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管及应用该盘管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593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2:29
一种盘管,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分配头及设置在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多跟导热管,所述分配头为中空的管体,所述分配头的一端为连接进液管或出液管的第一开口,另一端设置有对应导热管的第二开口,导热管通过分配头与进液管及出液管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使用该盘管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进液管与出液管都连接有分配头,分配头可以连接多跟导热管,这样在同等制冷剂量情况下,制冷剂被分布在多跟导热管内,导热管的直径和壁厚可以大大的减小,提高了制冷剂吸热或放热的均匀性以及降低了导热管的制造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导热管的外表面面积,可以让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时充分汽化或液化,提高制冷剂单位制冷量,提高能效比和降低耗电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盘管及应用该盘管的蒸发器和冷凝器
技术介绍
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冷凝器中,气体通过一根导热管,以便让热量散失到四周的空气中。其主要的部件热量转换都是通过盘管时间,通常设置在上面的盘管都为单根管道盘制而成,其单根管段的直径都设置比较大,这样在传递过程中,由于该导热管表面面积有限以及导热管内制冷剂存在中心不与外部吸热或放热不均匀问题,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时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汽化或液化,导致制冷剂的单位制冷量降低,制冷机组能效比降低、耗电量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且汽化或液化充分、提高制冷剂单位制冷量、提高能效比和降低耗电量的盘管,并进一步提供一种应用该盘管的蒸发器及冷凝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盘管,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分配头及设置在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多跟导热管,所述分配头为中空的管体,所述分配头的一端为连接进液管或出液管的第一开口,另一端设置有对应导热管的第二开口,导热管的两端通过分配头与进液管及出液管相连。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二开口沿分配头径面呈环形阵列排列。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导热管为波浪形。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分配头位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间的中空部为锥筒形。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蒸发器,包括盘管,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分配头及设置在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多跟导热管,所述分配头为中空的管体,所述分配头的一端为连接进液管或出液管的第一开口,另一端设置有对应导热管的第二开口,导热管的两端通过分配头与进液管及出液管相连。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二开口沿分配头径面呈环形阵列排列。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分配头位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间的中空部为锥筒形。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冷凝器,包括盘管,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分配头及设置在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多跟导热管,所述分配头为中空的管体,所述分配头的一端为连接进液管或出液管的第一开口,另一端设置有对应导热管的第二开口,导热管的两端通过分配头与进液管及出液管相连。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二开口沿分配头径面呈环形阵列排列。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分配头位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间的中空部为锥筒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进液管与出液管都连接有分配头,分配头可以连接多跟导热管,这样在同等制冷剂量情况下,制冷剂被分布在多跟导热管内,导热管的直径和壁厚可以大大的减小,提高了制冷剂吸热或放热的均匀性以及降低了导热管的制造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导热管的外表面面积,可以让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时充分汽化或液化,提高制冷剂单位制冷量,提高能效比和降低耗电量。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的盘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盘管的A-A剖视图。标号说明1-进液管;2-分配头;21-第一开口 ;22_第二开口 ;3_导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盘管,包括进液管I、出液管、分配头2及设置在进液管I和出液管之间的多跟导热管3,所述分配头2为中空的管体,所述分配头2的一端为连接进液管I或出液管的第一开口 21,另一端设置有对应导热管3的第二开口 22,导热管3的两端通过分配头2与进液管I及出液管相连。分配头2的一端连接出液管或进液管1,另一端可连接多根导热管3,当然导热管3的数量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制,根据具体的使用场合、使用要求来确定,与传统的一根导热管3相比,当进入进液管I的制冷剂流量是一致时,设置多跟导热管3可以进一步的减少导热管3的直径和壁厚,其制冷剂的中心位置都能受到均匀的放热和吸热,因此提高了制冷剂吸热和放热的均匀性以及降低导热管3的制造成本,同时导热管3的外表面面积也增加了,使制冷剂在盘管中流动的同时收到充分的汽化和液化,提高制冷剂单位制冷量,提高制冷机组能效比和降低耗电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 22沿分配头2径面呈环形阵列排列,阵列排列使得每个导热管3之间都设有均匀的间隔距离,使导热管3的整体外表面及与外围空气的接触面变大,进一步提升了制冷机组的能效比,当然,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其导热管3的排列形状,其他实施例中,其导热管3的排列可以是矩形列阵。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3为波浪形,波浪形的导热管3可以进一步提升盘管的散热面积,当然导热管3的形状在本技术中不受限制,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直筒型等,可以最少的减少损耗。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头2位于第一开口 21与第二开口 22间的中空部为锥筒形。设置锥筒形的中空部,使从进液管I进来的制冷液,往导热管3流动时其流动空间变大,其流动阻力大大减小,更好的使其流入盘管中,提高机能效比和降低耗电量。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蒸发器,包括盘管,包括进液管I、出液管、分配头2及设置在进液管I和出液管之间的多跟导热管3,所述分配头2为中空的管体,所述分配头2的一端为连接进液管I或出液管的第一开口 21,另一端设置有对应导热管3的第二开口22,导热管3的两端通过分配头2与进液管I及出液管相连。其中,所述第二开口 22沿分配头2径面呈环形阵列排列。进一步的,所述分配头2位于第一开口 21与第二开口 22间的中空部为锥筒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包括盘管,包括进液管I、出液管、分配头2及设置在进液管I和出液管之间的多跟导热管3,所述分配头2为中空的管体,所述分配头2的一端为连接进液管I或出液管的第一开口 21,另一端设置有对应导热管3的第二开口 22,导热管3的两端通过分配头2与进液管I及出液管相连。其中,所述第二开口 22沿分配头2径面呈环形阵列排列。进一步的,所述分配头2位于第一开口 21与第二开口 22间的中空部为锥筒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分配头及设置在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多跟导热管,所述分配头为中空的管体,所述分配头的一端为连接进液管或出液管的第一开口,另一端设置有对应导热管的第二开口,导热管的两端通过分配头与进液管及出液管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沿分配头径面呈环形阵列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为波浪形。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头位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间的中空部为锥筒形。5.一种蒸发器,包括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分配头及设置在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多跟导热管,所述分配头为中空的管体,所述分配头的一端为连接进液管或出液管的第一开口,另一端设置有对应导热管的第二开口,导热管的两端通过分配头与进液管及出液管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沿分配头径面呈环形阵列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头位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间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分配头及设置在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多跟导热管,所述分配头为中空的管体,所述分配头的一端为连接进液管或出液管的第一开口,另一端设置有对应导热管的第二开口,导热管的两端通过分配头与进液管及出液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有太丁应永
申请(专利权)人:邵武市九亮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