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校正金属管的方法和校正用的压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804643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下模具(2)和上模具(4)的成型凹部(1、3)形成为具有半椭圆形轮廓以当模具闭合时提供大体椭圆形横截面的成型空间(S)。下模具(2)与上模具(4)之间的划分线从成型空间(S)的长轴(b)朝向上模具(4)那侧偏移了h,并且下模具(2)的成型凹部(1)的开口宽度被设定为略大于上模具(4)的成型凹部(3)的开口宽度。通过使模具闭合,同时由下模具(2)和上模具(4)沿着周向按压,弯曲金属管塑性变形为具有大体椭圆形横截面以去除由弯曲引起的回弹,由此通过下模具(2)的延伸部(2a)来防止朝向管壁外侧的翘曲和皱缩,并通过由下模具(2)与上模具(4)之间的开口宽度差形成的台阶差来防止朝向管壁内侧的翘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校正金属管的方法。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 校正弯曲金属管的校正方法,并涉及在该校正方法中使用的校正用压模 具。
技术介绍
当金属管弯曲时,由于其弯曲之后的回弹而难以确保所期望的形状精 度。因此,通常要考虑到回弹量的因素来执行弯曲。但是,回弹量根据材 料、管的尺寸、弯曲角度、弯曲数等而改变。当弯曲数较大时,难以精确 地估计回弹量。于是,这种方法不足以作为对于回弹的解决方案。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中通过在金属管的外周表面上以 预定间距按压并形成许多环形槽(凹槽)来对由于弯曲而具有回弹的金属 管进行校正。根据此解决方案,因为通过塑性变形使金属管均匀地变形, 所以消除了回弹并可以确保期望的形状精度。根据专利文献1所述的对于回弹的解决方案,形成环形槽增大了截面 刚度。但是,因为大量环形槽沿着长度方向设置在金属管上,存在总体弯 曲刚度减小的问题。此外,压模具的成型凹部具有反映金属管的横截面形状的半圆形轮廓。因此,难以稳定地设定(set)由于回弹而变形的金属 管,于是容易发生成型缺陷。此外,还存在成型环形槽引起管端部处材料的收縮从而显著劣化端面精度的另一个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JP-A-2005-8139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进行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校 正方法,能够在不劣化总体弯曲刚度并且不会由于定位问题引起成型缺陷 的情况下校正金属管的变形,以及提供一种适用于在该校正方法中使用的 校正用压模具。除了第一目的以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校正方 法,能够确保管端部处的端面精度,以及提供一种校正用压模具。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校正金属管的方法的第一 方面的特征在于包括准备压模具,当所述模具闭合时,所述压模具形成 具有大体椭圆形横截面的成型空间,所述大体椭圆形横截面在模具宽度方 向上较宽;以及闭合所述模具并同时使用所述压模具按压金属管以使所述 金属管塑性变形,使得所述金属管具有大体椭圆形横截面。在这种用于校正金属管的方法中,通过沿着周向按压使金属管塑性变 形以具有大体椭圆形横截面。由此,金属管通过以大体均匀的方式塑性变 形而扭曲,从而可以去除翘曲。此外,因为校正之后的金属管具有大体椭 圆形横截面的平滑形状,所以总弯曲刚度足够。而且,当模具闭合时,压 模具形成具有在模具宽度方向上较宽的大体椭圆形横截面的成型空间。因 此,即使金属管变形,金属管也可以以一定余量设定在成型空间内。为了实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校正金属管的方法的第二方面的特 征在于,在基于第一方面的方法中,在管端部受到约束的同时,所述金属 管塑性变形为具有大体椭圆形横截面。在这种校正方法中,即使由于沿着 周向的按压使金属管趋于延展,也因为管端部受到约束而使金属管的这种 延展受到控制。结果,可以获得更好的端面精度。根据第一和第二方面,受到过校正的金属管可以是弯曲管或直管。当 直管受到校正时,校正了伴随着回弹的变形。于是,作为应对回弹的解决 方案,该方法特别有效。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根据在用于校正金属管的方法的第一方面中 使用的本专利技术的校正用压模具,压模具的特征在于下模具和上模具的成型 凹部具有半椭圆形轮廓,并在所述模具闭合时形成具有大体椭圆形横截面 的成型空间,所述大体椭圆形横截面在模具宽度方向上较宽。在如上所述述构造的压模具中,上下模具的成型凹部具有大体半椭圆形轮廓。因此, 能以稳定方式实现以上所述的第一方面。根据压模具的第一方面,下模具与所述上模具之间的划分线可以从具 有大体椭圆形横截面的所述成型空间的长轴位置朝向上模具侧或下模具侧 偏移预定高度;并且通过使所述划分线偏移来形成的部分的内壁可以具有 笔直形状、向外的锥形和具有大曲率的弧形中的一种形状。通过使划分线 偏移,弯曲金属管的在模具闭合期间首先接触成型凹部的壁表面的部分的 位置比划分线低预定高度。于是,可靠地防止了管壁向外翘曲或铍縮。此 外,通过使划分线偏移而形成的部分没有在按压方向上形成负角,使得可 以在校正之后顺利的除模。当划分线如上所述偏移时,优选地,在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中, 所述划分线朝向其偏移的那个模具的成型凹部的开口宽度被设定为大于其 配对的模具的开口宽度。由此,可靠地防止了管向内翘曲。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根据在上述用于校正金属管的方法的第二方 面中使用的本专利技术的校正用压模具的第二方面,基于压模具的第一方面的 压模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成型凹部的两个端部处设置用于约束所述金属管 端部的壁体。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校正用压模具中,金属管的延展受到控 制,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端面精度。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模具和用于校正金属管的方法的第一方面,可以在不 劣化总体弯曲刚度并且不会由于设定失效而引起成型缺陷的情况下避免回 弹。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除了第一方面的效果之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模具和用于校正金属管的 方法的第二方面,可以确保管端部处的端面精度。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本 专利技术的利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校正金属管的压模具的主要部分的结构 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部分A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示出压模具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受到校正的金属管的形状示例的俯视图。图5示出的的剖视图按步骤图示了使用压模具对金属管的校正处理。图6是示出在一种实施例中获得的位置精度和金属管在弯曲之后的位置变化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图7是示出在一种实施例中获得的位置精度和金属管在校正之后的位置变化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1 下模具的成型凹部2 下模具2a 下模具的延伸部3 上模具的成型凹部4 上模具5、 6 壁(壁体) L 划分线5 具有大体椭圆形横截面的成型空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此后,将参照附图描述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 图l至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校正用压模具。此实施例意在 校正已被弯曲的金属管(此后称为"弯曲金属管")。如图4的俯视图所 示,弯曲金属管W包括在其长度方向中部处的较大弯曲部分Pl,并还包 括在其两个端部处的沿着图中的背侧弯曲的弯曲部分P2、 P3。即,弯曲金 属管W是具有三个弯曲部分的多处弯曲管。注意,图4中的附图标记在后 述的示例中是必要的,这里将省略其描述。校正用压模具包括在其上表面处具有成型凹部1的下模具2,以及在 其下表面处具有成型凹部3的上模具4。上模具4由上压锤(未示出)支 撑,并通过上压锤的移动来相对于下模具2打开和闭合。当模具闭合时,成型凹部1和3接合以在下模具2与上模具4之间形成成型空间S。在本实施例中,下模具2在其两个端部处设置有封闭成型凹部1两端的壁(壁 体)5、 6。壁5、 6的各自高度被设定为使得壁5、 6突起高过下模具2的 上表面。上模具4相对于下模具2闭合,其两个端部与壁5、 6的内壁表面 相抵靠。注意,可以使用与下模具2分离的块体或者使用可动块体来构造 壁5、 6。如图1清楚可见,形成在下模具2与上模具4之间的成型空间S具有 在模具的宽度方向上较宽的大体椭圆形横截面。下模具2的成型凹部1和 上模具4的成型凹部3形成为具有各自的半椭圆形横截面轮廓。通过将具 有大体椭圆形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校正金属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压模具,当所述模具闭合时,所述压模具形成具有大体椭圆形横截面的成型空间,所述大体椭圆形横截面在模具宽度方向上较宽;以及闭合所述模具并同时使用所述压模具按压金属管以使所述金属管塑性变形,使得所述金属管具有大体椭圆形横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田武志门间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