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4080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6:43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对接电路板;一线缆;一第一壳体,其具有第一内壳和第一外壳,该第一内壳包覆成型在该线缆的连接段与对接电路板的焊接点外周,该第一外壳包覆成型在该第一内壳外周并具有位于前方的对接部、位于后方的结合部以及位于上表面的前端封闭、后端开放的容置槽;一第二壳体,其具有第二内壳和第二外壳,该第二内壳是包覆成型在该线缆外周以固定出线方向,其具有水平结合部和弯折延伸部,该水平结合部与第一外壳的结合部配合,该弯折延伸部包覆成型在该线缆的弯折延伸段外周,该第二外壳包覆成型在该第二内壳外周;以及一扣持弹片,其是从后向前插置卡固在该第一外壳的容置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强度较好,制造与组装也较为简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线缆电连接器中的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线缆连接器是朝着日益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将固持部件(如卡扣元件等)组装到线缆连接器的绝缘壳体时也经常会面临装配空间不足的问题。如先前的中国专利ZL200820009514. 3揭露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前端设置有多个导电部,其后端设有与这些导电部电性连接的线缆;该绝缘壳体的一侧面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滑槽,该滑槽的两侧各设有一导沟,该滑槽内设有一挡块;以及一装设在该绝缘壳体上的卡扣元件,该卡扣元件包括一基部、从基部的一端反向弯折延伸而成的一弹性卡扣部以及从该弹性卡扣部的另一端延伸出的一按压部,该基部的两侧对应固定在该绝缘壳体滑槽两侧的导沟内;该绝缘壳体的挡块朝向后端的一侧设有一第一斜面;该卡扣元件的基部 向下延伸出一定位弹片;该定位弹片具有可相对于该基部上下弹性活动的活动端,该定位弹片的活动端抵顶在该绝缘壳体挡块的第一斜面上,以防止该卡扣元件向前滑出脱离该绝缘壳体。这种卡扣元件固定结构虽然可以降低绝缘壳体的整体长度有利于产品小型化,但由于其需要在连接器的前端开设一开放的滑槽来组装该卡扣元件,将会降低上舌板的结构强度,导致上舌板较易折断。可见,实有必要对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的结构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符合线缆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方向,并且结构强度较好,制造与组装也较为简便。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对接电路板,其前部设有若干对接触点、后部设有若干焊接点;一线缆,其具有一连接段和由该连接段的后端向上弯折延伸出的一弯折延伸段,该连接段的前端是对应焊接在该对接电路板的焊接点上;还包括一第一壳体,其包括有一第一内壳和一第一外壳,该第一内壳包覆成型在该线缆的连接段与对接电路板的焊接点外周,该第一外壳再次包覆成型在该第一内壳的外周,并具有位于前方的一对接部、位于后方的一结合部以及位于上表面的前端封闭、后端开放的一容置槽;一第二壳体,其包括有一第二内壳和一第二外壳,该第二内壳是包覆成型在该线缆的弯折延伸段外周以固定出线方向,其具有一水平结合部和一弯折延伸部,该水平结合部与该第一外壳的结合部相配合,该弯折延伸部包覆成型在该线缆的弯折延伸段外周,该第二外壳再次包覆成型在该第二内壳的外周;以及一扣持弹片,其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卡固突部,该扣持弹片是从后向前插置卡固在该第一外壳的容置槽中。该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是选用成型压力及温度较低的材料包覆成型的,该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是选用成型压力及温度较高的材料包覆成型的。该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是PE材质的,该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是PBT或ABS材质的。该第一外壳的结合部上设置有凹陷不平的咬合结构,该第二内壳与该第一外壳的咬合结构结合在一起。该扣持弹片包括一基部以及由该基部的前端反向弯折延伸而成的一弹性卡扣部,该基部的两侧水平向外突伸有所述的多个卡固突部,这些卡固突部是对应卡设固定在该第一外壳的容置槽内。该扣持弹片还进一步包括由该弹性卡扣 部延伸出的一按压部以及由该按压部延伸出的一尾部,该尾部的两侧各向外突伸有一限位部;该第一外壳上的容置槽包括一第一配接槽以对应卡固收容该扣持弹片的基部和一第二配接槽以对应收容该扣持弹片的限位部并可供该扣持弹片的尾部在其内上下活动。该第二外壳也具有一水平结合部和从该水平结合部垂直向上延伸出的一弯折延伸部,该容置槽与该第二外壳的弯折延伸部前后相对,并且该第二外壳的弯折延伸部的前表面与该容置槽的后端之间的前后距离小于该扣持弹片沿前后方向的长度。该对接电路板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定位孔,该第一内壳和第一外壳上均形成有相应的定位孔并与该对接电路板的定位孔相贯通。该第一外壳包括包覆在该第一内壳外周的一本体、由该本体的前端向前延伸出的一上舌板和一下舌板,该对接电路板是向前伸出于该第一外壳的本体并位于上舌板与下舌板之间。该第一外壳还包括由该本体后端中部向后延伸出的一突出部,所述的结合部是由该本体向后延伸出并包括凹陷设置于该突出部的两侧的两部分,每部分上均设置有凹陷不平的咬合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线缆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先成型一第一壳体,并在该第一壳体上成型后端开放的容置槽,在将扣持弹片从后向前插置卡固到该容置槽中后再在该第一壳体后端成型一第二壳体,本线缆连接器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样在上舌板上设置前端开放的槽道,其结构强度较好,并且制造与组装也较为简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Z-Z向的剖面视图。图4、图5是本较佳实施例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较佳实施例中对接电路板、线缆、第一壳体以及扣持弹片的立体分解图。图7、图8是本较佳实施例两个不同视角的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对接电路板11对接触点12焊接点16定位孔2 线缆21连接段22弯折延伸段3第一内壳31 本体32上封板33下封板36定位孔4第一外壳41对接部42结合部421咬合结构43容置槽431第一配接槽432第二配接槽44上表面45突出部46定位孔47 本体48上舌板49下舌板5扣持弹片51 基部511卡固突部52弹性卡扣部53按压部54 尾部541限位部6第二内壳61水平结合部62弯折延伸部7第二外壳71水平结合部72弯折延伸部73前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参见图I至图8,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对接电路板I ;一线缆2 ;—第一壳体,其包括一第一内壳3与一第一外壳4 ;一扣持弹片5 ;—第二壳体,其包括一第二内壳6以及一第二外壳7。参见图7和图8,该对接电路板I包括设置在其前部,也就是对接端的若干对接触点11以及设置在其后部的若干焊接点12 ;该对接电路板I的两侧还各设置有一个定位孔16。该线缆2的外形呈L形,其包括若干导电线,每根导电线具有一连接段21和由该连接段21的后端竖直向上弯折延伸出的一弯折延伸段22。该连接段21的前端是对应焊接在该对接电路板I后部的焊接点12上。参见图6、图7和图8,该第一内壳3是PE (polyurethane聚氨基甲酸酯)材质的,其包覆成型在该线缆2的连接段21与对接电路板I的焊接点12外周,以防止外力对连接处造成损坏,其中PE材料注塑成型时的压力和温度较低,有利于减少成型工艺对连接处造成的损害。该第一内壳3具有包覆在该线缆2的连接段21上的一本体31和由该本体31的前端向前延伸出的一上封板32和一下封板33,该上封板32包覆在该对接电路板I的上 侦牝该下封板33包覆在该对接电路板I的下侧。该上封板32和下封板33的两侧各形成有一定位孔36,参见图3,这两个定位孔36与该对接电路板I的定位孔16对应贯通,其可供成型该第一内壳3时注塑模具上的定位柱(图未示)穿设于其内,从而准确固定该第一内壳3与对接电路板I的相对位置以精确成型。该第一外壳4 是 PBT (polybutylece terephthalate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材质的或者ABS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对接电路板,其前部设有若干对接触点、后部设有若干焊接点;一线缆,其具有一连接段和由该连接段的后端向上弯折延伸出的一弯折延伸段,该连接段的前端是对应焊接在该对接电路板的焊接点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壳体,其包括有一第一内壳和一第一外壳,该第一内壳包覆成型在该线缆的连接段与对接电路板的焊接点外周,该第一外壳再次包覆成型在该第一内壳的外周,并具有位于前方的一对接部、位于后方的一结合部以及位于上表面的前端封闭、后端开放的一容置槽;一第二壳体,其包括有一第二内壳和一第二外壳,该第二内壳是包覆成型在该线缆的弯折延伸段外周以固定出线方向,其具有一水平结合部和一弯折延伸部,该水平结合部与该第一外壳的结合部相配合,该弯折延伸部包覆成型在该线缆的弯折延伸段外周,该第二外壳再次包覆成型在该第二内壳的外周;以及一扣持弹片,其沿水平方向突伸出多个卡固突部,该扣持弹片是从后向前插置卡固在该第一外壳的容置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厚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