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插板型多功能人工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994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0:44
十字插板型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鱼礁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呈堤坝状,其前、后、左、右四面都为斜坡状,堤坝状表面开有不同数量的圆孔;中部具有板槽,插有三种类型的诱鱼板,诱鱼板中开有四孔,诱鱼板表面添加不同诱鱼因子;底面开有不等大小的方形孔,底座表面开有四个凸台,开有沉孔,边缘留有钢筋焊接结构;鱼礁上表面具有四个吊钩,开有不同形状天窗,并预留一部分钢筋焊接结构;上表面焊有定位插板的定位架,定位架穿过插板在底面凸台处再次堆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善部分海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率,具有提供上升流、诱鱼、避敌、产卵等功能,同时组合使用,形成大范围遮蔽,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十字插板型多功能人工鱼礁装置,应用于近海作业,属于渔业工程领域,主要用于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和发展渔业资源,解决渔业资源衰退、渔场荒芜等问题,促进沿海渔场的建设。
技术介绍
人工鱼礁是指选择鱼类洄游经过、自然条件适宜而又无碍其他作业的水域,专门构筑的渔业工程设施。人工鱼礁的目的在于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吸引鱼类的聚集、繁殖或索饵成长,从而形成稳定的捕捞场所。此外还有专门保护鱼类的资源、培育仔幼鱼或诱导鱼群定向游而设置的人工鱼礁。人类建造人工鱼礁渔场,可追溯到19世纪。早在1860年,美国渔民就发现鱼礁的作用。世界上人工鱼礁建设历史早、规模大、范围广而又具有特点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美国是最早进行人工鱼礁建设的国家,日本则对人工鱼礁建设的研究较为深入,而我国的人エ鱼礁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到80年代才在部分海区相继投放了少量的实验性的鱼礁,目前技术和管理相对都还不成熟,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改善,随着对水产品需求量的増大,研制开发新型多功能鱼礁日益显出重要性和必要性。人工鱼礁集鱼原理第一,鱼礁的投放改变了水域的流态,根据不同形状可形成涡流及流影,或者形成滞留或紊流,在其内部和周围形成阴影区域,同时水流会根据部分鱼礁形状形成上升流,带动低温营养盐丰富的深层流和表层的暖流混合,促进底栖动物的生长和藻类以其他生物的附着,形成丰富的饵料场所;第二,鱼礁同时会改变海水的声学效应,鱼礁在水下反射声波的性能要好于其他介质,对鱼类的趋礁行为是有利的;第三,由于鱼类的不同先天和后天的行为特点,其本能的会游向饵料充足、水流多变和有阴影的场所,即有的喜欢接触固态形体、有的喜欢阴影避敌、有的喜欢有流体的刺激等等,故鱼礁提供了索饵、避敌、休养、和繁衍的一个好场所。人工鱼礁的产生,是人们从自然界无意识形成的鱼礁现象中得到启发,并在不断的模仿和完善中发展起来的。从原始的简单投放石块、竹木,到近代投放的混凝土、钢材、轮胎、废旧车辆、废旧渔船等,鱼礁按照功用可分为渔获型鱼礁(主要类型)、保护型鱼礁、培育型鱼礁、诱导型鱼礁等。现有许多人工鱼礁都是废弃船只、车辆沉底形成,形状各异,对渔业拖网等作业产生影响;同时现有鱼礁的功能、周围相对比较单ー;重量及结构抗冲击、位移等能力比较弱等,鉴于以上缺点人工鱼礁朝大型化、复杂化、功能多祥化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十字插板型多功能人工鱼礁,用于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和发展渔业资源,解决渔业资源衰退、渔场荒芜等问题,促进沿海渔场的建设。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鱼礁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呈堤坝状,其前、后、左、右四面都为斜坡状,堤坝状表面开有不同数量的圆孔;中部具有板槽,插有三种类型的诱鱼板,诱鱼板中开有四孔,诱鱼板表面添加不同诱鱼因子;底面开有不等大小的方形孔,底座表面开有四个凸台,开有沉孔,边缘留有钢筋焊接结构;鱼礁上表面具有四个吊钩,开有不同形状天窗,并预留一部分钢筋焊接结构;上表面焊有定位插板的定位架,定位架穿过插板在底面凸台处再次堆焊。鱼礁体两侧面的孔数量少于前后两面。中部为镂空钢筋混凝土架结构,作为整体的支撑结构,内部钢筋半径较其他部位増大,同时具有三层板槽。在中部结构架中插有三种类型的诱鱼板,每块诱鱼板中央开有四个方形定位孔。诱鱼板表面添加不同类型的诱鱼因子,第一类表面加工凹槽,凹槽深度从四周向中心递增;第二类表面加工两层混凝土隔板,与定位架和鱼礁整体构成部分小型空间;第三类表面上插有瓦片。底面开有不等大小的方形孔,底座表面开有四个凸台,凸台中开有方形沉孔,沉孔加工时边缘留有钢筋焊接结构。搭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在鱼礁上表面预留圆环状钢筋吊钩,四个吊钩位于鱼礁中部。上表面两侧开有四个方形天窗,中部四个梯形天窗,同时预留两个拼装方ロ,并在四周以及中间交叉结构中留有钢筋焊接条,天窗边缘加工圆角。上表面焊接的定位架,为十字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两个长臂顶端加工有拼装块,四臂上各具有ー个方形定位柱,四臂及四根定位柱同鱼礁整体连接处留有钢筋焊接条。定位架按照拼装孔位置安装在上表面,四根定位柱分别穿过三层诱鱼板,插入底面凸台的方形沉孔中,定位架同整体拼接处进行焊接,在定位架、插板、鱼礁整体的各个连接处用混凝土进行密封处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结构庞大,形成大范围遮蔽,便于集鱼(2)外形为堤坝状,便于形成上升流,带动底层营养盐,提供更多饵料(3)插板式结构,更方便,适合多中水域条件,诱鱼板类型可根据水域、生物等条件更换,同时更贴近天然鱼礁,便于产卵、诱鱼(4)两侧面整体结构,便于小鱼类的避敌,集聚(5)底面镂空结构防止鱼礁沉降,同时便于藻类等水下植物附着、缠绕,定位效果好,更稳定。(6)打破传统鱼礁功能単一的模式,集索饵、产卵、诱鱼,避敌、集聚等多个功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鱼礁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鱼礁整体框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鱼礁整体框架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鱼礁整体框架底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鱼礁定位架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鱼礁第一类诱鱼板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鱼礁第二类诱鱼板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鱼礁第三类诱鱼板示意图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ー步说明。十字插板型多功能人工鱼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如图I中所示1为鱼礁整体框架,2为定位架,3为三种类型的诱鱼板。鱼礁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先用钢筋按照外形搭建形状架,在混凝土浇筑外形,鱼礁两侧为镂空结构,中部为架状结构,中部为整体的支撑受カ部分,此部分钢筋的直径要较其它部分粗大,強度要高。该人工鱼礁外观呈堤坝状,如图2所示其左右两侧面11和前后两面12都为斜坡 状,在左右两侧面11和上表面13相接处加工圆角,可在鱼礁外形浇筑时加工,鱼礁投放到指定水域后,在左右两侧面11形成上升流,圆角便于富营养盐等物质流入上表面13中的天窗131、132,为鱼礁内部生物提供饵料,也放置起吊时候。同时在两侧面11和前后两面12未凝固时,根据投放水域的鱼类类型和大小,开适量的圆孔,保证面11上的孔数量少于12面上的孔数量,便于侧面上升流的形成。鱼礁上表面13开有不同形状的天窗,在两侧面靠近11面位置分别开有四个方形的天窗,浇筑时可在方形天窗边缘加工一定的圆角,便于鱼礁内部同外部的流体交換,中部为交叉状结构,共有四个梯形天窗,同时在两侧方型天窗中部预留两个拼装方ロ 133,以便固定定位架,在拼装方ロ同中心天窗之间、以及交叉结构中预留钢筋焊接条,焊条位置如134所示。如图3所示,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前,在搭建鱼礁上表面主梁结构时预留圆环状钢筋结构,圆环结构高于鱼礁结构上表面,待整体浇筑时,将四个吊钩135同整个结构共同加工浇筑,四个吊钩位于鱼礁中部,便于起吊投放鱼礁。鱼礁中部为镂空钢筋混凝土架结构,为整体的支撑结构,内部钢筋半径较其他部位増大,外部混凝土厚度较壁厚増加,也就是如图所示的虚线为鱼礁体内壁,鱼礁体壁厚142均为300mm,而中部结构的壁厚143为500mm。在浇筑整体结构时,在中部预留三层间隔为IOOmm厚度的诱鱼板板槽。鱼礁底面15表面开有四个方形凸台151,底面示意图见图4,凸台151中开有方形沉孔152,沉孔的尺寸依据定位架2中的四根定位柱23相匹配,沉孔152加工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十字插板型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鱼礁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呈堤坝状,其前、后、左、右四面都为斜坡状,堤坝状表面开有不同数量的圆孔;中部具有板槽,插有三种类型的诱鱼板,诱鱼板中开有四孔,诱鱼板表面添加不同诱鱼因子;底面开有不等大小的方形孔,底座表面开有四个凸台,开有沉孔,边缘留有钢筋焊接结构;鱼礁上表面具有四个吊钩,开有不同形状天窗,并预留一部分钢筋焊接结构;上表面焊有定位插板的定位架,定位架穿过插板在底面凸台处再次堆焊。

【技术特征摘要】
1.十字插板型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鱼礁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呈堤坝状,其前、后、左、右四面都为斜坡状,堤坝状表面开有不同数量的圆孔;中部具有板槽,插有三种类型的诱鱼板,诱鱼板中开有四孔,诱鱼板表面添加不同诱鱼因子;底面开有不等大小的方形孔,底座表面开有四个凸台,开有沉孔,边缘留有钢筋焊接结构;鱼礁上表面具有四个吊钩,开有不同形状天窗,并预留一部分钢筋焊接结构;上表面焊有定位插板的定位架,定位架穿过插板在底面凸台处再次堆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十字插板型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鱼礁体两侧面的孔数量少于前后两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十字插板型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中部为镂空钢筋混凝土架结构,作为整体的支撑结构,内部钢筋半径较其他部位增大,同时具有三层板槽。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十字插板型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在中部结构架中插有三种类型的诱鱼板,每块诱鱼板中央开有四个方形定位孔。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十字插板型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诱鱼板表面添加不同类型的诱鱼因子,第一类表面加工凹槽,凹槽深度从四周向中心递增;第二类表面加工两层混凝土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子岳张帅高婷耿金凤祁杰李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