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320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反射膜以及位于反射膜之上的导光板,还包括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包括FPC以及位于所述FPC下面的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FPC部分覆盖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依次层叠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扩散片、下增光片、上增光片,所述扩散片覆盖所述FP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通过将扩散片覆盖背光组件的FPC,可阻止部分光线从扩散片与FPC的间隙中射出,并且利用扩散片的雾化和反射效果,使光线更均匀柔和,从而改善侧发光式背光模组存在光束的问题,具有广大的市场空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背光是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部件之一。在中小尺寸背光中,多采用LED排布在导光体同一侧边做光源的设计方案。LED作为点光源,其光线经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后转变成面光源,即形成有可视区的背 光。LED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光源,光学效果方面除了亮度、色度等特定參数要求外,背光的显示效果,特别是入光侧的效果尤为重要。判断背光品质优劣的ー项重要标准是观察背光LED入光侧是否有光束。如图I所示,目前,背光模组主要包括依次层叠的反射膜2’、导光板3’、扩散片4’、下增光片5’、上增光片6’和背光组件1’,背光组件I’包括FPClT和光源12’,所述光源12’位于所述导光板3’的侧面,所述FPCir部分覆盖所述导光板3’,所述FPCir与扩散片4’存在一定间距。由于在目前的侧发光背光模组中,光源12’发射的部分光线会从FPClT与扩散片4’之间的间距穿过,未经导光板3’反射利用,从而在光源前方区域产生光束,出现光束现象,使光学效果显示不美观,降低产品的显示品质,影响用户使用终端产品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发光背光模组的入光侧存在光束的技术问题,提供ー种背光模组,能够有效的改善光束现象。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种背光模组,包括反射膜以及位于反射膜之上的导光板,还包括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包括FPC以及位于所述FPC下面的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FPC部分覆盖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依次层叠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扩散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且所述扩散片覆盖所述FPC。进一歩,所述FPC下表面设有反光层。进ー步,所述反光层为白油。进ー步,所述FPC覆盖所述导光板的深度为I. 8-2. 0mm。进ー步,所述FPC覆盖所述导光板的深度为I. 9mm。进ー步,所述光源为LED灯。进一歩,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黒白胶,所述FPC的下表面通过黑白胶贴附于导光板上。进ー步,所述黑白胶的白面贴附于导光板,黑面贴附于FPC。进ー步,所述光源的出光面至所述黑白胶的距离为0. 25mm-0. 35mm。进ー步,所述光源的出光面至所述黑白胶的距离为0. 3mm。本技术的背光模组,通过将扩散片覆盖背光组件的FPC,可阻止部分光线从扩散片与FPC的间隙中射出,并且利用扩散片的雾化和反射效果,使光线更均匀柔和,从而改善侧发光式背光模组存在光束的问题,具有广大的市场空间。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用以下实施方案结合以下附图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背光模组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ニ的背光模组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包括反射膜2以及位于反射膜2之上的导光板3,还包括背光组件I,所述背光组件包括FPCl I以及位于所述FPCl I下面的光源12,所述光源12位于所述导光板3的侧面,所述FPCll部分覆盖所述导光板3,还包括依次层叠在所述导光板3上的扩散片4、下增光片5、上增光片6,所述扩散片4覆盖所述FPClI。本实施例中,反射膜2、导光板3、扩散片4、下增光片5、上增光片6依次层叠,光源12位于反射膜2之上且紧贴导光板3的侧面(这里所说的紧贴指光源12的出光面紧贴导光板3侧面,紧贴并非仅指完全无缝隙接触,在实际装配中,出现些许缝隙是不可避免的),所述扩散片4覆盖FPC11,这里的覆盖即可以是扩散片4完全覆盖FPC11,也可以是扩散片4部分覆盖FPC11,只要能使FPCll与液晶显示区之间的间隙被所述扩散片4覆盖即可。通过此设计,背光组件I中的FPCll与液晶显示区之间的间隙被所述扩散片4遮盖,并且利用扩散片4的雾化和反射效果,可以使光线更均匀柔和,从而改善侧发光背光模组存在光束的问题,使屏幕显示效果美观,提高用户对终端产品的使用满意度。进一歩,为了更好的改善侧发光背光模组存在光束的问题,本实施例中,背光组件I的FPCll的下表面设有反光层,通过此设计,光源12射到FPCll下表面的光可被反光层反射回导光板3,所述反光层可以通过在FPCll下表面丝印白油形成,白油可以有效的反射光线,使照射到反光层上的光可大部分被反射回导光板3,本实施例的光源优选LED灯,其既能满足背光的亮度要求,又不会由于太亮而穿透反光层,可以避免产生光斑。进ー步,为了使FPCll下表面的反光层能更多的反射光线,可加大反光层面积,而光源12出光面前面的部分光强较大,加大光源12出光面前面的部分反光层面积可以更多的反射光线,本实施例中,优选FPCll覆盖所述导光板的深度为I. 8-2. 0mm,这里的深度是指光源12的出光面到FPCll覆盖所述导光板3的那部分的外边缘的距离。更优选的,FPCll覆盖所述导光板的深度为I. 9mm,在此范围内,可以使反光层反射大部分光线,更有效地改善侧发光背光模组的光束问题。实施例ニ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ニ的背光模组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包括反射膜2以及位于反射膜2之上的导光板3,还包括背光组件1,所述背光组件包括FPCll以及位于所述FPCll下面的光源12,所述光源12位于所述导光板3的侧面,所述FPCll部分覆盖所述导光板3,还包括依次层叠在所述导光板3上的扩散片4、下增光片5、上增光片6,所述扩散片4覆盖所述FPClI,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黑白胶7,所述FPClI的下表面通过黑白胶7贴附于导光板3上。通过此结构,背光组件I可以固定于导光板上,且黑白胶可以反射光线,改善光束问题。优选的,所述黑白胶7的白面贴附于导光板3,黑面贴附于FPCll下表面,由于白面比黑面更能反射光线,通过此结构,可以反射更多的光线。由于光源12出光面至黑白胶7的距离太大会使光源12的光线散射至可视区,产生光束,距离太小组装比较困难,为兼顾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光源12的出光面至所述黑白胶I的距离优选0. 25mm-0. 35mm,更优选距离为0. 30mm,此距离可以避免光源12的光线散射至可视区,产生光束,且组装较简単。本技术的背光模组,通过将扩散片覆盖背光组件的FPC,可阻止部分光线从扩·散片与FPC的间隙中射出,并且利用扩散片的雾化和反射效果,使光线更均匀柔和,从而改善光束现象。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ー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膜以及位于反射膜之上的导光板,还包括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包括FPC以及位于所述FPC下面的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FPC部分覆盖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依次层叠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扩散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且所述扩散片覆盖所述FPC。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FPC下表面设有反光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膜以及位于反射膜之上的导光板,还包括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包括FPC以及位于所述FPC下面的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FPC部分覆盖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依次层叠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扩散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且所述扩散片覆盖所述FP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婧欧阳平肖尹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