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机转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24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弯管机转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转管机构,转管机构设转管轴,转管轴设中孔,以为通心管伸设,又于转管轴外侧并设滑动套筒,滑动套筒的一端设环围槽,此环围槽并为管束连杆套设,且该管束连杆并与油压缸缸轴连设,利用缸轴的伸缩而驱动滑动套筒来回移动;再于前述滑动套筒设贯穿孔,贯穿孔并为连接块置设,连接块并与滑动套筒固设,且穿过转管轴的长槽孔而与套管芯接头固设;如此,利用前述油压缸缸轴的伸缩就可以驱动设于内爪夹模内的套管芯,并藉内爪夹模抓紧管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最少量的抓持,减少弯管废料的产生,提高弯管机的实用价值与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弯管机转管机构,尤指一种可以减少弯管时的管件废料,也就是利用该转管机构的设计,将抓管长度降低,就可以降低弯管时的废料,提升弯管机的经济效益。
技术介绍
市售习知弯管机的转管机构,设外爪夹模A(如图15所示),外爪夹模A内设设套管芯A1,于套管芯A1设于外爪夹模A之内侧,及套管芯A1前侧并设复数瓣A10,并形成适当之张闭弹性。又外爪夹模A为一体成型制成,并于前述外爪夹模A之一端设环围槽A2,环围槽A2并为管束连杆B套设,管束连杆B一端并轴设于前述转管座C之连杆座C1,再管束连杆B并设有滑轮B1,滑轮B1并设于前述之环围槽A2,及管束连杆B并与油压缸D之缸轴D1连设,及油压缸D一端并设置于前述转管座C适当位置。如此,当前述油压缸D之缸轴D1外伸时,利用管束连杆B之滑轮B1于外爪夹模A之环围槽A2中移动,而驱动外爪夹模A向前运动,可令前述套管芯A1前侧之复数瓣A10呈现夹紧状态,以将管件夹持,反之,当前述油压缸D之缸轴D1内缩时,利用管束连杆B之滑轮B1于外爪夹模A之环围槽A2中移动,而驱动外爪夹模A向后运动,可令前述套管芯A1前侧之复数瓣A1呈现松开状态,以将管件放开,其缺点为套管芯A1外径与外爪夹模A外经,均大于导模E与弯管模E1所形成之距离d1(如第十六图所示),致使套管芯必须夹持之管件与弯管模E1之距离d2极长,造成管件废料增加,管件加工成本高。据此,本专利技术者,乃针对目前习知弯管机之缺点加以研究,而专利技术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合弯管装置以提供管件的抓合动作转管机构,利用该转管机构尽量抓持管件末端最少长度,但又可以充分抓持管件,使得每次加工的管件,可以产生最少的废料,降低弯管机使用者的剩余废料,提高获利率,且改善弯管机转管机构的品质,提升弯管机的实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弯管机转管机构,包含转管机构,设转管轴,转管轴设长槽孔,转管轴并与内爪夹模固设,又于转管轴外侧设转管座与滑动套筒;又前述滑动套筒一端设环围槽,环围槽并为管束连杆套设,管束连杆一端并轴设于前述转管座的连杆座,再管束连杆设滑轮,滑轮并设于前述环围槽,管束连杆并与油压缸的缸轴连设;再如前述滑动套筒前端设贯穿孔,贯穿孔并为连接块置设,连接块并与滑动套筒固设,该连接块并穿过前述转管轴的长槽孔,再与套管芯接头固设;及设套管芯,套管芯设于内爪夹模内侧,套管芯前侧并设斜壁面,且于套管芯后侧设套管芯接头;另前述内爪夹模前端设复数瓣,于其内侧并设斜壁面,以配合前述套管芯的斜壁面,以令前述内爪夹模复数瓣具备适当的张闭弹性;如此,即可利用前述油压缸缸轴伸缩,以管束连杆的滑轮于滑动套筒的环围槽移动,而驱动滑动套筒运动,并同时利用滑动套筒驱动前述套管芯运动,可令前述内爪夹模紧、放管件。其中转管轴的长槽孔可以为单一或复数个。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弯管机转管机构,包含转管机构,转管轴并与内爪夹模固设,又于转管轴外侧设转管座与滑动套筒;又前述滑动套筒一端设环围槽,环围槽并为管束连杆套设,管束连杆并与油压缸的缸轴连设;再设连接块,连接块并与滑动套筒与套管芯接头固设;及设套管芯,套管芯设于内爪夹模内侧,且于套管芯后侧设套管芯接头;另前述内爪夹模前端设复数瓣,于其内侧并设斜壁面,以配合前述套管芯的斜壁面,以令前述内爪夹模复数瓣具备适当的张闭弹性;如此,当滑动套筒驱动前述套管芯前进,可令前述内爪夹模的复数瓣呈现张开状态而可以紧顶管件并将管件固定;当前述滑动套筒驱动前述套管芯被向后拉回,可令前述内爪夹模的复数瓣呈现缩合状态,以将管件放开,方便取下管件。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包含1、本专利技术的弯管机转管机构,是利用设于转管座的油压缸缸轴的伸缩而驱动与滑动套筒前端结合的位于内爪夹模内的套管芯,并据此驱动内爪夹模抓持管件,以最少量的抓持,减少弯管废料的产生,提高弯管机的实用价值与经济效益。2、本专利技术的弯管机转管机构,其中于滑动套筒设贯穿孔,贯穿孔并为连接块置设,连接块并与滑动套筒固设,且穿过转管轴的长槽孔而与套管芯接头固设; 如此,利用油压缸缸轴的伸缩就可以驱动设于内爪夹模内的套管芯,并藉内爪夹模抓紧管件,并可伸入导模中,藉以减少弯管产生的废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部分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部分剖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动作视图及部分放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部分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部分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部分俯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部分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部分前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部分剖视图。图13是图12C-C剖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弯管状态示意图。图15是习知者之部分剖视图。图16是习知者弯管状态示意图。组件符号说明机台1弯管装置2转管轴3 中孔30 通心管300长槽孔31 转管座32连杆座320滑动套筒4环围槽40管束连杆41滑轮410 油压缸42缸轴420贯穿孔43 连接块44套管芯5、5A 斜壁面50套管芯接头51内爪夹模6瓣60斜壁面600 环围61外爪夹模7导模8 弯管模8具体实施方式如此,为使贵审查员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兹依附具体实施例解说如下请参阅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弯管机转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机台1,机台1设置有数值式控制装置(图中未示),此种数值式控制装置属于一般CNC数值控制系统,为一习知技术,在此不予赘述。机台1侧设弯管装置2,为管件弯管加工的模具。转管机构,转管机构设转管轴3(如图3所示),转管轴3设中孔30,以为通心管300伸设,转管轴3设长槽孔31,长槽孔可以为单一或复数,且于转管轴3前侧并与内爪夹模6固设,及转管轴3与内爪夹模6间的固设方式,可以栓设组件栓设为之(如图3、8~图11所示);或亦可以内外螺纹互相螺合的方式为之(如图7及图12所示)。又于转管轴3外侧设转管座32与滑动套筒4,转管座32设于后侧,而滑动套筒4则设于前侧,及转管座32并设连杆座320。又前述滑动套筒4一端设环围槽40(如图3及图5所示),环围槽40并为管束连杆41套设,管束连杆41一端并轴设于前述转管座32的连杆座320,再管束连杆41并设有滑轮410,滑轮410并设于前述环围槽40,及管束连杆41并与油压缸42的缸轴420连设,及油压缸42一端并设置于前述转管座32适当位置。再如前述滑动套筒4是套设于前述转管轴3外侧,且设贯穿孔43,贯穿孔43可以为单一或复数,及贯穿孔43并为连接块44置设,连接块44并与滑动套筒4固设,其栓设方式可直接自上方向下为之(如图2~图4、8所示);或亦可以向侧边栓设为之(如图7、9及图10所示),且该连接块4 4并穿过前述转管轴3的长槽孔31,再与套管芯接头51固设。再设套管芯5,套管芯5设于内爪夹模6的内侧,及套管芯5前侧并设斜壁面50(如图6所示),且于套管芯5的后侧并固设套管芯接头51,套管芯5与套管芯接头51之间的固设方式,可以栓设组件栓设之(如图6~8及图12所示);或是以内外螺纹互相螺合方式为之(如图10所示)。另前述内爪夹模6前端设复数瓣60,于其内侧并设斜壁面600(如图3及图6所示),以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弯管机转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转管机构,设转管轴,转管轴设长槽孔,转管轴并与内爪夹模固设,又于转管轴外侧设转管座与滑动套筒;又前述滑动套筒一端设环围槽,环围槽并为管束连杆套设,管束连杆一端并轴设于前述转管座的连杆座,再管束连杆设滑轮,滑轮并设于前述环围槽,管束连杆并与油压缸的缸轴连设;再如前述滑动套筒前端设贯穿孔,贯穿孔并为连接块置设,连接块并与滑动套筒固设,该连接块并穿过前述转管轴的长槽孔,再与套管芯接头固设;及设套管芯,套管芯设于内爪夹模内侧,套管芯前侧并设 斜壁面,且于套管芯后侧设套管芯接头;另前述内爪夹模前端设复数瓣,于其内侧并设斜壁面,以配合前述套管芯的斜壁面,以令前述内爪夹模复数瓣具备适当的张闭弹性;如此,即可利用前述油压缸缸轴伸缩,以管束连杆的滑轮于滑动套筒的环围槽移动,而驱动 滑动套筒运动,并同时利用滑动套筒驱动前述套管芯运动,可令前述内爪夹模紧、放管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炳昆
申请(专利权)人:颖霖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