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升温槽,包括上端敞口的筒状槽体,和设于所述敞口端的平板状槽盖,所述槽体具有一个容纳反应浆液的内腔,所述槽盖上设有纵向贯通槽盖,加注浆液的浆液入口和方便操作者进入维修或清洁的人孔,所述槽体下部设有横向贯通槽体一侧侧壁的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腔下部设有一底板,底板平面与槽体底面成一定夹角,底板较低的一端位于所述排污口下端,所述底板将所述槽体分为上筒体和下筒体两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式升温槽结构简单,排污方便、高效,保温效果好,安全,环保,同时开盖更方便,能有效防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化工、冶金领域使用的升温槽,尤其涉及ー种立式升温槽。
技术介绍
化工、冶金领域中,采用升温槽对反应物浆液进行升温。立式升温槽通常被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进行工作,升温槽的底面也为水平面,而排污ロ往往被安装在升温槽槽底底部,由于高度低,并且排污通道水平,污水流出速度不快,接液不方便,影响正常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结构简单,排污方便、高效,保温效果好,安全,环保,同时开盖更方便,能有效防爆的立式升温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升温槽,包括上端敞ロ的筒状槽体,和设于所述敞ロ端的平板状槽盖,所述槽体具有一个容纳反应浆液的内腔,所述槽盖上设有纵向贯通槽盖,加注浆液的浆液入口和方便操作者进入维修或清洁的人孔,所述槽体下部设有横向贯通槽体一侧侧壁的排污ロ,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腔下部设有一底板,底板平面与槽体底面成一定夹角,底板较低的一端位于所述排污口下端,所述底板将所述槽体分为上筒体和下筒体两部分。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ー步包括所述底板平面与槽体底面成5-8°角。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ー步包括所述槽体为圆筒状槽体,所述槽盖为与所述槽体配套的圆形槽盖,所述槽盖包括中盖板和分别位于中盖板两侧的两个侧盖板。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ー步包括所述槽盖沿直径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伸出槽盖边缘的吊耳。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ー步包括所述的每个吊耳包括沿槽盖直径方向的支撑杆和沿槽盖平面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撑杆的凸出。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ー步包括所述槽盖上设有防爆口和以低强度焊接在所述防爆口上的防爆板。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ー步包括所述槽盖上还设有盖板透明的视孔。 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ー步包括所述槽体外侧设有石英棉保温层。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ー步包括所述槽体通过ー根吸风管道和风机相连,由风机对所述槽体内烟尘进行吸收和排放。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立式升温槽,槽体内腔下部采用结构简单的倾斜底板为槽体内产生的污水提供了位置较高,且有一定坡度的排污通道,有利于污水方便、高效的排出,減少在槽体内残留;可以设置吸烟风机,有利于安全和环保,设置石英棉保温层则有助于保温。还可将槽盖一分为三,根据不同的情况打开部分槽盖即可使槽体内腔与外部连通,更加方便、高效;在槽盖上设置外凸的吊耳,使用起吊机起吊槽盖,更加省力;在槽盖背面设置铝材骨架作为支撑,更加牢固,同时又轻便,低成本;进一步在槽盖上设置防爆口和防爆板,可増加安全系数。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ー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局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槽盖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槽盖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立式升温槽,包括上端敞ロ的圆筒状槽体1,和设于所述敞ロ端的圆形平板状槽盖2,所述槽体I具有一个容纳反应浆液的内腔,所述槽盖2上设有纵向贯通槽盖2,加注浆液的浆液入口 41和方便操作者进入维修或清洁的人孔42,所述槽体I下部设有横向贯通槽体I 一侧侧壁的排污ロ 3,所述槽体I内腔下部设有一将所述槽体I分为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两部分的底板5。所述槽体I高5200mm,内腔横截面直径3700mm。所述下筒体12中分布有纵向的钢板,用干支撑所述底板5。所述槽体I下部设有ー个排污ロ 3,距离槽体I底面210mm,一个温度计ロ 10,用于插设温度计随时掌控内腔中浆液温度。所述底板5平面覆盖整个槽体I截面,并与槽体I底面成5-8°角,优选为6°,底板5较低的一端位于所述排污ロ 3下端,距离槽体I底面90mm,底板5较高的一端距离槽体I底面500mm。所述槽体I外侧设有石英棉保温层13,将升温槽工作时内腔中产生的高温阻隔在内部,对内部浆液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同时降低工作人员触碰槽体I外壁的危险性。槽体I内壁上设有纵向延伸的挡板14,挡板14长3500mm,下端距槽体I底面800mm,能阻挡浆液飞溅对槽体I内壁的腐蚀。所述槽体I侧壁下部上还设有周向分布的浆液出ロ 31、备用ロ 32和冷凝水出ロ 33,所述浆液出ロ 31和备用ロ 31分别距离槽体I底面400mm,所述冷凝水出ロ 33距离槽体I底面600mm。所述槽体I通过ー根吸风管道16和风机18相连,由风机18对所述槽体I内烟尘进行吸收和排放。所述升温槽中还设有固定于槽盖伸入槽体内腔的搅拌装置7和设于槽体内腔中的换热盘管9。如图3-4所示,所述槽盖2上设有纵向贯通槽盖的浆液入口 41、人孔42和防爆ロ43,以及设于槽盖两端的吊耳6。所述槽盖2包括中盖板21和分别位于中盖板两侧的形状相同的侧盖板22,侧盖板23,槽盖2背面设有铝材骨架作为支撑,更加牢固,同时又轻便、低成本。所述人孔42位于中盖板21上,所述浆液入口 41位于侧盖板22上,所述侧盖板22上还设有蒸汽入口 44、环集排液ロ 45和盖板透明的视孔46。通过视孔46可以在反应时,不打开槽盖也能方便的透过视孔46观察槽体内浆液的情況。所述防爆ロ 43设于侧盖板23上,防爆ロ 43上以低强度焊接有一防爆板433,一旦本槽盖2所覆盖的升温槽槽体I内压カ过大,防爆板433即可被顶开,防止槽体I本身发生爆炸,高温浆液四溅的危险事故,更加安全。所述浆液入口 41、人孔42、蒸汽入口 44、环集排液ロ 45和视孔46的中心位于以所述槽盖2中心61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所述中盖板21两侧边211互相平行,且到槽盖2中心61的距离相等。所述中盖板21上设有两个平行于上述中盖板21侧边211且到槽盖2中心61距离相等的支撑杆8,所述每根支撑杆8的两端分别伸出中盖板21边缘,每根支撑杆8的一端,沿槽盖2平面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撑杆8设有凸出81,所述每一伸出中盖板21边缘的支撑杆部分和对应凸出81构成ー个吊耳6,起吊时,中盖板21每一端的吊绳固定在所在端的两个吊耳6上,可以更加稳定的起吊。工作时,待处理浆液从槽体I上方进入槽体I内腔,通过内腔中设置的换热盘管9进行升温,并通过所述搅拌装置7进行搅拌,反应中产生的污水通过倾斜底板5顺畅地流至排污ロ 3,并从排污ロ 3流出。而不会产生在低于排污ロ 3的槽体I底部残留一定污水的情况,便于清洁和减少对正常工作的影响。有时需要敞开槽体I上端中盖板21、两个侧盖 板22、23的对应区域,这时拿开对应区域的盖板即可。也可通过起吊机将吊绳固定于所述吊耳6,方便的吊起整个槽盖2。槽体I内腔在工作时还可能产生一定的烟气,这些烟气往往有毒有害,及时通过风机18将烟气抽出和收集,有利于槽体I内压カ正常,槽体I内外的安全和环保。以上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祥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升温槽,包括上端敞口的筒状槽体,和设于所述敞口端的平板状槽盖,所述槽体具有一个容纳反应浆液的内腔,所述槽盖上设有纵向贯通槽盖,加注浆液的浆液入口和方便操作者进入维修或清洁的人孔,所述槽体下部设有横向贯通槽体一侧侧壁的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腔下部设有一底板,底板平面与槽体底面成一定夹角,底板较低的一端位于所述排污口下端,所述底板将所述槽体分为上筒体和下筒体两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祥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金翔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