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型峡谷无支架拱桥的施工方法,它包括沿河道一侧设置拱箱预制场;在河道一侧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对岸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或塔架,在两地锚或地锚与塔架之间锚固缆索主索,主索上设置有吊机;在拱箱预制场通往主索的河道内设引道路基;用运梁平车将拱箱垂直运至主索下方,然后将拱箱旋转90°后吊机抬吊拱箱使其就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根据施工地处于V型峡谷,工作场地狭长的特点,采用两岸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或仅在一岸架设塔架)的施工方法,实现拱箱的短距离转体、吊装,无需设置大曲线进行拱箱转体,节约占地,减少对峡谷地带的场坪开挖,利于环保,安全性和操作性强,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效,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的施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V型峡谷中架设拱桥,传统的方法是在峡谷两岸的山体上设置两个塔架,在两塔架之间架设缆索,缆索的主索上设置运输吊机,拱箱预制场地设置在一侧山体底部,在拱箱预制场与缆索的主索下方设置轨道,预制好的拱箱沿主索走向起吊就位。这样拱箱预制场就需要设置较大的转向半径,峡谷施工时必然造成很大的开挖量,若遇石质山体,则开挖支护将更加困难,经济性和操作性都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较为经济的,该施工方法非常适合狭小场地施工,减小了对环境的破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它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沿河道一侧设置拱箱预制场; 第二步,在拱箱预制场一侧的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在拱箱预制场对岸的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或塔架,在两侧山体地锚或一侧山体地锚与对岸山体塔架之间锚固有缆索主索,在所述主索上设置有运输吊机;在拱箱预制场通往主索的河道内设置引道路基; 第三步,预制的拱箱强度达到要求后,利用运梁平车沿引道路基将拱箱垂直运至主索下方,然后将拱箱旋转90°后出运梁平车,运输吊机抬吊拱箱使其就位安装; 第四步,重复第三步,直至所有拱箱吊装就位。所述主索为双索,采用双索可吊运大尺寸、大吨位的架桥构件。所述运梁平车包括前平车和带有转盘的后平车,所述拱箱放置在前、后平车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施工地处于V型峡谷,工作场地狭长,选择在两岸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或仅在一岸架设塔架)的施工方法,并按照实际场地的条件,实现拱箱的短距离转体、吊装,无需设置大曲线进行拱箱转体,可节约占地,减少对峡谷地带的场坪开挖,利于环保,安全性和操作性强,又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工效,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拱桥的施工示意图。图2拱箱吊装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它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沿河道一侧的上游方向设置拱箱预制场,可减少山体开挖;第二步,在两岸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1,两地锚之间锚固缆索主索3,施工时根据实际地质条件,也可以在拱箱预制场一侧的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I,在预制场对岸的山体上设置一个塔架2,这样,主索3的两端就分别固连在地锚I和塔架2之间;主索3可以是单索也可以是双索,采用双索可吊运大尺寸、大吨位的架桥构件,在主索3上设置运输吊机;拱箱预制场通往主索的河道内设置引道路基; 第三步,预制的拱箱4强度达到要求后,利用前平车5和带有转盘的后平车6组成的运梁平车沿引道路基将拱箱4垂直运至主索3下方,然后将拱箱4旋转90°后出运梁平车,运输吊机抬吊拱箱4使其就位安装; 第四步,重复第三步,直至所有拱箱4吊装就位。下面以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1#临时桥架设为例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 I、拱箱设计主桥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截面悬链线箱形板拱,主孔净跨110米,净矢跨比1/5,净矢高22.0m,拱轴系数m=l· 347。拱圈宽10. 46m,预制拱高2. 3m,上铺O. Im厚整体化现浇层,全高2. 4m,中箱采用I. 32m,边箱采用I. 46m。主拱圈由7片拱箱组成,每片拱箱分为5段预制吊装,边箱净重达73. U。2、缆索系统及拱箱扣索设计(如图I所示)根据实际地形特点,确定吊装索跨为217m+21.8m。左岸考虑到预制场及拱箱出台因素,不设塔架,采用双组缆索。在桥轴线上下游各5m处设置2根容许抗拉力约IOOOt的钢筋砼锚洞来进行主索的锚固。左岸一扣扣索过5#墩顶座滑轮锚固于6#桥台根部,二扣扣索直接锚固在左岸锚洞锚梁上。右岸塔架设于0#桥台上,在右岸塔后21. Sm处的桥轴线上下游5m设置2根容许抗拉力约IOOOt的钢筋砼锚洞来进行主索、扣索、工作索及塔架后风缆的锚固;右岸后拉索水平夹角约为20°。右岸一扣扣索直接锚固于桥台基础上,二扣扣索通过塔架顶锚固于右岸锚洞锚梁上。3、运输轨道及平车设计运输轨道采用50钢轨,轨距I. 2m。运梁平车分为前平车5和后平车6。前平车5不需转向,只设置托梁平台;后平车6除托梁平台还在此之上设置钢珠及转轴,表面覆以3cm钢板。运输时,平车置于拱箱4吊点下方,并铺垫方木增大接触面。吊机抬吊拱箱的过程如图2所示 2a :前、后平车5、6通过运输轨道将拱箱4垂直运往主索下方,前平车5行走到下游主索3. I下方时停止; 2b :利用运输吊机的下游主索前吊点7(吊机运输系统设前后双吊点)提升拱箱4前端,使前平车5不受力,然后退出前平车5 ; 2c 吊机运输系统的下游主索前吊点7提升拱箱4前端慢慢前行,同时后平车6沿轨道慢慢前进,速度保持一致,使拱箱4在平面内以后平车6转盘为旋转中心慢慢旋转; 2d:后平车6行走到上游主索3. I下方,拱箱完成90°旋转,然后再利用主索运输系统的后吊点8提升拱箱4后端,使后平车6不受力,然后退出后平车,这样,拱箱4全部重量转移至主索上。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对场地小、尺寸大、重量大的预制件的转体运输、吊运就位具有非常的推广意义和价值。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沿河道一侧设置拱箱预制场; 第二步,在拱箱预制场一侧的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I ),在拱箱预制场对岸的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或塔架(2),在两侧山体地锚或一侧山体地锚与对岸山体塔架之间锚固有缆索主索(3),在所述主索(3)上设置有运输吊机;在拱箱预制场通往主索的河道内设置引道路基; 第三步,预制的拱箱(3)强度达到要求后,利用运梁平车沿引道路基将拱箱(4)垂直运至主索(3)下方,然后将拱箱(4)旋转90°后出运梁平车,运输吊机抬吊拱箱(4)使其就位安装; 第四步,重复第三步,直至所有拱箱(4)吊装就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索(3)为双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梁平车包括前平车(5)和带有转盘的后平车(6),所述拱箱(4)放置在前、后平车之间。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它包括沿河道一侧设置拱箱预制场;在河道一侧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对岸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或塔架,在两地锚或地锚与塔架之间锚固缆索主索,主索上设置有吊机;在拱箱预制场通往主索的河道内设引道路基;用运梁平车将拱箱垂直运至主索下方,然后将拱箱旋转90°后吊机抬吊拱箱使其就位。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根据施工地处于V型峡谷,工作场地狭长的特点,采用两岸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或仅在一岸架设塔架)的施工方法,实现拱箱的短距离转体、吊装,无需设置大曲线进行拱箱转体,节约占地,减少对峡谷地带的场坪开挖,利于环保,安全性和操作性强,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效,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文档编号E01D21/00GK102808382SQ20121030971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专利技术者石敏, 师建军, 李玉碧, 任熠, 杨泽平, 梁炜, 耿国永, 周燕萍 申请人:中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V型峡谷无支架拱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沿河道一侧设置拱箱预制场;第二步,在拱箱预制场一侧的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1),在拱箱预制场对岸的山体上设置主索地锚或塔架(2),在两侧山体地锚或一侧山体地锚与对岸山体塔架之间锚固有缆索主索(3),在所述主索(3)上设置有运输吊机;在拱箱预制场通往主索的河道内设置引道路基;第三步,预制的拱箱(3)强度达到要求后,利用运梁平车沿引道路基将拱箱(4)垂直运至主索(3)下方,然后将拱箱(4)旋转90°后出运梁平车,运输吊机抬吊拱箱(4)使其就位安装;第四步,重复第三步,直至所有拱箱(4)吊装就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敏,师建军,李玉碧,任熠,杨泽平,梁炜,耿国永,周燕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