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压成形品、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谋求冲压成形品的轻重量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该具有帽子状截面的长条冲压成形体(120)包括相分离的一对侧壁部(124)和将侧壁部(124)的端部彼此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壁部(126)。利用冲压成形,使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132)上的侧壁部(124)和连接壁部(126)的板厚大于一部分(132)的周边部(136)上的侧壁部(124)和连接壁部(126)的板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沖压成形品、沖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的悬挂零部件等冲压成形品由拼焊板(Tailored Welded Blank)制造而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拼焊板通 过预先接合2张异种钢板使其一体化来形成,例如, 一方异种 钢板由厚壁的钢板形成,适用于需要刚性或强度的局部部位, 另 一方异种钢板由薄壁的钢板形成,适用于相对来说不要求刚 性或强度的局部部位。专利文献l:曰本净争开2005_152975号/>才艮 一方异种钢板由薄壁的钢板形成,因此,可谋求沖压成形 品的轻重量化,但在制造成本方面存在问题。即,异种钢板的 接合通过焊接异种钢板的对接部来实施,因此需要较高的对接 精度,难以提高生产率,招致制造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中伴随的问题而做成的, 其目的在于谋求冲压成形品的轻重量化制造成本的降低。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沖压成 形制造具有帽子状截面的零部件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准备工序、 配置工序、挠曲工序、加厚工序。在准备工序中,准备帽子状 截面的预备成形体,该帽子状截面的预备成形体具有相分离的 一对侧壁部、和将侧壁部的端部彼此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壁部。在配置工序中,在成形模内配置预备成形体。在挠曲工序中, 在成形模的合模动作过程中,用成形模推压预备成形体,由此 使连接壁部和侧壁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成形模内的间隙发生挠 曲。在加厚工序中,在使连接壁部和侧壁部中的一方发生挠曲 的状态下,由成形模夹挠曲了的部位,并且,用成形模从帽子 状截面中的另 一方壁部的长度方向两侧压缩连接壁部和侧壁部 中的该另一方,由此,增加侧壁部和连"l妻壁部双方的才反厚。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技术方案是具有帽子状截 面的长条的沖压成形品,该长条的冲压成形品具有相分离的一 对侧壁部、和将侧壁部的端部4皮此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壁部。 在该冲压成形品中,利用冲压成形,使在长度方向一部分的侧 壁部和连接壁部的板厚大于在上述一部分的周边部的侧壁部和 连接壁部的板厚。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技术方案是利用冲压成形 制造具有帽子状截面的零部件的装置,该装置具有成形模,该 成形模配置帽子状截面的预备成形体后进行合模,该帽子状截 面的预备成形体具有相分离的一对侧壁部、和将侧壁部的端部 彼此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壁部。上述成形模包含冲头部与阴模 部,该沖头部配置在预备成形体的内侧,该阴模部通过与沖头 部的相对移动,向冲头部侧推压预备成形体的外侧一面,在合 模时由冲头部与阴模部形成的空腔的截面厚度设定为大于上述 预备成形体的板厚。在合模动作的过程中,冲头部和阴模部推 压预备成形体,使连接壁部和侧壁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成形模内 的间隙发生挠曲,在连接壁部和侧壁部中的至少一方发生挠曲 的状态下,沖头部和阴模部夹上述挠曲了的部位,且从帽子状 截面中的另 一方壁部的长度方向两侧压缩连接壁部和侧壁部中 的该另 一方壁部,由此来增加侧壁部和连接壁部双方的板厚。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制造具有增加了侧壁部和连接 壁部双方板厚的部分的冲压成形品。因此,即使应用薄壁的预 备成形体,也可通过增加了板厚的部分来确保冲压成形品的刚 性或强度,因此,可以容易地谋求冲压成形品的轻重量化。另 外,与应用对接焊接的拼焊板相比,增加了板厚的部分利用具有良好生产率的冲压成形来形成,因此降低了制造成本。因此, 可以谋求冲压成形品的轻重量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 技术方案,在冲压成形品的长度方向的 一部分中,增加侧壁部和连接壁部双方的板厚。因此,即使上述一部分的周边部为薄壁,也可以利用增加了板厚的上述一部 分来确保冲压成形品的刚性或强度,因此,可以容易地谋求冲 压成形品的轻重量化。另外,与应用对接焊接的拼焊板相比较, 增加了板厚的上述一部分利用具有良好生产率的推压成形来形 成,因此降低了制造成本。因此,可以谋求冲压成形品的轻重 量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技术方案,利用包含冲头部和阴模部的 成形模推压成形预备成形体,可制造具有增加了侧壁部和连接 壁部双方板厚的部分的冲压成形品。因此,即使应用薄壁的预 备成形体,也可利用增加了板厚的部分来确保冲压成形品的刚 性或强度,因此,可以容易地谋求沖压成形品的轻重量化。另 外,与应用对接焊接的拼焊板相比较,板厚增加了的部分利用 具有良好生产率的推压成形来形成,因此降低了制造成本。因 此,可以谋求沖压成形品的轻重量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附图说明图l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l的冲压成形品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冲压成形品的局部加厚部的剖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与局部加厚部相邻的非加厚部的剖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应用了实施方式l的冲压成形品的悬挂零部件的俯—见图。图5是沿图4的V— V线剖切的剖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l的毛坯的立体图。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l的冲压成形品的制造装置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7的VIII —VIII线剖切的剖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图7所示的下模的立体图。图IO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l的沖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局 部加厚部的形成过程的剖视图。图ll是表示图IO所示毛坯的延长部的推压过程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与局部加厚部相邻的非加厚部的形成过 程的剖视图。图13是用于说明推压比与冲压成形结果的关系的图表。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l的变形例l的剖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剖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剖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冲压成形品的制造装置的分 解图。图18是用于说明图17所示的下模的立体图。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表示图18所示的上模的下降。图20是接着图19、用于说明上模与抑制机构的销构件相抵接的剖视图。图21是接着图20、用于说明形成在毛坯的连接壁部的弯曲 部的剖视图。图22是接着图21 、用于说明形成在弯曲部的平坦部的剖视图。图2 3是接着图2 2 、用于说明弯曲部的消失的剖视图。图2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毛坯的立体图。图2 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冲压成形品的制造装置的剖视图。图26是用于说明图25所示的下模的立体图。图2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2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毛坯的立体图。图2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冲压成形品的制造装置的分解图。图3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剖 视图,表示图29所示的上模的下降。图31是接着图30、用于说明形成在毛坯侧壁部的弯曲部的 剖视图。图32是接着图31、用于说明弯曲部的消失的剖视图。图3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的毛坯的立体图。图3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的冲压成形品的制造装置的分解图。图35是用于说明图34所示的下模的立体图。图3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的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表示预备成形过程的开始。图37是接着图36、用于说明预备成形过程结束的剖视图。图38是用于说明图37所示的毛坯的立体图。图3 9是接着图3 7 、用于说明局部加厚部的形成过程的中途的剖视图。图40是接着图39、用于说明局部加厚部的形成过程结束的剖视图。图4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6的冲压成形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法,该方法为利用冲压成形制造具有帽子状截面的零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准备工序、配置工序、挠曲工序、加厚工序;准备工序,其用于准备帽子状截面的预备成形体,该帽子状截面的预备成形体包括相分离的一对侧壁部、和将上述侧壁部的端 部彼此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壁部;配置工序,其用于在成形模内配置上述预备成形体;挠曲工序,其在上述成形模的合模动作的中途,通过用上述成形模推压上述预备成形体,使上述连接壁部和上述侧壁部中的至少一方在上述成形模内的间隙内发生挠曲;加厚工序,在使上述连接壁部和上述侧壁部中的一方发生挠曲的状态下,用上述成形模夹上述挠曲了的部位,并且,用上述成形模从帽子状截面中的另一方壁部的长度方向两侧、压缩上述连接壁部和上述侧壁部中的该另一方,由此来增加上述侧壁部和上述连接壁部双方的板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慎一,金森谦二,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