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9732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包括压合模上压块,所述上压块设置有能够有效吸收应力的缺口;所述上压块的缺口位于所述上压块对应车门拐角的拐角处;所述缺口的形状呈倒“V”形;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压合模(扣合模)上压块的拐角开V形口,通过对压合模的上压块进行调整,它可以有效解决汽车车门出现拐角外凸及不圆滑的现象,同时还具有通用性比较强,减少了因新车型压合模具调试而进行工装改造的投资;操作简便,具有制造工艺简单;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保证压合后制件相互配合时,间隙的均匀性和外观轮廓的圆滑过渡,达到整体美观的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车门生产工艺中的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 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车门的生产工艺中,均采用汽车压合模(扣合模)的方式,而 在汽车压合模(扣合模)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通常使通过压合(包边)后的 制件拐角质量难以保证,达不到圆滑过渡及平顺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在压合模上压块拐角的设计时,都以机加的平面来实现 拐角的压合。所以拐角的质量不可能达到圆滑过渡与平顺的要求。原因在于压 合模的预弯刀块不可能为一个整体,它分别为直边的预弯刀块和拐角的预弯刀 块组成的一个整体;在压合时直边的应力就会向每个拐角进行应力释放,从而 形成车门拐角聚料的现象;这时在通过平面的上压块进行压合时拐角的料就会 向外围释放,出现拐角外凸及不圆滑的现象而达不到质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汽车车门的生产工艺中,通过采用 汽车压合模(扣合模)的方式,汽车车门出现拐角外凸及不 圆滑的现象而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 压块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包 括压合模上压块,所述上压块设置有能够有效吸收应力的缺口 。 所述上压块的缺口位于所述上压块对应车门拐角的拐角处。 所述缺口的形状呈倒"V"形。所述呈倒"V"形的缺口所吸收的应力为直边压合所释放的应力,将车门拐 角的聚料向内收。所述缺口的角度为40 110度。所述缺口的最好角度为75度。所述缺口深度为车门拐角包边料高的40%-70%。所述缺口深度最好为车门拐角包边料高的55%。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压合模(扣合模) 上压块的拐角开V形口,通过对压合模的上压块进行调 整,它可以有效解决汽车车门出现拐角外凸及不圆滑的现象,而达不到质量要 求的技术问题;同时,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可实用于汽车压合模(扣 合模)相近的拐角结构,通用性比较强,减少了因新车型压合模具调试而进行 工装改造的投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具有以下优势1、 操作简便,具有制造工艺简单;2、 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3、 保证压合后制件相互配合时,间隙的均匀性和外观轮廓的圆滑过渡,达 到整体美观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有外凸缺陷的汽车车门拐角;图2为现有技术中有不圆滑缺陷的汽车车门拐角;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4为本技术的汽车车门拐角。其中,l为内板边缘线;2为上压块;3为缺口; 4为车门拐角;5为外板翻 边线;6为内板拐角边缘线;7为内板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图l-2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外凸和不圆滑缺陷的汽车车门拐角4,汽车车门本 别由汽车车门拐角4、外板翻边线5、内板拐角边缘线6和内板加强筋7等构成。 在汽车车门的生产工艺中,由于压合模的预弯刀块不可能为一个整体,它分别为直边的预弯刀块和拐角的预弯刀块组成的一个整体;在压合时直边的应力就 会向每个拐角进行应力释放,从而形成拐角聚料的现象;这时在通过平面的上 压块2进行压合时拐角的料就会向外围释放,出现拐角外凸及不圆滑的现象。图3-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压合后车门的状态,本技术所 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包括压合模上压块2, 所述上压块2设置有能够有效吸收应力的缺口 3;所述上压块2的缺口 3位于所 述上压块2对应车门拐角4的拐角处;所述缺口 3的形状呈倒"V"形;所述呈 倒"V"形的缺口 3所吸收的应力为直边压合所释放的应力,将车门拐角4的聚 料向内收。在汽车车门的生产工艺中,所述的上压块2在汽车车门内板边缘线1的上 部,所述的"V"形的缺口 3正对着所述的车门内板边缘线1。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解决汽车门拐角包边外凸及不平顺,这 就需要在预弯后通过在压合模(扣合模)上压块2的拐角开V形口,它可以有 效的吸收直边压合所释放的应力,而解决车门拐角4的聚料的问题,使压合后 的制件质量达到圆滑过渡和平顺的目的。原因在于压块在压合过程中是一个倒 "V"形的缺口3的状态,将车门拐角4的聚料向内收,这样就不会出现平面压合时料向外围释放的缺陷。在汽车门压合模压块拐角处开倒"V"形的缺口 3,产品在设计时根据不同 的翻边料高、不同的拐角角度、不同的料厚来设计倒"V"形缺口 3形状和角度 的大小;所述缺口 3的角度为40-110度,最好角度为75度;所述缺口 3深度 为车门拐角包边料高的40%-70%,最好为车门拐角包边料高的55%。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包括压合模上压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块(2)设置有能够有效吸收应力的缺口(3)。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压块(2)的缺口 (3)位于所述上压块(2)对应车门拐角(4)的拐角 处。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缺口 (3)的形状呈倒"V"形。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呈倒"V"形的缺口 (3)所吸收的应力为直边压合所释放的应力,将车门拐 角(4)的聚料向内收。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 (3)的角度为40 110度。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 (3)的角度为75度。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 (3)深度为车门拐角包边料高的40%-70%。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 (3)深度为车门拐角包边料高的5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包括压合模上压块,所述上压块设置有能够有效吸收应力的缺口;所述上压块的缺口位于所述上压块对应车门拐角的拐角处;所述缺口的形状呈倒“V”形;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压合模(扣合模)上压块的拐角开V形口,通过对压合模的上压块进行调整,它可以有效解决汽车车门出现拐角外凸及不圆滑的现象,同时还具有通用性比较强,减少了因新车型压合模具调试而进行工装改造的投资;操作简便,具有制造工艺简单;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保证压合后制件相互配合时,间隙的均匀性和外观轮廓的圆滑过渡,达到整体美观的效果。文档编号B21D37/00GK201073670SQ20072004123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8日专利技术者尹雪松, 罗灯远 申请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门拐角包边的压块装置,包括压合模上压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块(2)设置有能够有效吸收应力的缺口(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灯远尹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