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它包括主体、设置于主体上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导线口、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导线板、设置于支撑架上的过电机构、设置于支撑架上的送油机构、设置于支撑架上的收线机构,过电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导水管、设置于导水管的多个导水口、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多个过电部,送油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的导线柱、一端可转动设置于导线柱上的导线扣、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导油管、设置于导油管上的多个开口、转动设置于开口上的送油齿轮,收线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上的收线柱、转动设置于收线柱上的收线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解决了需要人工在过电线上覆盖油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线织造机的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原料多样化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如地中海地区以前用于纺织的纤维仅是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地区以前则用棉花。古代中国除了使用这三种纤维外,还大量利用长纤维——蚕丝。蚕丝在所有天然纤维中是最优良、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可以织制各种复杂的花纹提花织物。丝纤维的广泛利用,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纺织工艺和纺织机械的进步,从而使丝织生产技术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纺织技术。而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大大增加,而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纺织品原料的开发在不断的突破,而最近,我国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过电线,这种线的生产成本更低,使用效果更好,但是这种线在回 收的时候需要在表面覆盖有油层,不然会使线的表面磨损从而影响成布效果,但是传统的织造机却没有这个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它包括主体、设置于主体上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多个导线口、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导线板、设置于支撑架上的过电机构、设置于支撑架上的送油机构、以及设置于支撑架上的收线机构,过电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导水管、设置于导水管的多个导水口、以及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多个过电部,送油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的导线柱、一端可转动设置于导线柱上的导线扣、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导油管、设置于导油管上的多个开口、以及多个转动设置于开口上的送油齿轮,收线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多个收线柱、转动设置于收线柱上的收线筒。优选的,导线板上设置有多个导线孔。优选的,支撑架上设置有平衡柱。优选的,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过电部的开关。优选的,导油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导油量的调节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不难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解决了需要人工在过电线上覆盖油层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I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主体;2、支撑架;21导线口 ;22、导线板;221、导线孔;23、平衡柱;3、过电机构;31、导水管;311、导水口 ;32、过电部;321、开关;4、送油机构;41、导线柱;42、导线扣;43、导油管;431、调节器;44、开口 ;45、送油齿轮;5、收线机构;51、收线柱;52、收线筒。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附图I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刺绣机进线装置,它包括主体I、设置于主体I上的支撑架2、设置于支撑架2上的多个导线口 21、设置于支撑架2上的导线板22、设置于导线板22的多个导线孔221、设置于支撑架2上的平衡柱23。设置于支撑架2上的过电机构3、设置于支撑架2上的送油机构4、以及设置于支撑架2上的收线机构5,过电机构3包括设置于支撑架2上的导水管31、设置于导水管31的多个导水口 311、设置于支撑架2上的多个过电部32、以及设置于支撑架2上的用于控制过电部32的开关321,送油机构4包括设置于支撑架2的导线柱41、一端可转动设置于导线柱41上的导线扣42、设置于支撑架2上的导油管43、设置于导油管43上的多个开口 44、多个转动设置于开口 44上的送油齿轮45、以及设置于导油管43上用于控制导油量的调节器431,收线机构5包括设置于支撑架2 上的多个收线柱51、转动设置于收线柱51上的收线筒52。以下详述本专利技术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的工作原理在过电线织造机开始工作后,本体I开始向导油管43内送油,在原料线通过过电机构3通过高压电形成过电线后从过电机构3输出,进入送油机构4,并外切于送油齿轮45上,通过过电线的拉动,带动送油齿轮45转动,送油齿轮45从导油管43内蘸取油,使过电线的表面均匀的分布油。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体(I)、设置于所述的主体(I)上的支撑架(2)、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多个导线口(21)、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导线板(22)、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过电机构(3)、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送油机构(4)、以及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收线机构(5),所述的过电机构(3)包括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导水管(31)、设置于所述的导水管(31)的多个导水口(311)、以及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多个过电部(32),所述的送油机构(4)包括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的导线柱(41)、一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的导线柱(41)上的导线扣(42)、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导油管(43)、设置于所述的导油管(43)上的多个开口(44)、以及多个转动设置于所述的开口(44)上的送油齿轮(45),所述的收线机构(5)包括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多个收线柱(51)、转动设置于所述的收线柱(51)上的收线筒(5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板(22)上设置有多个导线孔(22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设置有平衡柱(23)。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的过电部(32)的开关(32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油管(4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导油量的调节器(431)。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它包括主体、设置于主体上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导线口、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导线板、设置于支撑架上的过电机构、设置于支撑架上的送油机构、设置于支撑架上的收线机构,过电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导水管、设置于导水管的多个导水口、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多个过电部,送油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的导线柱、一端可转动设置于导线柱上的导线扣、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导油管、设置于导油管上的多个开口、转动设置于开口上的送油齿轮,收线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上的收线柱、转动设置于收线柱上的收线筒。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解决了需要人工在过电线上覆盖油层的问题。文档编号D01H13/30GK102808253SQ20111014345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王建林 申请人:吴江明珠纺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电线织造机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体(1)、设置于所述的主体(1)上的支撑架(2)、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多个导线口(21)、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导线板(22)、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过电机构(3)、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送油机构(4)、以及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收线机构(5),所述的过电机构(3)包括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导水管(31)、设置于所述的导水管(31)的多个导水口(311)、以及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多个过电部(32),所述的送油机构(4)包括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的导线柱(41)、一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的导线柱(41)上的导线扣(42)、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导油管(43)、设置于所述的导油管(43)上的多个开口(44)、以及多个转动设置于所述的开口(44)上的送油齿轮(45),所述的收线机构(5)包括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2)上的多个收线柱(51)、转动设置于所述的收线柱(51)上的收线筒(5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明珠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