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416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解决现有换热器沿集流管长度方向折弯时引起的翅片变形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扁管以及翅片,所述扁管连接于所述集流管上,所述翅片安装在相邻扁管之间,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折弯区域,每个折弯区域内包含至少一列翅片,所述折弯区域内的翅片中至少有一列翅片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扁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折弯过程中可被拉伸。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各种家用/商用空调领域的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是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具有重量轻,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的优点,替代铜材料而具成本优势;同时,其内部容积小的特点,有利于大大减少制冷剂充注量,符合节能环保的趋势,广泛应用于家用/商用空调领域。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特定设计要求或是安装空间限制,微通道换热器往往需要折弯一定角度,与特定的空间尺寸相匹配。多数微通道换热器是沿集流管长度方向进行折弯而形成具有指定弧度的结构。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折弯过程中,折弯内侧的翅片被挤压,会出现倒翅、扭曲等变形,阻碍空气流通;折弯外侧的翅片被拉伸,产生拉伸变形、甚至被撕裂 等情况,严重影响换热器外观,同时由于翅片被撕裂,也造成换热器性能降低。为了解决微通道换热器折弯时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公开过如下方案公开号为“NO.US20070227695A1”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换热器在折弯处放置一根不插入集流管的扁管,并且将该扁管所对应的集流管部位缩口,以此来减小折弯处翅片的变形,在解决折弯处翅片变形问题的同时,由于减少了制冷剂流通的扁管数量,产品换热性能相应降低。公开号为“NO.US20080202733A1”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换热器的折弯处具有一个间隔空间,在该间隔空间内放置了折弯装置来取代原有的翅片,翅片数量因此而减少,产品的换热表面积相应减小,换热效率降低。公开号为“CN101782337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方案是通过减小换热器折弯部位翅片的宽度来解决折弯处翅片变形的技术问题,同理,翅片的宽度减小,会使产品的换热表面积相应减小,换热效率降低。公开号为“CN101776402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翅片,该专利中,将微通道换热器翅片的主体段设计成曲线状,以此克服翅片折弯内侧部分压缩变形、翅片折弯外侧部分拉伸变形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但这种方案对翅片原有结构变动较大,制造工艺相对复杂,导致成本增加。因此,如何降低换热器沿集流管方向的折弯难度,同时减小折弯对换热器性能带来的影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良好的解决换热器沿集流管长度方向折弯引起的翅片变形问题,且尽可能保证换热器性能及外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方案I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扁管以及翅片,所述扁管连接于所述集流管上,所述翅片安装在相邻扁管之间,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折弯区域,每个折弯区域内包含至少一列翅片,所述折弯区域内的翅片中至少有一列翅片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扁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折弯过程中可被拉伸。通过第一连接部件连接扁管的翅片,该翅片包括靠近折弯外侧的外换热翅片和靠近折弯内侧的内换热翅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连接在外换热翅片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扁管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U形连接件或者弹性体。所述内换热翅片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扁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折弯过程中可被压缩。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U形连接件或者弹性体。方案2 :—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扁管以及翅片,所述扁管连接于所述集流管上,所述翅片安装在相邻扁管之间,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折弯区域,每个折弯区域内包含至少一列翅片,所述折弯区域内的翅片中至少有一列翅片是由沿集流管长度方向排列的若干列子翅片组成,相邻子翅片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折弯过程中可被拉伸。子翅片包括靠近折弯外侧的外换热子翅片和靠近折弯内侧的内换热子翅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连接在相邻的外换热子翅片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U形连接件或者弹性体。相邻的内换热子翅片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折弯过程中可被压缩。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U形连接件或者弹性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首先,本专利技术微通道换热器的折弯区域内翅片与相邻的扁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件相连接,在微通道换热器折弯过程中第一连接部件可被折弯外侧形成的拉伸力所拉伸,第一连接部件承受了大部分拉伸力,从而避免了该部位翅片的拉伸变形、撕裂等情况;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一连接部件后,第一连接部件所占面积相对于整个翅片而言可以忽略不计,翅片结构不产生较大变动,翅片的换热表面积也未明显减小,从而尽可能保证了换热器性能及外观。其次,本专利技术微通道换热器的折弯区域内翅片与相邻的扁管之间还通过第二连接部件相连接,在微通道换热器折弯过程中第二连接部件可被折弯内侧形成的压缩力所压缩,第二连接部件承受了大部分压缩力,从而避免了折弯内侧翅片被挤压而出现倒翅、扭曲等变形,保证了翅片原有结构不被破坏,最大限度保证微通道换热器原有的换热性能不被降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图I为现有微通道换热器的折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微通道换热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2a为实施例一中第一连接部件的安装示意图一;图2b为实施例一中第一连接部件的安装示意图二 图3为本专利技术微通道换热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微通道换热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微通道换热器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微通道换热器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微通道换热器实施例五的变换结构;图8为本专利技术微通道换热器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微通道换热器具有集流管,扁管以及翅片,由于特定设计要求或是安装空间限制,微通道换热器往往需要折弯一定角度,与特定的空间尺寸相匹配。参照图I,折弯过程中,翅片03靠近折弯外侧的部分01被拉伸,翅片03靠近折弯内侧的部分02被压缩,并且外侧的拉伸量在折弯半径方向上由外向内逐渐缩小,而内侧的压缩量在折弯半径方向上由内向外也逐渐缩小,在接近翅片03中心处,拉伸量与压缩量接近于零。理论上来讲,翅片在折弯外侧部分被拉伸所展开的面积可以抵消翅片在折弯内侧部分被压缩所缩小的面积,因而,一般情况下,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可以基本保持不变,但实际安装环境复杂多变,特别是在一些折弯角度较大的安装空间内,翅片会出现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各种弊端。为解决换热器沿集流管长度方向折弯引起的翅片变形问题,并且尽可能保证换热器性能及外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扁管以及翅片,所述扁管连接于所述集流管上,所述翅片安装在相邻扁管之间,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折弯区域,每个折弯区域内包含至少一列翅片,所述折弯区域内的翅片中至少有一列翅片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扁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折弯过程中可被拉伸。在微通道换热器折弯过程中第一连接部件可被折弯外侧形成的拉伸力所拉伸,第一连接部件承受了大部分拉伸力,从而避免了该部位翅片的拉伸变形、撕裂等情况;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一连接部件后,第一连接部件所占面积相对于整个翅片而言可以忽略不计,翅片结构不产生较大变动,翅片的换热表面积也未明显减小,从而尽可能保证了换热器性能及外观。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扁管以及翅片,所述扁管连接于所述集流管上,所述翅片安装在相邻扁管之间,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折弯区域,每个折弯区域内包含至少一列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区域内的翅片中至少有一列翅片与相邻的至少一个扁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折弯过程中可被拉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方根钟建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