵I还具有保持部件2、隔膜组件3、中盖体4、吸入阀膜组件5和上盖体6。如图I和图2所示,流体用隔膜泵I从中心轴线L的上方朝向下方,以上盖体6、吸入阀膜组件5、中盖体4、隔膜组件3、保持部件2、外壳部件11和马达15的顺序依次配置。如图I所示,保持部件2具有上下贯通的3个保持贯通孔21。保持贯通孔21以中心轴线L为中心沿周向大致等间隔,即沿周向以120度间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贯通孔21有3个,与后述隔膜30的数量相同。也就是说,隔膜30有4个的情况下,保持贯通孔21由4个构成。保持贯通孔21既可为2个,也可为4个以上。如图2所示,保持部件2配置在隔膜组件3和摇动板12之间,并保持隔膜组件3,且与外壳部件11的上侧LI的端部连接。隔膜组件3具有3个隔膜30、平板膜部34、3个吐出阀膜32和3个隔膜驱动部33。隔膜组件3为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的一体部件。S卩,隔膜30、平板膜部34、吐出阀膜32和隔膜驱动部33作为一体部件连接为一体。也就是说,隔膜组件3不是由多个部件,而是由ー个部件构成的。并且,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组件3的立体图。如图2和图3所示,隔膜30呈大致碗型,且朝向上侧LI开ロ。平板膜部34沿径向延伸,且具有上下贯通的3个贯通孔36。形成于平板膜部34的3个贯通孔36以中心轴线L为中心沿周向大致等间隔,即沿周向以120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用隔膜泵,其特征在于,该流体用隔膜泵包括:马达,其具有朝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延伸的轴;偏心旋转台,其与所述轴共同旋转;轴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偏心旋转台被支撑于在径向离开所述中心轴线的位置,且被支撑为朝向所述中心轴线倾斜;摇动板,其被支撑在所述轴部件的上侧的端部;隔膜组件,其通过将朝向上侧开口且保持于所述摇动板的多个隔膜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配置并作为一体部件连接为一体而构成;外壳部件,其收纳所述摇动板,且固定于所述马达并呈圆筒状;保持部件,其配置在所述隔膜组件和所述摇动板之间,且保持所述隔膜组件,并与所述外壳部件连接;中盖体,其通过与所述隔膜紧贴而构成泵室,所述中盖体具有将所述泵室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通孔、通过所述泵室的容积变小而将所述泵室内的流体向上侧吐出的排出孔和从所述通孔附近向上侧突出的呈圆筒状的吸入阀座部,且所述中盖体与所述保持部件连接;吸入阀膜组件,其配置在所述中盖体的上侧,且具有平板部和多个呈圆筒状的吸入阀膜,所述吸入阀膜相对于所述吸入阀座部的外周面以能够自由紧贴和分离的方式接触,所述平板部具有在流体排出时与所述排出孔在上下方向重合的吐出孔,并具有在所述吐出孔的周围与所述中盖体紧贴的环状区域,且所述平板部与所述吸入阀膜一体连接;以及上盖体,其具有吐出路、吸入路、外部分隔壁部和呈圆环状的分隔壁部,所述吐出路在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盖体,所述分隔壁部在所述吐出路的周围朝向下侧突出,且分隔所述吸入阀膜的内周面侧的区域和所述吐出路,所述吸入路在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盖体,所述外部分隔壁部配置在比所述吸入阀膜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朝向下侧突出,并与所述平板部的上表面接触,在所述外部分隔壁部和所述分隔壁部之间构成吸进路,所述上盖体配置在所述吸入阀膜组件的上侧,并与所述中盖体连接,所述吸入阀座部的外周面具有朝向上侧越来越细的锥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15 JP 2011-1337051.ー种流体用隔膜泵,其特征在于,该流体用隔膜泵包括马达,其具有朝向中心轴线方向上侧延伸的轴;偏心旋转台,其与所述轴共同旋转;轴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偏心旋转台被支撑于在径向离开所述中心轴线的位置,且被支撑为朝向所述中心轴线倾斜;摇动板,其被支撑在所述轴部件的上侧的端部;隔膜组件,其通过将朝向上侧开ロ且保持于所述摇动板的多个隔膜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配置并作为一体部件连接为一体而构成;外壳部件,其收纳所述摇动板,且固定于所述马达并呈圆筒状;保持部件,其配置在所述隔膜组件和所述摇动板之间,且保持所述隔膜组件,并与所述外壳部件连接;中盖体,其通过与所述隔膜紧贴而构成泵室,所述中盖体具有将所述泵室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通孔、通过所述泵室的容积变小而将所述泵室内的流体向上侧吐出的排出孔和从所述通孔附近向上侧突出的呈圆筒状的吸入阀座部,且所述中盖体与所述保持部件连接;吸入阀膜组件,其配置在所述中盖体的上侧,且具有平板部和多个呈圆筒状的吸入阀膜,所述吸入阀膜相对于所述吸入阀座部的外周面以能够自由紧贴和分离的方式接触,所述平板部具有在流体排出时与所述排出孔在上下方向重合的吐出孔,并具有在所述吐出孔的周围与所述中盖体紧贴的环状区域,且所述平板部与所述吸入阀膜一体连接;以及上盖体,其具有吐出路、吸入路、外部分隔壁部和呈圆环状的分隔壁部,所述吐出路在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盖体,所述分隔壁部在所述吐出路的周围朝向下侧突出,且分隔所述吸入阀膜的内周面侧的区域和所述吐出路,所述吸入路在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盖体,所述外部分隔壁部配置在比所述吸入阀膜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朝向下侧突出,并与所述平板部的上表面接触,在所述外部分隔壁部和所述分隔壁部之间构成吸进路,所述上盖体配置在所述吸入阀膜组件的上侧,并与所述中盖体连接,所述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学,
申请(专利权)人:多田塑料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