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800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采用上下模(1、2)组合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1),其中间的大模芯(1)与外围的小模芯(2)之间通过加强筋(6)连接起来,小模芯(2)的工作带比大模芯(1)的工作带减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模小模芯的稳定性和强度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属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设计都存在上模小模芯多,小模芯与大模芯相差悬殊,小模芯与大模芯之间没有加强筋连接,小模芯、大模芯工作带长度相同等,常造成小模芯不稳定容易偏摆和断裂,影响模具壁厚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上模小模芯的稳定性和强度的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采用上下模组合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其中间的大模芯与外围的小模芯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起来,小模芯的工作带比大模芯的工作带减短。本技术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所述的上模,其分流孔均向外扩展。本技术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所述的上模,其桥位采用水滴形倒桥。本技术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1、上模大模芯与小模芯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起来,可以加强小模芯的强度。2、上模小模芯的工作带比大模芯的工作带短,可以提高小模芯的稳定性。3、上模分流孔向外扩展,可以降低铝水对小模芯的直接冲击力达到提高小模芯强度和稳定性的目的。4、上模桥位采用水滴形倒桥,可以加强铝水再焊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示图。图3为技术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上模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剖示图。图5为技术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C-C剖示图。图中,大模芯1、小模芯2、销钉3、螺丝4、桥位5、加强筋6和分流孔7。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本技术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采用上下模1、2组合方式。参见图3、4,所述的上模1采用四个分流孔3设计,其中间的大模芯1与外围的小模芯2之间通过加强筋6连接起来,小模芯2的工作带比大模芯1工作带减短2~5mm,桥位5采用水滴形倒桥,分流孔7均向外扩展。参见图3、4、5、6,上模1和下模2通过销钉3和螺丝4装配起来。权利要求1.一种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采用上下模(1、2)组合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1),其中间的大模芯(1)与外围的小模芯(2)之间通过加强筋(6)连接起来,小模芯(2)的工作带比大模芯(1)的工作带减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1),其分流孔(7)均向外扩展。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1),其桥位(5)采用水滴形倒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采用上下模(1、2)组合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1),其中间的大模芯(1)与外围的小模芯(2)之间通过加强筋(6)连接起来,小模芯(2)的工作带比大模芯(1)的工作带减短。本技术上模小模芯的稳定性和强度高。文档编号B21C25/02GK2875640SQ20062007036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7日专利技术者赖树光, 张理罡, 徐汉新 申请人:江阴市江顺模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水线铝型材挤压模具,采用上下模(1、2)组合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1),其中间的大模芯(1)与外围的小模芯(2)之间通过加强筋(6)连接起来,小模芯(2)的工作带比大模芯(1)的工作带减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树光张理罡徐汉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江顺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