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少华专利>正文

脑室-腹腔分流通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1456 阅读:4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室-腹腔分流通条,包括通条主体和与通条主体的一端连接的握持部,所述通条主体为实心的金属条,通条主体的另一端为尖端为弧形的锥形端部,在锥形端部上设有用于牵引引流管的穿孔。这种结构的脑室-腹腔分流通条质地坚硬,易操作,可一次性形成头部切口至腹部切口的皮下隧道,可缩短手术时间,且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制作简单,容易清洗和消毒的脑室-腹腔分流通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神经外科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使用的通条为管状,中间有一管蕊,手术时持通条从头部切口插入经皮下通向腹部切口,拔出管蕊,导入硅胶引流管(管外径2. 5mm),再拔出通条,硅胶引流管埋于头部切口至腹部切口之皮下。这种结构的通条由于主体为空心管,管壁较薄,因此通条在使用过程中不够坚硬,容易弯曲,皮下穿行的操作十分困难,往往导致不能一次性完成皮下隧道置管,手术时间延长,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手术质量;另外,这种管状结构的通条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而且不易清洗和消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质地坚硬,易操作,可一次性形成头部切口至腹部切口的皮下隧道,可缩短手术时间,且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制作简单,容易清洗和消毒的脑室-腹腔分流通条。为实现这种目的,本技术包括通条主体和与通条主体的一端连接的握持部,所述通条主体为实心的金属条,通条主体的另一端为尖端为弧形的锥形端部,在锥形端部上设有用于牵引引流管的穿孔。所述通条主体I的长度为500_800mm。所述通条主体I的直径为3_6mm。所述穿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脑室-腹腔分流通条,包括通条主体和与通条主体的一端连接的握持部,其特征在于通条主体为实心的金属条,通条主体远离握持部的另一端为尖端是弧形的锥形端部,在锥形端部上设有用于牵引引流管的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脑室一腹腔分流通条,包括通条主体和与通条主体的一端连接的握持部,其特征在于通条主体为实心的金属条,通条主体远离握持部的另一端为尖端是弧形的锥形端部,在锥形端部上设有用于牵引引流管的穿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脑室一腹腔分流通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条主体的长度为.500-800mmo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脑室一腹腔分流通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条主体的直径为.3_6mm0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脑室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少华阮思美
申请(专利权)人:林少华阮思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