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控制型汽车车体校正机液压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98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集中控制型汽车车体校正机液压管路,八个快速接头(1)通过螺纹连接在四个金属接块(2)上,两根钢管(3)通过四个弯头连接在四个金属接块(2)上,通过两根液压软管(4)将上述组件连为一体,液压泵输出油管(5)的外端与两根液压软管(4)连接。省掉了八根液压软管及相应接头。两根金属钢管代替了液压软管而且平台纵向内侧安装改为平台纵向外侧安装,不仅简化了安装过程,而且提高了使用可靠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体校正机液压管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集中控制型汽车车体校正机液压管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通用的集中控制型汽车车体校正机液压管路布置结构普遍存在以下缺陷软管数量多,连接管件多,给人以凌乱,不紧凑感,而且存在渗漏、爆破的隐患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产品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集中控制型汽车车体校正机液压管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布局简单、性能可靠,从而提高了管路的使用寿命,又便于安装、维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集中控制型汽车车体校正机液压管路,其由钢管,快速接头,金属接块,液压软管以及液压泵输出油管组成,其特征是八个快速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在四个金属接块上,两根钢管通过四个弯头连接在四个金属接块上,通过两根液压软管将上述组件连为一体,液压泵输出油管的外端与两根液压软管连接。与现有产品相比较,本技术的突出特点是(1)、采用四个金属液压块,省掉了八根液压软管及相应接头。(2)、两根金属钢管代替了液压软管而且平台纵向内侧安装改为平台纵向外侧安装,不仅简化了安装过程,而且提高了使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液压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金属液压管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两根纵向钢管3,八个快速接头1、四个金属接块2、两根液压软管4。液压泵输出油管5的外端与两根液压软管4连接。八个快速接头1通过螺纹连接在四个金属接块2上,两根钢管3通过四个弯头连接在四个金属接块2上,通过两根液压软管4将上述组件连为一体,液压泵输出油管5的外端与两根液压软管4连接。如图1,用图3所示的金属液压管3将图2所示的液压块2连为一体,八个快速接头1分别接在四个液压接块2上,成为一个整体。结构简单,减少了许多软管和中间连接环节。两根金属液压管4位于平台纵向外侧,利于安装、维修。权利要求1.一种集中控制型汽车车体校正机液压管路,其由钢管(3),快速接头(1),金属接块(2),液压软管(4)以及液压泵输出油管(5)组成,其特征是八个快速接头(1)通过螺纹连接在四个金属接块(2)上,两根钢管(3)通过四个弯头连接在四个金属接块(2)上,通过两根液压软管(4)将上述组件连为一体,液压泵输出油管(5)的外端与两根液压软管(4)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集中控制型汽车车体校正机液压管路,八个快速接头(1)通过螺纹连接在四个金属接块(2)上,两根钢管(3)通过四个弯头连接在四个金属接块(2)上,通过两根液压软管(4)将上述组件连为一体,液压泵输出油管(5)的外端与两根液压软管(4)连接。省掉了八根液压软管及相应接头。两根金属钢管代替了液压软管而且平台纵向内侧安装改为平台纵向外侧安装,不仅简化了安装过程,而且提高了使用可靠性。文档编号B21D1/00GK2877910SQ200620081339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7日专利技术者王家秋, 钱志英, 王洪乐 申请人:烟台奔腾汽车检测维修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中控制型汽车车体校正机液压管路,其由钢管(3),快速接头(1),金属接块(2),液压软管(4)以及液压泵输出油管(5)组成,其特征是:八个快速接头(1)通过螺纹连接在四个金属接块(2)上,两根钢管(3)通过四个弯头连接在四个金属接块(2)上,通过两根液压软管(4)将上述组件连为一体,液压泵输出油管(5)的外端与两根液压软管(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秋钱志英王洪乐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奔腾汽车检测维修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