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状多孔蟹类养殖遮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994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筒状多孔蟹类养殖遮蔽装置,包括遮蔽装置主体,所述的遮蔽装置主体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的遮蔽装置主体侧壁上分布有若干小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蟹类养殖过程中给蟹类提供遮蔽的场所,减少它们相互接触的几率,从而降低蟹类相互残杀的几率,同时也避免了因相互残杀受伤而感染病害的危险,显著提高蟹类养殖的成活率,有利于增加养殖密度,装置结构合理且简洁、成本低、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水产养殖
,特别是涉及ー种圆筒状多孔蟹类养殖遮蔽装置
技术介绍
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之一,以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大众喜爱。但由于蟹是ー种习性凶猛的动物,养殖过程中残杀率高 ,尤其是在蜕壳时极易受到其他个体的攻击,从而感染病菌,存活率较低,养殖难度较大。如国内常见的海水养殖品种青蟹和梭子蟹,传统养殖方式下蟹类的养殖成活率在10%_20%,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蟹类相互残杀现象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圆筒状多孔蟹类养殖遮蔽装置,能够在蟹类养殖过程中给蟹类提供遮蔽的场所,減少它们相互接触的几率,从而降低蟹类相互残杀的几率,同时也避免了因相互残杀受伤而感染病害的危险,显著提高蟹类养殖的成活率,有利于增加养殖密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ー种圆筒状多孔蟹类养殖遮蔽装置,包括遮蔽装置主体,所述的遮蔽装置主体为两端开ロ的圆筒状,所述的遮蔽装置主体侧壁上分布有若干小孔。所述的遮蔽装置主体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所述的小孔在遮蔽装置主体侧壁上均匀分布。所述的小孔为圆形。有益.效果本技术在蟹类养殖过程中给蟹类提供遮蔽的场所,減少它们相互接触的几率,从而降低蟹类相互残杀的几率,同时也避免了因相互残杀受伤而感染病害的危险,显著提高蟹类养殖的成活率,有利于增加养殖密度,装置结构合理且简洁、成本低、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I.遮蔽装置主体2.小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ー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遮蔽装置主体1,所述的遮蔽装置主体I为两端开ロ的圆筒状,所述的遮蔽装置主体I侧壁上分布有若干小孔2。所述的遮蔽装置主体I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所述的小孔2在遮蔽装置主体I侧壁上均匀分布。所述的小孔2为圆形。本技术使用时,将该装置整体投入养殖池水中,水平放置,养殖池中的蟹就可以爬入其遮蔽装置主体I内部,用于休息时的隐蔽或作为蜕壳时 的防护所,从而在物理空间上与其他蟹隔离,躲开其他个体的残杀,提高存活率。遮蔽装置主体I侧壁上的小孔2可使水流自由通过,既可以保持遮蔽装置主体I内水体的交換与新鮮,又使得装置整体不会因水流的扰动而发生移动或者转动,同时该小孔2还可以作为蟹活动时步足的着力点。通过大量使用本装置,可以提高整个养殖池内蟹类的成活率,有利于养殖活动的顺利进行,可用于蟹类的养殖生产或科学研究实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筒状多孔蟹类养殖遮蔽装置,包括遮蔽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蔽装置主体(1)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的遮蔽装置主体(1)侧壁上分布有若干小孔(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筒状多孔蟹类养殖遮蔽装置,包括遮蔽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蔽装置主体(I)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的遮蔽装置主体(I)侧壁上分布有若干小孔(2)。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圆筒状多孔蟹类养殖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科技张凤英宋炜马凌波于忠利乔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