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装配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不同排量发动机装配的通用支撑装置。该通用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单元,每个支撑单元的同侧分别间隔设置一个辅助支撑件。支撑单元包括支承座、转臂和可插式支撑架,所述转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支承座上,转臂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承座的外部,转臂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插座,可插入支撑架可插入任意一个插座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通用支撑装置,结构稳定简单,切换方便,可满足支撑不同排量发动机的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装配工艺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不同排量发动机装配的通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轻卡所用的柴油发动机油底壳通常由钢质材质制成,由于钢材质具有较强的刚性,可承受一定的重量。在总装车间的发动机分装线上,通常采用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件来支撑发动机的两个点,其中,该支撑件包括支承座,支承座相邻两边设有L形支撑台,L形支撑台的一边为斜面,该两个支撑件上的斜面相对倾斜。同时需要借助油底壳作为支撑发动机的另外两个支撑点来共同支撑住整个发动机。近年来市场上逐渐采用非钢质材料(如塑料材质)代替钢质材质制作油底壳,由于非钢质材料自身缺乏刚性,因此无法承担 发动机重量,不能对其进行施力,导致原支撑发动机的支撑装置需要改进。另外,由于发动机型号的不同,使得发动机底部构造尺寸存在较大的差异,长度单一的支撑装置无法满足发动机不同型号的支撑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快速简易切换,能够支撑不同排量发动机的支撑装置。( 二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不同排量发动机装配的通用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单元,所述每个支撑单元的同侧分别间隔设置一个辅助支撑件;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承座、转臂和可插式支撑架,所述转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支承座上,所述转臂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承座的外部,所述转臂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插座,所述可插式支撑架可插入任意一个插座中。进一步地,所述可插式支撑架包括架杆和位于架杆顶端倾斜设置的支撑平台,所述架杆插入插座中。进一步地,两个支撑平台相对倾斜。进一步地,所述插座为中空体,其形状与架杆匹配。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插座的中心线不是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座的一侧设有挡板。进一步地,所述转臂靠近转轴的一端设有弹簧和锁紧销,所述锁紧销穿过弹簧,可将转臂锁紧在支承座上。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件包括支承座,所述支承座相邻两边上设有L形支撑台,所述L形支撑台的一边为斜面。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支承座上的斜面相对倾斜。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的高度高于所述辅助支撑件的高度。(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通用支撑装置,结构稳定简单,切换方便,可满足支撑不同排量发动机的需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不同排量发动机装配的通用支撑装置中支撑单元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不同排量发动机装配的通用支撑装置中支撑单元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不同排量发动机装配的通用支撑装置中支撑单元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不同排量发动机装配的通用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不同排量发动机装配的通用支撑装置结构另一示意图。图中I :支撑单元;10 :挡板;11 :支承座;12 :转臂;13 :转轴;14 :插座;15 :插座;16 支撑平台;17 :架杆;18 :弹簧;19 :锁紧销;2 :辅助支撑件;21 :支承座;22 :L形支撑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通用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单元1,每个支撑单元I的同侧分别间隔设置一个辅助支撑件2,两个支撑单元I和两个辅助支撑件2分别位于发动机的四个角上,共同来支撑发动机。参考图4和图5。具体的,支撑单元I包括支承座11、转臂12和可插式支撑架,转臂12的一端通过转轴13连接在支承座11上,该转臂12可绕着转轴13在支承座11上做周向旋转。转臂12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承座11的外部,转臂1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插座14、15,可插入支撑架可插入任意一个插座14、15中,具体插入哪个插座中可根据发动机底座尺寸来进行判定。为了使得转臂12可以稳定地固定在支承座11上,支撑住发动机,设置支承座的一侧设有挡板10,该挡板10限定了转臂12的运动角度,使得转臂可绕转轴13进行180°的旋转。该插座14、15为中空体,其形状与架杆17匹配。若架杆17为方形体,则将插座设置成方形,若架杆17为圆柱形,则将插座设置成圆柱形。为了便于可插入支撑架插入插座中,设置插座14、15的中心线不是同一条直线上。该可插入支撑架包括架杆17和位于架杆17顶端倾斜设置的支撑平台16,通过架杆17插入插座14或插座15中。为了较为稳定地支撑住发动机,该两个支撑单元I上的支撑平台16相对倾斜放置,该倾斜的角度可以与发动机底座的角度相匹配。为了进一步确保转臂12可以固定在具体的某一特定位置上,设置转臂12靠近转轴13的一端设有弹簧18和锁紧销19,该锁紧销19穿过弹簧18通过压缩弹簧将转臂12锁紧在支承座11上。当需要旋转转臂12时,将锁紧销19拉起,待转臂12旋转到合适位置后,松开锁紧销19,让锁紧销19回到原来位置,继续将转臂12锁住。另外,为了进一步稳定地支撑住发动机,设置支撑单元I的高度高于辅助支撑件2的高度。在具体放置时,两个支撑单元I分别位于两个辅助支撑件2的后方,并且支撑单元I的高度高于辅助支撑件2的高度,可进一步匹配发动机底座的角度,使得发动机可以较为稳定地支撑住。该辅助支撑件2采用原有支撑装置中的支撑件即可,具体该辅助支撑件2包括支承座21,所述支承座21相邻两边上设有L形支撑台22,所述L形支撑台22的一边为斜面。为了配合支撑单元I支撑发动机的角度,两个支承座21上的斜面同样相对倾斜。参考图4,为本技术通用支撑装置支撑2. 8L发动机结构示意图。由于2. 8L发动机底座尺寸较小,因此,支撑单元I上的支撑平台16和支撑件上的支撑台22之间距离 hi较短,因此,将转臂12转至朝向辅助支撑件2的方向,并将可插式支撑架中的架杆17插入插座15中,并采用锁紧销19锁住转臂12的位置,该两个支撑单元I和两个辅助支撑件2一起共同来稳定地支撑住发动机。参考图5,为本技术通用支撑装置支撑3. 8L发动机结构示意图,由于3. 8L发动机底座尺寸较大,因此,支撑单元I上的支撑平台16和支撑件2上的支撑台22之间距离h2较长,因此,在原有基础上,需要将锁紧销19拉起,将转臂转至远离辅助支撑件2的方向,并将可插式支撑架中的架杆17插入插座14中,进而松开锁紧销19,让锁紧销19回到原来位置,继续将转臂12锁住,该两个支撑单元I和两个辅助支撑件2 —起共同来稳定支撑住发动机。参考图4和图5,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该图4和5中,由于两个支撑单元和两个支撑件共同作用才能支撑柱发动机,即该两个支撑单元和两个支撑件共同组成该通用支撑装置,因此,四个图片需要集中放置于同一个图中,才能示意出实际应用中支撑发动机时结构示意图。另外,由于可插式支撑架具有一定的高度,被抬高的油底壳距离位于其下方的板式输送链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可确保塑料油底壳不会发生损坏,进而实现对油底壳的保护。本技术提供的通用支撑装置,结构稳定简单,切换方便,可满足支撑不同排量发动机的需求,并且占用空间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不同排量发动机装配的通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单元,所述每个支撑单元的同侧分别间隔设置一个辅助支撑件;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承座、转臂和可插式支撑架,所述转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支承座上,所述转臂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承座的外部,所述转臂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插座,所述可插式支撑架可插入任意一个插座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不同排量发动机装配的通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单元,所述每个支撑单元的同侧分别间隔设置ー个辅助支撑件; 所述支撑単元包括支承座、转臂和可插式支撑架,所述转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支承座上,所述转臂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承座的外部,所述转臂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插座,所述可插式支撑架可插入任意ー个插座中。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不同排量发动机装配的通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插式支撑架包括架杆和位于架杆顶端倾斜设置的支撑平台,所述架杆插入插座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不同排量发动机装配的通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平台相对傾斜。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不同排量发动机装配的通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为中空体,其形状与架杆匹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廷海,刘伟,马超,李海瑞,张健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