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边方法及其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80668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第一折边模具单元(20)和第二折边模具单元(30)安装在单个压机中。第一折边模具单元(20)对工件(93;96)的一边(95)进行部分弯曲。将已经经过部分弯曲的工件(93;96)传送给第二折边模具单元(30)。第二折边模具单元(30)对工件(93;96)的一边进行剩余的必要弯曲。在这里,仅仅通过第一和第二折边模具单元(20,30)的上模(23,24)的向下运动,就可以在单个压机中完成对工件(93;96)的边缘(95)的预定弯曲,而不需要使用凸轮或凸轮驱动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制造车辆发动机罩的弯边技术。如附图说明图14所示,发动机罩100包括一个被表皮构件102所覆盖的加强件101,而且使表皮构件102的边缘沿着加强件101的边缘向后折叠,从而使表皮构件102和加强件101彼此固定成一个整体部件。下面将参照附图16的(a)-(c)来介绍发动机罩100的常规制造方法中的典型步骤。在如附图16的截面视图(a)所示的第一步骤中,首先提供一个表皮构件102和一个加强件101,该表皮构件102通过先将一个坯料弯曲或拉伸成预定的形状,然后再将边103和104弯曲大约90度而形成,所述加强件101通过弯曲或拉伸类似地制成。随后,把倒置的加强件101放置在同样保持倒置的表皮构件102上。在图16的截面视图(b)所示的第二步骤中,使表皮构件102的边103和104向内弯曲;该弯边过程也被称为“折边”。附图16的截面视图(c)表示已经经过了弯边或折边操作的发动机罩100。将该发动机罩100翻转过来可形成图15的发动机罩100。作为折边技术的例子,已经公知的有在日本技术公开文本No.平4-134225(公开文本①)中公开的“全周边弯曲装置”和在日本专利公开文本No.平4-351227(公开文本②)中披露的“用于带线板材的全周边折边方法”。在公开文本①的图3中,通过一个能沿图中的左右方向移动的预折边冲压机18,使周边上的凸缘部分2a(在这里使用在上述公开文本中出现的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便于对
技术介绍
进行说明)弯曲,以覆盖一端部边缘部分3a。在公开文本②中,如附图3-5所示,将一个预折边冲压机9可绕枢轴旋转地安装在枢轴11上,并通过向下移动凸轮驱动器冲压机15以使得预折边冲压机9绕着枢轴11旋转,来弯曲外板件的凸缘部分2a。采用在公开文本①中公开的折边技术,就必须要有一个能沿水平方向推动预折边冲压机18的机构。通常,推动机构通过一个旋转构件和凸轮将向下移动的凸轮驱动器冲压机(类似于公开文本②中的凸轮驱动器冲压机15)的垂直操作力转换成水平力。但是,从公开文本②的附图4可以看到,操作力转换需要很多中间零部件。另外,在公开文本②所公开的折边技术中,枢轴11在长时间使用后会磨损,结果将在零件之间产生过大的松动或间隙。这样,预折边冲压机9可能会定位不精确,这将给产品的精加工精确度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弯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和第二折边模具单元安装在单个压机中;使第一折边模具单元对工件的一边缘进行部分弯曲;将已经经过部分弯曲的工件传送给第二折边模具单元;以及使第二折边模具单元对工件的边缘进行剩余的弯曲,由此在一个单个压机中完成工件边缘的预定弯曲。工件边缘的必要弯曲仅仅是通过上模的向下移动而完成的。为此,工件的边缘弯曲至少要通过两个弯曲阶段来完成,即,由第一折边模具单元完成的第一弯曲阶段和由第二折边模具单元完成的第二弯曲阶段。这样,必要的弯边就可以通过很多折边模具单元逐步地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工件直接放置在上模上,而无须中间凸轮和凸轮驱动器。因此,不必担心在元件之间出现不当的松动或间隙,而且有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产品的精加工精度。此外,因为没有使用中间凸轮和凸轮驱动器,可以大大地简化弯边设备的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弯边设备,它包括一个用来将工件的一边缘弯过预定的总弯曲角度的一半的第一折边模具单元;以及一个用于将工件的边缘从一半的弯曲角度进一步弯曲到预定的总弯曲角度的第二折边模具单元,第一折边模具单元和第二折边模具单元安装在同一个压机中。工件边缘的必要弯曲仅仅是通过上模的向下移动而完成的。为此,工件的边缘弯曲至少要通过两个弯曲阶段来完成,即,由第一折边模具单元完成的第一弯曲阶段和由第二折边模具单元完成的第二弯曲阶段。这样,必要的弯边就通过很多折边模具单元逐步地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将工件直接安置在上模上,而无需中间凸轮和凸轮驱动器,这样,就没有必要担心在元件之间出现不当的松动和间隙,而且还有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产品精加工精度。另外,因为没有采用中间凸轮和凸轮驱动器,可以极大地简化弯边设备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弯边设备还可包括一个能上下移动穿过第一折边模具单元的下模的第一工件传送部分,用来将工件放置在第一折边模具单元上或将工件传送给第一折边模具单元;一个能上下移动穿过第二折边模具单元的下模的第二工件传送部分,用来将工件放置在第二折边模具单元上或将工件传送给第二折边模具单元;以及一个设置在第一工件传送部分和第二工件传送部分之间的中间工件传送部分,它用来在其上支撑将要从第一工件传送部分水平传送给第二工件传送部分的工件。在本专利技术中,工件在单个压机中的水平传送是绝对必要的。因此,要提供第一、第二和中间工件传送部分以实现工件的水平输送。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第二和中间工件传送部分均分别包括多个辊子,该辊子被设置成以这样一种方式从传送部分的上表面突出,即,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一个操作者的手动操作使工件在这些辊子上水平传送。虽然第一、第二和中间工件传送部分可以使用一台电动机或液压缸作为驱动源来驱动,以水平传送工件,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用来通过将工件放在从工件传送部分的上表面突起的辊子上的方式水平传送工件,从而可以很容易地由操作者手动传送工件。因此,可以大大地减小第一、第二和中间工件传送部分的尺寸和成本。图10是说明由本专利技术的弯边设备执行的操作的第四工序的示意图;图11是说明由本专利技术的弯边设备执行的操作的第五工序的示意图;图12是说明由本专利技术的弯边设备执行的操作的第六工序的示意图;图1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折边模具单元如何工作的示意图;图14是发动机罩的俯视图;图15是沿图14中的线15-15截取的发动机罩的截面图;以及图16是说明制造发动机罩的现有常规方法的示意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弯边设备的截面图。弯边设备10总的包括第一折边模具单元20和第二折边模具单元30,它们沿着图中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彼此整体地连接。具体地说,第一折边模具单元20包括一个第一下模22和一个第一上模24,第一下模22具有用来在其上支撑工件(图中未示出)的周向边缘的周边支撑表面21,第一上模24可以垂直移向和远离第一下模22并带有一个弯曲刀片(bending blade)23,它用来将工件的周向边缘弯曲成预定的总弯曲角度的一半。第一折边模具单元20还包括一个悬挂架27,固定在悬挂架27上的工件保持器28和定位销29,所述悬挂架通过螺栓26以下述方式固定到第一上模24的横梁25上,即,悬挂架27可以相对于横梁25垂直移动。同样,第二折边模具单元30包括一个第二下模32和一个第二上模34,第二下模32具有用来在其上支撑工件的周向边缘的周边支撑表面31,第二上模34可以垂直地移向和远离第二下模32并带有弯曲刀片33,以用来进一步地将工件的周向边缘从预定的总弯曲角度的一半弯曲到预定的总弯曲角度。第二折边模具单元30还包括一个悬挂架37,固定在悬挂架37上的工件保持器38和定位销39,该悬挂架通过螺栓36以下述方式装在第二上模34的横梁35上,即,悬挂架37可以相对于横梁35垂直移动。第一下模22具有一个中央空间,其中容纳着第一工件传送部分40(下面将参照图4进行详细说明)以及上、下位置开关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弯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第一折边模具单元和一第二折边模具单元安装在单个压机中; 使所述第一折边模具单元对工件的一边缘进行部分弯曲; 将已经经过部分弯曲的工件传送给所述第二折边模具单元;以及 使所述第二折边模具单元对工件的边缘进行剩余的弯曲, 由此,在单个压机中完成对工件边缘的预定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场康成臼井敏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