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913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5 20:25
一种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包括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分流管道,大球,小球,小球导向滑道,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下部管道,活动连接装置,底部管道,防逆流缝隙;分流管道的前端穿过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大球和小球并排布置,小球布置在小球导向滑道内,分流管道的后端带有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位置对准小球导向滑道,下部管道的上端与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形成能通过小球封闭的小孔,底部管道通过活动连接装置与开关盒体连接,下部管道与底部管道连通,底部管道的侧面带有防逆流缝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由于分流路径短,发生引流管梗阻及感染机率亦低,作为临床治疗难治性脑积水是一种有效的手术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
技术介绍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随着医学的进步,脑积水的诊断治疗手段的丰富,脑积水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脑积水最常用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分流术为脑室腹腔分流术。腹腔具有对脑脊液吸收能力强、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当腹腔内脏器发生肿瘤、外伤或感染等情况时,导致腹腔无法容纳分流管。在生理情况下,脑脊液循环是由脑室经过蛛网膜下腔再到静脉窦,最后进入血液循环,或是自蛛网膜下腔由中枢神经组织血管旁间隙和细胞外间隙吸收进入血循环。因此脑室矢状窦分流将脑脊液直接由脑室引入血液循环符合生理过程。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术区范围小,损伤小,分流系统行程短,减少了分流管梗阻及感染的机会,尤其避免了大网膜对腹腔内分流管的包裹和堵塞,同时避免了因年龄增加而需调整分流管长度,而且切口完全在发际内,既美观,也避免了分流管穿通皮下和开腹的创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方便医护人员,特提供了一种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包括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I,分流管道2,大球3,小球4,小球导向滑道5,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 6,下部管道7,活动连接装置8,底部管道9,防逆流缝隙10;其中:分流管道2的前端穿过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I,大球3和小球4并排布置,小球4布置在小球导向滑道5内,分流管道2的后端带有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6,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 6位置对准小球导向滑道5,下部管道7的上端与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 6形成能通过小球4封闭的小孔,底部管道9通过活动连接装置8与开关盒体I连接,下部管道7与底部管道9连通,底部管道9的侧面带有防逆流缝隙10。所述的防逆流缝隙10的结构布置在底部管道9的侧面,防逆流缝隙10为槽型结构,表面带有帘状弹性盖,液体只能从底部管道9内部通过防逆流缝隙10流向外部。所述的大球3和小球4均为硬质材料件。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所述的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由于分流路径短,发生引流管梗阻及感染机率亦低,作为临床治疗难治性脑积水是一种有效的手术工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水平放置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竖直放置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包括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I,分流管道2,大球3,小球4,小球导向滑道5,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 6,下部管道7,活动连接装置8,底部管道9,防逆流缝隙10;其中:分流管道2的前端穿过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I,大球3和小球4并排布置,小球4布置在小球导向滑道5内,分流管道2的后端带有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6,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 6位置对准小球导向滑道5,下部管道7的上端与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 6形成能通过小球4封闭的小孔,底部管道9通过活动连接装置8与开关盒体I连接,下部管道7与底部管道9连通,底部管道9的侧面带有防逆流缝隙10。所述的防逆流缝隙10的结构布置在底部管道9的侧面,防逆流缝隙10为槽型结构,表面带有帘状弹性盖,液体只能从底部管道9内部通过防逆流缝隙10流向外部。所述的大球3和小球4均为硬质材料件。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包括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I,分流管道2,大球3,小球4,小球导向滑道5,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 6,下部管道7,活动连接装置8,底部管道9,防逆流缝隙10;其中:分流管道2的前端穿过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I,大球3和小球4并排布置,小球4布置在小球导向滑道5内,分流管道2的后端带有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6,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 6位置对准小球导向滑道5,下部管道7的上端与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 6形成能通过小球4封闭的小孔,底部管道9通过活动连接装置8与开关盒体I连接,下部管道7与底部管道9连通,底部管道9的侧面带有防逆流缝隙10。所述的大球3和小球4均为硬质材料件。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包括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I,分流管道2,大球3,小球4,小球导向滑道5,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 6,下部管道7,活动连接装置8,底部管道9,防逆流缝隙10;其中:分流管道2的前端穿过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I,大球3和小球4并排布置,小球4布置在小球导向滑道5内,分流管道2的后端带有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6,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 6位置对准小球导向滑道5,下部管道7的上端与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 6形成能通过小球4封闭的小孔,底部管道9通过活动连接装置8与开关盒体I连接,下部管道7与底部管道9连通,底部管道9的侧面带有防逆流缝隙10。所述的防逆流缝隙10的结构布置在底部管道9的侧面,防逆流缝隙10为槽型结构,表面带有帘状弹性盖,液体只能从底部管道9内部通过防逆流缝隙10流向外部。【主权项】1.一种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包括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I),分流管道(2),大球(3),小球(4),小球导向滑道(5),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6),下部管道(7),活动连接装置(8),底部管道(9),防逆流缝隙(10); 其中:分流管道(2)的前端穿过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I),大球(3)和小球(4)并排布置,小球(4)布置在小球导向滑道(5)内,分流管道(2)的后端带有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6),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6)位置对准小球导向滑道(5),下部管道(7)的上端与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6)形成能通过小球(4)封闭的小孔,底部管道(9)通过活动连接装置(8)与开关盒体(I)连接,下部管道(7)与底部管道(9)连通,底部管道(9)的侧面带有防逆流缝隙(1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逆流缝隙(10)的结构布置在底部管道(9)的侧面,防逆流缝隙(10)为槽型结构,表面带有帘状弹性盖,液体只能从底部管道(9)内部通过防逆流缝隙(10)流向外部。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球(3)和小球(4)均为硬质材料件。【专利摘要】一种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包括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分流管道,大球,小球,小球导向滑道,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下部管道,活动连接装置,底部管道,防逆流缝隙;分流管道的前端穿过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大球和小球并排布置,小球布置在小球导向滑道内,分流管道的后端带有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位置对准小球导向滑道,下部管道的上端与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形成能通过小球封闭的小孔,底部管道通过活动连接装置与开关盒体连接,下部管道与底部管道连通,底部管道的侧面带有防逆流缝隙。本技术的优点:由于分流路径短,发生引流管梗阻及感染机率亦低,作为临床治疗难治性脑积水是一种有效的手术工具。【IPC分类】A61M27/00, A61M25/14【公开号】CN205322992【申请号】CN2016201020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医用脑室矢状窦分流管,包括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1),分流管道(2),大球(3),小球(4),小球导向滑道(5),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6),下部管道(7),活动连接装置(8),底部管道(9),防逆流缝隙(10);其中:分流管道(2)的前端穿过体位控制的开关盒体(1),大球(3)和小球(4)并排布置,小球(4)布置在小球导向滑道(5)内,分流管道(2)的后端带有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6),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6)位置对准小球导向滑道(5),下部管道(7)的上端与分流管道的L形端口(6)形成能通过小球(4)封闭的小孔,底部管道(9)通过活动连接装置(8)与开关盒体(1)连接,下部管道(7)与底部管道(9)连通,底部管道(9)的侧面带有防逆流缝隙(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星郑继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