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则行专利>正文

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07204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9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动系统,包括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多个变速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传动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具有很小的体积并能够输出较为稳定的转速,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实现无级变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在变速装置(或变速器)等传动系统中,齿轮是最基本的传动零件。齿轮传动系的传动比(亦称转速比)取决于齿数比。当传动比非常大时,小齿轮的转速非常高,因此小齿轮的齿很容易疲劳断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大传动比分配到若干级,使得每一级传动系具有合适的传动比。但是,这种多级传动造成了传动系统的体积大,结构复杂,成本高,传动效率低。特别是在大传动比无级变速的情况下,上述问题尤其严重。特别的,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由于输入到发电机的转速随坏境影响而变化剧烈,因此特别希望通过一套传动系统使得输入到发电机的转速稳定,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其无级 变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传动系统,该传动系统特别适合于提供一种具有稳定的输出转速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无级变速的传动系统。相应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动系统,其包括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变速装置,其中,该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太阳齿轮、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一体形成的第一半轴、第二太阳齿轮、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一体形成的第二半轴、同时啮合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二太阳齿轮的多个行星齿轮、可转动地支承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的能够转动的行星齿轮架、与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的壳体。输入轴通过第一变速装置与第一差动行星齿轮的第一半轴以及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联接,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通过第二变速装置与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联接,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通过第三变速装置与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联接。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作为所述传动系统的输出端。应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差动机构是能够实现差动功能的机构,其中可以采用任何类型能够实现差动功能的行星齿轮和太阳轮。这种机构既包括由直齿轮构成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也包括由锥形齿轮构成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与控制电机的输出端相连,以在所述控制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机是变频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中的一种。在本技术中优选地规定,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包括与所述输入轴一体形成的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齿轮,其中输入齿轮哨合在与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齿轮和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齿轮之间。该第一变速装置能够通过输入轴同时驱动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旋转。在本技术中还优选地规定,所述第二变速装置为齿轮对,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上一体形成;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上一体形成,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哨合。在本技术中还优选地规定,所述第三变速装置为齿轮对,其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在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上一体形成;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在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上一体形成,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相互啮合。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变速装置还包括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由此第五齿轮起惰轮的作用,使得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从而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使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中的第一半轴、第二半轴以及壳体朝一个方向旋转,由此优选地在第二半轴上实现力的叠加作用。根据本技术,所述差动行星齿轮机构优选地是差速器。·优选地,所述第三变速装置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的转速与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的转速比接近1/2。此时,特别能够能实现稳定的输出转速。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类似的传动系统,该传动机构同样地包括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以及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每一个的结构都与上述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相同,并且可以采用任何类型能够实现差动功能的行星齿轮和太阳轮。这种机构既包括由直齿轮构成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也包括由锥形齿轮构成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在这个传动系统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一体形成,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所述第一变速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和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之间,所述第二变速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和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之间。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经由所述第二变速装置与控制电机的输出端相连,以在所述控制电机的驱动下转动。特别地,所述控制电机是变频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中的一种。根据这种实施方式优选地规定,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一体形成;惰轮;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经所述惰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与同一转轴一体形成。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替代地,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惰轮;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经所述惰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与同一转轴一体形成。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和所述第一变速装置的转轴中的一个作为所述传动系统的系统输入端,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作为所述传动系统的输出端。替代地,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作为所述传动系统的系统输入端,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和所述第一变速装置的转轴中的一个作为所述传动系统的输出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规定,所述第二变速装置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与 同一转轴一体形成。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和所述第二变速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是变速器。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规定,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是差速器。在这个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变速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太阳齿轮,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一体形成的第一半轴,第二太阳齿轮,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一体形成的第二半轴,多个行星齿轮,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同时啮合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二太阳齿轮,能够转动的行星齿轮架,所述行星齿轮架可转动地支承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壳体,所述壳体与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输入轴通过第一变速装置与第一差动行星齿轮的第一半轴以及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联接,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通过第二变速装置与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联接,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通过第三变速装置与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联接,其中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作为所述传动系统的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则行
申请(专利权)人:高则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