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板材的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0868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金属板材的轧制方法,其课题为在减弯装置的响应性比增弯装置差的轧机中,即使是作用减小弯辊力的设定条件的情况下,也能够付与高响应的板凸度、形状控制功能。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轧制开始前作用增弯力和减弯力这双方,作为合力而使相当于辊平衡力的弯辊力作用在作业辊轴承座上。在轧制开始时,减弯力一边保持一定值一边使增弯力变化,作为合力而使规定的弯辊力(减弯力)作用在作业辊轴承座上来进行轧制,在轧制结束时使增弯力回到轧制开始前的状态,作为与减弯力的合力而使相当于辊平衡力的弯辊力作用在作业辊轴承座上,在该状态下结束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板材的轧机、即高响应性且能够施加强力的弯辊力的轧机。特别涉及即使是减弯装置的响应性比增弯装置的响应性低的多段轧机、也能够付与高响应的板凸度、形状控制功能的。
技术介绍
作为在4段轧机或6段轧机等的多段轧机中进行板凸度、形状控制轧制时的控制方法,有对作业辊轴承座施加弯辊力的弯辊、使辊在辊轴方向上变位的辊移位、对辊赋予交叉角的辊交叉等。这些控制方法中的辊移位及辊交叉难以在轧制中迅速地设定变更。因此,不适合于要求轧制中的控制的板凸度、形状控制轧制。相对于此,弯辊装置由于控制液压、在轧制 中能够变更弯辊力,所以适合于板凸度、形状控制轧制。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将接合着板宽、板厚、钢种等不同的钢材的轧材使用具有弯辊机构和辊移位机构的热精轧机连续轧制的方法。但是,由于辊移位位置的变更速度与弯辊力的变更速度相比非常慢,所以在轧制中将辊移位位置固定,仅通过响应性高的弯辊力进行凸度控制。在此情况下,将板凸度、形状控制通过弯辊装置的控制速度来决定速度,以往以来对于弯辊装置希望高的响应性。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决定弯辊装置的响应性的是伺服阀的二次配管长度(参照专利文献2的段落、图I)。因此,通过控制增大侧与减小侧的液压差的伺服阀实施弯辊力的控制。为了确保高的响应性,将这些伺服阀配设在轧机机架的驱动侧和操作侧的各入侧及出侧的共计4处的机架立柱的侧面上,使从各伺服阀到液压缸的配管长度为2m以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6 - 5520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8 - 2157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决定弯辊装置的响应性的不仅是从伺服阀到液压缸的配管长度。例如,在图I所示的轧机中,是具备上下一对的作业辊I 一 1、1 一 2和分别支承它们的上下一对的加强辊2 — 1、2 — 2的4段轧机。是增弯装置6 — I 6 — 4装入在突出块5 — 1、5 — 2上、减弯装置7 — I 7 — 4装入在上下加强棍轴承座4 一 1、4 一 2上的形式的轧机。在该形式的轧机中,减弯装置的响应速度比增弯装置的响应速度慢。因此,在为了板凸度、形状控制而对作业辊作用增弯力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高响应的控制,但在使减弯力作用的情况下,在轧制中不能迅速地进行设定变更。因而,不能将轧材入侧板厚及轧材温度等的在轧制中变动的干扰因素去除,有使制品品质及成品率下降的情况。此外,减弯装置的响应性不变高也是因为不能使用固定配管。即,作业辊通过轧制作业而比加强辊更容易损耗,所以需要进行定期的换辊。但是,图I所示的轧机由于将增弯装置装入突出块,所以每当换辊作业时不需要将增弯装置的液压配管拆装,能够经由固定配管连接在液压控制阀上。由此,能够采用用于高响应液压控制的伺服阀。相对于此,图I的轧机的减弯装置由于装入上下加强辊轴承座, 所以每当换辊作业时必须将减弯装置的液压配管拆装。在液压配管的拆装时在液压配管内混入微小异物的可能性变高,所以不能采用用于高响应液压控制的伺服阀。此外,由于必须经由柔性配管等的柔软构造且拆装自如的液压配管连接到液压控制阀,所以有应传递的液压的变动被吸收缓和的情况。S卩,能够经由固定配管的液压配管连接在液压控制阀上、还是必须经由柔性配管等的柔软构造且拆装自如的液压配管连接在液压控制阀上,是减弯装置的响应性不得不比增弯装置的响应性低的最大原因。此外,由于不能够将减弯装置高响应地控制,所以在轧制开始时、轧制结束时的减弯力施加时、解除时,轧制变得不稳定,制品品质变差,成为生产性下降的原因。S卩,减弯力在没有施加轧制载荷的空转时不能施加。因此,在轧制开始时需要迅速地施加减弯力,另一方面,在轧制结束时需要迅速地回到辊平衡状态。这里,在通过响应性差的减弯装置的控制实施弯辊力的变更的情况下,在轧材的前尾端没有施加规定的减弯力,从而形状不良部变长。g卩,第2认识是,在图I所示的形式的轧机中使减弯力作用的情况下,难以在轧制中迅速地进行设定变更,所以不能将轧材入侧板厚及轧材温度等的在轧制中变动的干扰因素去除,使制品品质及成品率下降。本专利技术应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减弯装置的响应性比增弯装置的响应性低的轧机中,即使在对作业辊作用减弯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付与高响应的板凸度、形状控制功能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在减弯装置的响应性比增弯装置的响应性低的轧机中,通过设定基于两弯辊装置的合力的弯辊力,仅在响应性高的增弯装置中进行轧制中的控制,由此能够进行高响应的板凸度、形状控制,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是如下轧制方法在以板凸度、形状控制的目的作为作业弯辊力而使减弯力作用的情况下,使用响应性高的增弯装置进行轧制开始时及轧制结束时的弯辊力的变更。高响应的增弯装置能够补偿(弥补)减弯装置的响应性。进而,由此通过对于轧材入侧板厚及轧材温度等的在轧制中变动的干扰也用高响应的增弯装置进行控制,能够造入良好的板凸度、形状,能够将制品品质及生产性显著地改口 ο例如,图I所示的轧机是从辊更换时的配管拆装的容易性出发而在减弯装置的液压配管中采用柔软构造且拆装自如的液压配管的构造的轧机。是作为其结果而具有减弯装置的响应性不得不比增弯装置的响应性低的特性的轧机。但是,该轧机由于是在突出块中配备增弯装置的构造,所以能够在突出块中配备大容量的增弯装置,并且能够经由固定配管的液压配管连接在液压控制阀上,所以同时具有能够做成响应性高的增弯装置的优良特性。因此,能够进行上述响应性高的弯辊力控制。基于这些上述认识,本专利技术者完成了如下的专利技术即使是减弯装置的响应性比增弯装置的响应性低的轧机,也能够付与高响应的板凸度、形状控制功能。作为其要旨的是以下这样。(I)—种,使用轧机进行,该轧机具有产生增弯力的增弯装置和产生减弯力的减弯装置,在该轧机中,上述减弯装置的响应性比上述增弯装置低,该的特征在于,在轧制开始前,作用增弯力和减弯力这双方,作为合力而使相当于辊平衡力的弯 辊力作用在作业辊轴承座上。然后,一边使减弯力变化为规定的轧制中减弯力,一边使增弯力变化,以使减弯力与增弯力的合力维持辊平衡力。该步骤如果从最开始就将减弯力设为规定的轧制中减弯力、使增弯力作用在作业辊轴承座上以使减弯力与增弯力的合力成为辊平衡力,则可以省略。然后,在轧制开始时,一边继续将减弯力保持上述规定的轧制中减弯力的控制一边使增弯力变化,成为作为合力而规定的轧制中作业弯辊力作用在作业辊轴承座上的状态。在轧制中,通过控制增弯力,以维持上述规定的轧制中作业弯辊力的方式进行轧制。然后,在轧制结束时,使增弯力变化,作为与减弯力的合力,使相当于辊平衡力的弯辊力作用在作业辊轴承座上,在该状态下结束金属板材的轧制。然后,使减弯力和增弯力减小,以维持作为上述合力的辊平衡力。该步骤也是如果将减弯力维持规定的轧制中减弯力、使增弯力作用在作业辊轴承座上以使减弯力与增弯力的合力成为辊平衡力则可以省略。(2)如(I)记载的,其特征在于,使用轧机进行;上述轧机,至少具备一对上下作业辊和分别支承它们的一对上下加强辊,具有如下构造将构成相对于各个上下作业辊的上述增弯装置的增大液压缸经由固定的液压配管连接在各个液压控制阀上,并且装入向轧机机架的内侧突出的突出块,还具有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茂比护刚志若月邦彦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