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液罐车的软管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9090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液罐车的软管箱。软管箱由软管箱体和漏油回收防溅装置构成,软管箱体为前后两端对称分布,在箱体两端底部安装有漏油回收防溅装置与其相通,漏油回收防溅装置采用三级型槽结构,型槽底部通孔为不对称方式设置,防止液罐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而使回收的漏油倒流溢出,漏油回收防溅装置结构简单,可有效地回收软管滴流出的漏油,防止收集到的漏油回溅至软管箱内形成污染;软管箱端旋转盖通过旋转手柄和弓形锁杆锁紧,弓形锁扣结构简单、开启方便、易于操作,容易锁紧软管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亦可广泛用于其它车载运输液体的槽罐车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进行回收漏油同时具有防溅功能的车用软管箱,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液罐车的软管箱
技术介绍
液罐车是公路车载运输液体产品的有效设备,液罐车所用输出液体的软管也是必备工具。但液罐车所使用输出液体的软管常会有流不尽的残漏油滴出污染软管箱体及环境。现有的液罐车置放软管的软管箱一般分为封闭式和敞开式两种,敞开式的软管箱是箱体顶部为开放形式,输送液体的软管可直接放入箱体内采用锁扣箍紧,避免运输途中脱落;封闭式的软管箱一般采用的是封闭式的圆管结构,前后两端的一端是封闭的,另一端采用合叶连接端盖,形成向一侧开启的连接方式,并使用自由锁锁紧。专利CN03265850. 8中公开了一种专用车辆的软管箱,采用敞开式的结构箱体,直接将输送液体的软管放入箱体内采用锁扣箍紧,箱体结构简单、置放取用方便,可以减少对软管的磨损,但是灰尘和雨雪水容易进入软管箱和软管流不尽的残油混在一起污染软管,亦容易造成油垢污染环境,也不利于雨雪水和残漏油的排出。封闭式软管箱可有效地防止雨雪水和灰尘进入软管箱内与残油混合产生污染,但是软管箱体的结构不易于残漏油的流出回收,浪费资源,同时流出的残漏油和软管接触会污染软管表面形成油垢后难以清洗;采用普通锁锁紧,运输过程中的颠簸亦会容易遗失。现有敞开式的软管箱和封闭式的软管箱均存在要解决资源回收与油垢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克服敞开式软管箱和封闭式软管箱的残漏油不利于回收、油垢污染环境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液罐车的软管箱,目的在于使液罐车的软管箱可回收残漏油,漏油回收防溅装置采用型槽结构,防止由于液罐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颠簸而使回收的残漏油倒流溢出;软管箱开启方式简单、易于操作,亦容易锁紧软管箱。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大圆管、旋转盖、凸型把手、细长杆、方形槽孔、楔形圆弧挡板、漏油回收防溅装置、T型分流管、旋转手柄、L型细长管、弓形锁杆、U型箍紧螺母、小圆管、凸耳挡块,所述软管箱为柱形大圆管,以软管箱体中心为前后对称分布,两根相同尺寸的细长杆水平焊接在软管箱内两侧下方,软管箱内底面两端分别开有方形槽孔,与安装在箱体前后两端底部的漏油回收防溅装置相通,前端漏油回收防溅装置与T型分流管连接,后端漏油回收防溅装置与L型细长管连接,T型分流管与L型细长管相通;软管箱两端部外边缘两侧焊接有凸耳挡块,凸耳挡块设有中心孔,一侧凸耳挡块与软管箱边缘焊接处有一凹槽,软管箱上有凹槽处的凸耳挡块的下侧方设有旋转手柄和弓形锁杆;软管箱两端安装有圆形旋转盖,旋转盖两侧边缘设有凸耳,凸耳设有中心孔,与两侧凸耳中心孔水平轴线垂直顶部边缘设有中空凸型把手,旋转盖两侧边缘凸耳中心孔分别与软管箱端部边缘两侧凸耳挡块中心孔同轴;软管箱两端口内底部设置有楔形圆弧挡板,朝向软管箱内方形槽孔的一面呈楔形弧面。所述漏油回收防溅装置为三层型槽结构焊接成一整体,上层为平底船形凹槽,凹槽上部圆弧与软管箱体相合,底部中间有一圆孔;中间层方形凹槽底部设有两个等同对称的圆孔;下层方形凹槽底部中间设有圆孔,底部圆孔凸出外缘设有螺纹,U型箍紧螺母一端与其连接,另一端与小圆管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用于液罐车的软管箱,由软管箱体和漏油回收防溅装置构成,软管箱体为前后对称分布,在箱体两端底部安装有漏油回收防溅装置与其相通,漏油回收防溅装置采用三级型槽结构,型槽底部通孔为不对称方式设置,防止液罐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而使回收的漏油倒流溢出,漏油回收防溅装置结构简单,可有效地回收软管滴流出的漏油,防止收集到的漏油回溅至软管箱内形成污染;软管箱端旋转盖通过旋转手柄和弓 形锁杆机构锁紧,弓形锁扣机构简单、开启方便、易于操作,容易锁紧软管箱。本技术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亦可广泛用于其它车载运输液体的槽罐车中。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种用于液罐车的软管箱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软管箱旋转盖开启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软管箱旋转盖与软管箱体连接图示意。图3为本技术的软管箱旋转盖关闭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弓形锁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漏油回收防溅装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漏油回收防溅装置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楔形圆弧挡板。图8为本技术的楔形圆弧挡板剖视图。图中I.大圆管2.旋转盖3.凸型把手4.细长杆5.方形槽孔6.楔形圆弧挡板7.漏油回收防溅装置8. T型分流管9.旋转手柄10. L型细长管11.螺栓12.螺母13.弓形锁杆14. U型箍紧螺母15.小圆管16.凸耳挡块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液罐车的软管箱,由软管箱体和漏油回收防溅装置组成,包括大圆管I、旋转盖2、凸型把手3、细长杆4、方形槽孔5、楔形圆弧挡板6、T型分流管8、旋转手柄9、L型细长管10、螺栓11、螺母12、弓形锁杆13、U型箍紧螺母14、小圆管15、凸耳挡块16。参见图I、图2,本技术用于液罐车的软管箱,箱体为柱状形大圆管1,以软管箱体中心为前后对称分布,两根等长度细长杆4水平焊接在软管箱内两侧下方,软管箱内底面两端分别开有方形槽孔5,与安装在箱体前后两端底部的漏油回收防溅装置7相通,前端漏油回收防溅装置7与T型分流管8连接,后端漏油回收防溅装置7与L型细长管10连接,T型分流管8与L型细长管10相通;软管箱两端部外边缘两侧焊接有凸耳挡块16,凸耳挡块16设有中心孔,一侧凸耳挡块16与软管箱边缘焊接处有一凹槽,软管箱上有凹槽处的凸耳挡块16的下侧方设置有旋转手柄9和弓形锁杆13,旋转手柄9和弓形锁杆13通过螺栓连接;软管箱两端设置有圆形旋转盖2,旋转盖2两侧边缘设有凸耳,凸耳设有中心通孔,与两侧凸耳中心通孔水平轴线垂直顶部边缘焊接有中空凸型把手3,旋转盖2两侧边缘凸耳中心通孔分别与软管箱端部边缘两侧凸耳挡块16中心孔同轴;软管箱两端口内底部安装有楔形圆弧挡板6,朝向软管箱内方形槽孔的一面呈楔形弧面。如图3、图4为本技术软管箱旋转盖关闭和弓形锁扣扣合状态,旋转盖2通过螺栓11与螺母12配合连接,可使旋转盖2旋转上下开启或关闭。旋转盖2呈关闭状态时,凸型把手3位于旋转盖2上方,旋转盖2关闭后,凸型把手3厚度方向突出的部分卡在大圆管I的顶部,可固定旋转盖2向下旋转的自由度,通过弓形锁扣机构锁紧固定旋转盖2向上旋转的自由度。弓形锁扣机构通过弓形锁杆13、旋转手柄9、螺栓11、螺母12组成旋转副使得锁扣锁紧或开启,锁扣锁紧后也可以使用自由锁从锁扣处中心孔锁紧。图5、图6为本技术的漏油回收防溅装置。漏油回收防溅装置7采用三级型槽结构,从上而下依次焊接而成,型槽底部通孔为不对称方式设置,底部采用U型箍紧螺母14箍紧,同时起到箍紧小圆管15的作用。漏油回收防溅装置7焊接在软管箱箱体两端底部,与箱体前后两端底部的方形槽孔5相通,漏油回收防溅装置7上层为平底船形凹槽,凹槽上部有与软管箱体相合的圆弧,底部中间有一圆孔;中间层方形凹槽底部设有两个等同对称的圆孔;下层方形凹槽底部中间设有一圆孔,圆孔凸出底部的外缘设有螺纹,与U型箍紧螺母14 一端连接,U型箍紧螺母14另一端与小圆管15连接,由于圆管形箱体两端对称,软管箱底部方形槽孔5与漏油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液罐车的软管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圆管、旋转盖、凸型把手、细长杆、方形槽孔、楔形圆弧挡板、漏油回收防溅装置、T型分流管、旋转手柄、L型细长管、弓形锁杆、U型箍紧螺母、小圆管、凸耳挡块,所述软管箱为柱形大圆管,以软管箱体中心为前后对称分布,两根相同尺寸的细长杆水平焊接在软管箱内两侧下方,软管箱内底面两端分别开有方形槽孔,与安装在箱体前后两端底部的漏油回收防溅装置相通,前端漏油回收防溅装置与T型分流管连接,后端漏油回收防溅装置与L型细长管连接,T型分流管与L型细长管相通;软管箱两端部外边缘两侧焊接有凸耳挡块,凸耳挡块设有中心孔,一侧凸耳挡块与软管箱边缘焊接处有一凹槽,软管箱上有凹槽处的凸耳挡块的下侧方设有旋转手柄和弓形锁杆;软管箱两端有圆形旋转盖,旋转盖两侧边缘设有凸耳,凸耳设有中心孔,与两侧凸耳中心孔水平轴线垂直顶部边缘设有中空凸型把手,旋转盖两侧边缘凸耳中心孔分别与软管箱端部边缘两侧凸耳挡块中心孔同轴;软管箱两端口内底部设置有楔形圆弧挡板,朝向软管箱内方形槽孔的一面呈楔形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苟秉宸杨延璞黄育龙杜微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