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部件、包括接头部件的软管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45900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6 0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接头部件、包括接头部件的软管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接头部件与软管的端部成为一体,所述接头部件具有收容部,该收容部划定收容所述软管的端部的空间,所述收容部包括:内侧部,插入所述软管的内侧;外侧部,覆盖所述软管的外侧;盖部,连接所述内侧部和所述外侧部;突起,阻止所述软管的端部与所述盖部抵接;以及切口部,划定设在所述突起附近的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柔性软管的端部连接成一体的接头部件、包括柔性软管和与该软管成为一体的接头部件的软管组件、以及该软管组件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利用了合成树脂注射成形的、适合与柔性软管的端部连接成一体的接头部件、包括该接头部件和软管的软管组件、以及该软管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柔性软管可以用于多种用途,例如可以在电动吸尘器、抽吸器具和排水设备中使用。通过使接头部件与柔性软管的端部成为一体可以通过接头部件简单且容易地连接软管和其他器具。近年来,为了把柔性软管和接头部件形成一体,使用了被称为二次成型(才一K一 £一> F'成形)或嵌件成型(4 >寸一卜成形)的注射成型技术。在该技术中,首先把已经制造好的接头部件插入柔性软管的端部,然后把软管端部和接头部件导入注射成型模具 的内部,接着向模具内注射树脂,通过使该树脂固化,使软管的端部和接头部件成为一体。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 - 250273号公开了对具有螺旋形凹凸条的柔性软管应用所述二次成型技术(嵌件成型技术)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接头部件由内部件和外部件构成。在外部件上设置有与软管的凹凸条螺纹配合的螺旋形凸条。通过转动外部件可以调整软管端部的轴向位置。其后,注射树脂。按照该技术,可以预防在软管端部和内部件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可以预防在嵌件成型工序中注射的树脂漏到软管内部的问题。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 - 250273号公开的技术中,接头部件总共由三个部件构成。因此希望通过进一步简化接头部件的结构,来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制造效率。本专利技术人对简化接头部件进行了研究。即,本专利技术人研究了使图11所示的一体型的接头部件9与软管2成为一体的方法。即,在该方法中,把软管2的末端部插入设在接头部件上的软管收容部92中。从树脂注入口 99向软管末端和收容部的间隙注射树脂(所谓的嵌件成型)。通过注射的树脂把软管2和接头部件9连接成一体。可是弄清了以下的事实,即,如果在把软管2压入到软管收容部92的最里面部位的状态下注射树脂,则树脂不能顺利地遍及软管2的周向,其结果,软管2和接头部件9不能很好地连接成一体(容易产生成型不好)。此外,也对在插入的软管2的端部附近确保环状的空间进行了研究。这是为了改善树脂沿周向的蔓延(回D CA)。例如这可以通过在接头部件的收容部92深处追加限制软管2过度插入的限制部件来实现。可是这会使对接头部件进行成型的模具的结构变得非常复杂。此外,限制部件本身有时也阻挡树脂流。因此明确了仅仅通过追加插入限制部件难以在嵌件成型工序中使树脂顺利遍及软管的周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头部件,该接头部件具有简单的结构,可以改善嵌件成型工序中的成形树脂的蔓延状态,并且可以抑制或预防与软管的连接部分成型不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利用所述的接头部件来提高软管组件的制造效率和/或质量。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达到所述目的进行了专心的研究。其结果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了在接头部件的软管收容部的特定位置设置切口部分、以及在该切口部分配置用于限制软管过度插入的突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头部件,该接头部件与软管的端部成为一体,该接头部件具有收容部,该收容部划定收容所述软管的端部的空间,所述收容部包括内侧部,插入所述软管的内侧;外侧部,覆盖所述软管的外侧;盖部,连接所述内侧部和所述外侧部;突起,阻止所述软管的端部与所述盖部抵接;以及切口部,划定设在所述突起附近的孔。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软管组件,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接头部件和与该接头部件 成为一体的软管。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软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软管组件,该软管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接头部件和与该接头部件成为一体的软管,所述软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把所述软管的端部插入所述接头部件的收容部;第二工序,把插入有所述软管的端部的所述接头部件导入模具,在使所述软管的端部与所述突起抵接的状态下,把所述模具合模形成内腔;以及第三工序,向所述内腔注射树脂,通过该树脂使所述接头部件和所述软管的端部成为一体。所述的接头部件具有简单的结构。此外,在使该接头部件和软管成为一体时的嵌件成型工序中,可以改善成型树脂蔓延的状态并可以抑制与软管的连接部分的成型不好。此外通过利用这样的接头部件可以提高软管组件的制造效率和/或质量。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外观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电动吸尘器连接管(接头部件)外观形状的立体图。图3A、图3B和图3C是表示连接管形状的剖视图,图3D是其主视图。图4是表示把软管端部插入连接管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包括连接管和软管的软管组件的立体图。图6A至图6D是简要表示嵌件成型工序的示意图。图7是表不在连接管的突起和切口部周围的注射的树脂流的不意图。图8是表示把软管端部插入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管中、并把电线引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管形状的立体图,图9B是其剖视图。图IO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管形状的立体图,图IOB是其剖视图。图11是表示比较研究例的接头部件和软管端部的连接部分结构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6、7、8连接管(接头部件)2 软管5 电线11插入部12收容部13内筒部14外筒部15竖起部17 突起21 凸条 63、73、83 内筒部64、74、别外筒部65、75、85 竖起部67、77、87 突起M嵌件注射成型模具S环状空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所示的个别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也包括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电动吸尘器的柔性软管的连接部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I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整体外观。该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40、连接管(接头部件)I、软管2、把手操作部42、延长管43和地板用吸嘴44。软管2具有柔性。软管2的一端通过连接管(接头部件)I与设置在吸尘器主体40上的吸气口连接。软管2的另一端与把手操作部42连接。在把手操作部42上连接有延长管43。此外,在延长管43上连接有地板用吸嘴44。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管I与软管2连接成一体。S卩,软管2和连接管I构成软管组件。连接管I是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接头部件是与软管2的端部连接成一体的部件。接头部件用于把软管2与其他部件连接等。特别是,接头部件具有与软管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具有中空圆筒形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接头部件除了连接管I以外,还包括把手操作部42的构成部件中直接与软管2连接的部件。下面对软管2、连接管I和它们的连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5表示包括连接管I和软管2的软管组件的立体图。该软管组件是通过把连接管I和软管2通过嵌件成型连接成一体而制成的(关于其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此外,图4是表示把软管2的端部插入连接管I的状态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把软管2的端部插入连接管I的一端一侧。由此两者连接起来。在该状态下实施后面叙述的嵌件成型工序。由此把两者连接成一体。其结果形成图5所示的包括软管2和与其连接成一体的连接管I的软管组件。软管(软管主体)2是合成树脂制(例如软质的热可塑性树脂制)的柔性软管。软管2例如在外周和/或内周具有螺旋形或环形的凸条21。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头部件,该接头部件与软管的端部成为一体,其特征在于,该接头部件具有收容部,该收容部划定收容所述软管的端部的空间,所述收容部包括:内侧部,插入所述软管的内侧;外侧部,覆盖所述软管的外侧;盖部,连接所述内侧部和所述外侧部;突起,阻止所述软管的端部与所述盖部抵接;以及切口部,划定设在所述突起附近的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筑野晃弘山下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泰贺斯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