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包括橡塑空心管和至少一空气缓释塞,橡塑空心管的两端开口,空气缓释塞设置在橡塑空心管中。通过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在门框上,可以有效避免门与门框发生强烈碰撞而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防止门和门框的损坏,并且由于碰撞缓冲件可发生形变,关门时不会反弹,确保门关得严实,具有很好的隔热隔音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条,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的门框多为镶嵌在墙体 当中的结构,在关门时,门与门框通常是直接接触,常会由于直接激烈撞击而产生振动和噪音,久而久之,对门和门框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为此,一些较为人性化的设计是在门框上包裹缓冲材料,对门与门框之间的接触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轻关门时的振动和噪音。但是这类门框包裹的缓冲材料通常为毛绒布或实心橡塑材质,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地效降低噪音,但仍然存在一定缺陷。毛绒布密封条容易磨损,且多次使用后外表面因压实而失去密封功能。采用实心橡塑密封条,门扇与门框之间是一种“硬接触”,但是门与实心橡塑密封条接触后,容易使门扇反弹,导致关门不严实,没有实现真正的密封,而且仍然无法有效解决产生振动的问题,仍然会对门和门框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以解决现有的门框密封条密封性差,在门与门框发生碰撞后会使门反弹,并容易造成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包括一橡塑空心管,其为一弹性构件,其两端开口。进一步的,该橡塑空心管的截面为D形。进一步的,所述的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还包括至少一空气缓释塞,设置在该橡塑空心管中。进一步的,该橡塑空心管中设置有两个空气缓释塞,且两个空气缓释塞之间形成一空气室。进一步的,该橡塑空心管中设置有三个空气缓释塞,且位于中间的空气缓释塞与位于两侧的空气缓释塞之间分别形成一空气室。进一步的,所述的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还包括一双面胶,该双面胶设置在该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上与门框的接触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包括一橡塑空心管,其为一弹性构件,其开设有至少一排气孔,且其两端封闭。进一步的,该橡塑空心管的截面为D形。进一步的,所述的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还包括至少一空气缓释塞,设置在该橡塑空心管中,且位于设置该排气孔的位置。进一步的,该橡塑空心管中设置有两个空气缓释塞,且两个空气缓释塞之间形成一空气室。进一步的,该橡塑空心管中设置有三个空气缓释塞,且位于中间的空气缓释塞与位于两侧的空气缓释塞之间分别形成一空气室。进一步的,所述的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还包括一双面胶,该双面胶设置在该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上与门框的接触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使用安装都十分方便,其通过对现有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改动,仅改变了密封条的形状,实现了门扇与门框关闭时很好的缓冲效果,可以有效防止门扇与门框间发生强烈碰撞而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并在关门时不会反弹,使门扇与门框之间充分闭合,具有很好的隔音隔热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的一种使用状态图;图3为关门时第一过程示意图;图4为关门时第二过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的第三种实施例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的第四种实施例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的第五种实施例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的第六种实施例结构图;图10为本技术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的第七种实施例结构图;图11为本技术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的第八种实施例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此门框密封条包括橡塑空心管I和空气缓释塞2。橡塑空心管I呈长条形状,内部设置成中空,两端开口,其优选的截面形状为D形,D形结构的平直面更容易粘贴且粘贴后更加牢固,橡塑空心管I由具有弹性的材质构成,优选橡胶。空气缓释塞2设置在橡塑空心管I的上端,其为透气材质构成,优选海绵。使用时,如图2所示,将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3设置在门框4上,可以预先在门框密封条3的背面(即D形截面的门框密封条3的平直面)贴上双面胶,并利用双面胶将门框密封条3贴到门框4上,方便操作。关门时,分为两个过程,请参见图3和图4,其分别为两个关门过程的示意图。(一)首先,如图3所示,当门扇5被拉/推动,门扇5快速闭合,当门扇5接触到门框4上的门框密封条3时,受门框密封条3阻碍,速度立即下降,由于门框密封条3是弹性材质构成,吸收了门扇5的冲力,可以避免门扇5与门框3发生强烈碰撞而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且防止了门扇5反弹。(二)其次,如图4所示,门扇5与门框密封条3接触后,被继续拉/推动时,门框密封条3的橡塑空心管I被挤压,内部空气从两端开口排出,而由于空气在排出时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空气缓释塞2的阻碍,使空气排出速度减缓,门扇5与门框4缓慢闭合。且在门扇5与门框4缓慢闭合后,门框密封条3会利用橡塑空心管I及空气缓释塞2的弹性,使橡塑空心管I回弹,顶托门扇5,并填塞门扇5与门框4的缝隙,密闭门扇5与门框4的结合处,使门扇5与门框4之间充分闭合,并具有隔音隔热的效果。当门扇5与门框4开启时,空气通过空气缓释塞2缓慢地进入橡塑空心管1,使门框密封条3恢复原来的形状。实施例二实施例一结构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但并不以此限制本技术,橡塑空心管的结构及空气缓释塞的位置和数量均可以根据据实际需要来设计。请参见图5,此门框密封条的橡塑空心管I同样呈长条形状,内部设置成中空,两端开口。与实施例一相比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橡塑空心管I的上端和中间部分分别设置有两个空气缓释塞21、22,且两个空气缓释塞21、22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室51。在橡塑空心管I受挤压而排出内部空气的过程中,由于空气室5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空气缓释塞21和空气缓释塞22,所以空气室51中的空气排出时,会受到上下两个空气缓释塞21、22 —定程度的阻碍,因而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空气排出速度更加缓慢,具有更好的缓冲效果。实施例三请参见图6,此门框密封条的橡塑空心管I同样呈长条形状,内部设置成中空,两端开口。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相比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橡塑空心管I中设置有三个空气缓释塞23、24、25,空气缓释塞23位于橡塑空心管I上端,空气缓释塞23和空气缓释塞24位于橡塑空心管I中间部分,且空气缓释塞23和空气缓释塞24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室52,空气缓释塞24和空气缓释塞25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室53。在橡塑空心管I受挤压而排出内部空气的过程中,由于空气室5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空气缓释塞23和空气缓释塞24,空气室53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空气缓释塞24和空气缓释塞25,所以空气室52中的空气排出时,会受到空气缓释塞23、24—定程度的阻碍,空气室53中的空气排出时,会受到空气缓释塞24、25 —定程度的阻碍,因而本实施例相对实施例二,内部空气的排出更加缓慢,具有更好的缓冲效果。实施例四请参见图7,此门框密封条包括橡塑空心管I和空气缓释塞2。橡塑空心管I呈长条形状,内部设置成中空,两端封闭,其优选的截面形状为D形,橡塑空心管I由具有弹性的材质构成,优选橡胶。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两次关闭效果的门框密封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橡塑空心管,其为一弹性构件,其两端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斌,王伟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索尔装饰成套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