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伟明专利>正文

一种金属管件弯曲抗皱的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162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管件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管件弯曲抗皱的加工装置。该加工装置包括动力装置(6)、轮模(4)、抗皱模体(8)、辅推模(13)、工件模夹和模体定位装置,轮模(4)侧面周向设有凹半圆形环槽(23),在抗皱模体(8)前端设有与凹半圆形环槽(23)相匹配的半圆形凸形块(24)。通过半圆形凸形块(24)与轮模的凹半圆环槽(23)紧密配合,完全满足了管件弯曲内半径与轮模的凹半圆环槽无空隙要求,使管件薄壁小半径弯曲达到内径不起皱,使弯曲精度更精确。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采用了模体定位装置和轮模定位装置使本装置更加经久耐用,节省了生产的成本。(*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管件弯曲抗皱的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管件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管件弯曲抗皱的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工业的发展要求是节能、美观、结构紧凑等。这样对工业设备、装备等的管零件就要求尽量采用薄壁、小半径弯曲。金属管件为空心件,当管件被弯曲时,弯曲部分所受应力复杂,容易出现折皱或截面变成椭圆。当管壁较薄或管径较大时,弯管的质量更难控制,弯管的内径起皱,严重影响管零件的正常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国内现有技术中,利用加热使金属管件塑性增加,对管件进行展弯,有效地克服了上述问题。但加热要耗费大量的能源,且要对管道进行喷水骤冷,不适于合金管道或有特殊要求的管道。在冷弯技术中出现将管内预先放置芯棒的弯管机,这种机器节约了能源,且有效地克服了加热带来的问题,但由于芯棒顶部为球形,与管道弯曲后形状不符,弯管质量仍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度高、耐用、能耗小的一种金属管件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管件弯曲抗皱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工装置包括动力装置(6)、轮模(4)、抗皱模体(8)、辅推模(13)、工件模夹和模体定位装置,所述的轮模(4)固定安装在轮模座(5)上,并与动力装置(6)相连接,轮模(4)侧面周向设有凹半圆形环槽(23);所述的抗皱模体(8)安装在模体定位装置上,在抗皱模体(8)前端设有与凹半圆形环槽(23)相匹配的半圆形凸形块(24);并在抗皱模体(8)的内侧设有半圆形的凹槽(25),半圆形的凹槽(25)与辅推模(13)上的半圆形的凹槽(26)相匹配;所述的工件模夹由前模夹(3)与后模夹(2)组成,后模夹(2)镶嵌在轮模(4)上,后模夹(2)上的凹槽(27)与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管件弯曲抗皱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工装置包括动力装置(6)、轮模(4)、抗皱模体(8)、辅推模(13)、工件模夹和模体定位装置,所述的轮模(4)固定安装在轮模座(5)上,并与动力装置(6)相连接,轮模(4)侧面周向设有凹半圆形环槽(23);所述的抗皱模体(8)安装在模体定位装置上,在抗皱模体(8)前端设有与凹半圆形环槽(23)相匹配的半圆形凸形块(24);并在抗皱模体(8)的内侧设有半圆形的凹槽(25),半圆形的凹槽(25)与辅推模(13)上的半圆形的凹槽(26)相匹配;所述的工件模夹由前模夹(3)与后模夹(2)组成,后模夹(2)镶嵌在轮模(4)上,后模夹(2)上的凹槽(27)与轮模(4)上的凹半圆形环槽(23)相匹配,后模夹(2)外侧的边(30)与轮模(4)的外沿(31)相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管件弯曲抗皱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抗皱模体(8)的内侧的凹槽(25)和辅推模(13)上的凹槽(26)之间设有万向穿芯球(1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管件弯曲抗皱的加工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伟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