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调节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385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3:51
一种新型可调节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车轮、后车轮、坐垫、把手,后车垫,其中车架包括前车架、中间架、后车架,中间架的上部分活动连接有把手连杆,把手连杆的外端活动连接其中把手,把手与前车架之间设有绳索转向机构;把手连杆的内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杆一,连接杆一的右端连接在传动杆上,传动杆的底端设有脚踏机构,传动杆的顶端设有坐垫;其中后车架的上端活动连接在传动杆上,后车架与传动杆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二;其中脚踏机构与后车轮之间设有链条传动机构,链条传动机构设于传动杆和后车架的内侧;其中后车垫通过连杆一连接在后车轮的转轴上,并通过连杆二活动连接在传动杆上,可将自行车在直立坐骑或躺着坐骑切换,使人们在户外休闲更加轻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一种新型可调节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情况下,人们更加向往精神生活的丰富;节假日,人们喜欢户外活动,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而且出外还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自行车就成为人们短距离户外运动的最佳工具,现在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种需要,已经有各种各样的休闲自行车,而目前的自行车都是直立坐骑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可调节自行车,可将自行 车在直立坐骑或躺着坐骑切换,使人们在户外休闲更加轻松。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新型可调节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车轮、后车轮、坐垫、把手,后车垫,其中车架包括前车架、中间架、后车架,前车架、后车架的底端分别连接前车轮、后车轮,其中前车架轴接在中间架上,中间架的上部分活动连接有把手连杆,把手连杆的外端活动连接其中把手,把手与前车架之间设有绳索转向机构;把手连杆的内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杆一,连接杆一的右端连接在传动杆上,传动杆的底端设有脚踏机构,传动杆的顶端设有坐垫;其中后车架的上端活动连接在传动杆上,后车架与传动杆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二;其中脚踏机构与后车轮之间设有链条传动机构,链条传动机构设于传动杆和后车架的内侧;其中后车垫通过连杆一连接在后车轮的转轴上,并通过连杆二活动连接在传动杆上。其中坐垫和后车垫随着传动杆和把手的转动,可切换成直立或躺着的状态,其中把手通过绳索转向机构控制前车轮转动。为了更进一步完善,中间架上开有通槽,其中把手连杆、连接杆二均连接在通槽内,其中传动杆穿过该通槽。这样使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使各部件紧密连接,缩小自行车的整体体积。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人们在自行车上坐着或躺着状态下均可骑行,因此在户外休闲活动时更加舒服,而且外观设计新颖,非常美观,深受人们喜爱,有利于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直立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直立模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平躺模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车架1,中间架2,通槽2-1,后车架3,前车轮4,后车轮5,把手6,把手连杆7,绳索转向机构8,连接杆一 9,坐垫10,后车垫11,连杆一 11-1,连杆二 11-2,传动杆12,脚踏机构13,连接杆二 14,链条传动机构1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这种新型可调节自行车,包括车架1,2,3、前车轮4、后车轮5、坐垫10、把手6、后车垫11,其中车架1,2,3包括前车架I、中间架2、后车架3,前车架I、后车架3的底端分别连接前车轮4、后车轮5,其中前车架I轴接在中间架2上,中间架2的上部分活动连接有把手连杆7,把手连杆7的外端活动连接其中把手6,把手6与前车架I之间设有绳索转向机构8 ;把手连杆7的内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杆一 9,连接杆一 9的右端连接在传动杆12上,传动杆12的底端设有脚踏机构13,传动杆12的顶端设有坐垫10 ;其中后车架3的上端活动连接在传动杆12上,后车架3与传动杆12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二 14 ;其中脚踏机构13与后车轮5之间设有链条传动机构15,链条传动机构15设于传动杆12和后车架3的内侧;其中后车垫11通过连杆一 11-1连接在后车轮5的转轴上,并通过连杆二 11-2活动连接在传动杆12上。中间架2上开有通槽2-1,其中把手连杆7、连接杆二 14均连接在通槽2-1内,其中传动杆12穿过该通槽2-1。其中把手6、坐垫10、后车垫11均可自由灵活转动,其中把手连杆7可控制把手6·前后移动,坐垫和10后车垫11的转动可使自行车切换直立或平躺的不同模式,结构设计非常新颖。其中链条传动机构15内置与传动杆12和后车架3的内侧,自行车上各部件的转动不影响链条的传动。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人们在自行车上坐着或躺着状态下均可骑行,因此在户外休闲活动时更加舒服,而且外观设计新颖,非常美观,深受人们喜爱,有利于广泛推广。虽然本技术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可调节自行车,包括车架(1,2,3)、前车轮(4)、后车轮(5)、坐垫(10)、把手(6)、后车垫(11),所述车架(1,2,3)包括前车架(I)、中间架(2)、后车架(3),前车架(I)、后车架(3)的底端分别连接前车轮(4)、后车轮(5),其特征是所述前车架(I)轴接在中间架(2)上,中间架(2)的上部分活动连接有把手连杆(7),把手连杆(7)的外端活动连接所述把手(6 ),把手(6 )与前车架(I)之间设有绳索转向机构(8 );把手连杆(7 )的内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杆一(9 ),连接杆一(9 )的右端连接在传动杆(12 )上,传动杆(12 )的底端设有脚踏机构(13),传动杆(12)的顶端设有坐垫(10);所述后车架(3)的上端活动连接在传动杆(12)上,后车架(3)与传动杆(12)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二( 14);所述脚踏机构(13)与后车轮(5)之间设有链条传动机构(15),链条传动机构(15)设于传动杆(12)和后车架(3)的内侧;所述后车垫(11)通过连杆一(11-1)连接在后车轮(5)的转轴上,并通过连杆二(11-2)活动连接在传动杆(12)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可调节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中间架(2)上开有通槽(2-1),所述把手连杆(7)、连接杆二(14)均连接在通槽(2-1)内,所述传动杆(12)穿过该通槽(2-1)。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可调节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车轮、后车轮、坐垫、把手,后车垫,其中车架包括前车架、中间架、后车架,中间架的上部分活动连接有把手连杆,把手连杆的外端活动连接其中把手,把手与前车架之间设有绳索转向机构;把手连杆的内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杆一,连接杆一的右端连接在传动杆上,传动杆的底端设有脚踏机构,传动杆的顶端设有坐垫;其中后车架的上端活动连接在传动杆上,后车架与传动杆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二;其中脚踏机构与后车轮之间设有链条传动机构,链条传动机构设于传动杆和后车架的内侧;其中后车垫通过连杆一连接在后车轮的转轴上,并通过连杆二活动连接在传动杆上,可将自行车在直立坐骑或躺着坐骑切换,使人们在户外休闲更加轻松。文档编号B62M1/24GK202557701SQ201220150328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邓劲莲, 张炜, 善盈盈 申请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可调节自行车,包括车架(1,2,3)、前车轮(4)、后车轮(5)、坐垫(10)、把手(6)、后车垫(11),所述车架(1,2,3)包括前车架(1)、中间架(2)、后车架(3),前车架(1)、后车架(3)的底端分别连接前车轮(4)、后车轮(5),其特征是:所述前车架(1)轴接在中间架(2)上,中间架(2)的上部分活动连接有把手连杆(7),把手连杆(7)的外端活动连接所述把手(6),把手(6)与前车架(1)之间设有绳索转向机构(8);把手连杆(7)的内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杆一(9),连接杆一(9)的右端连接在传动杆(12)上,传动杆(12)的底端设有脚踏机构(13),传动杆(12)的顶端设有坐垫(10);所述后车架(3)的上端活动连接在传动杆(12)上,后车架(3)与传动杆(12)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二(14);所述脚踏机构(13)与后车轮(5)之间设有链条传动机构(15),链条传动机构(15)设于传动杆(12)和后车架(3)的内侧;所述后车垫(11)通过连杆一(11?1)连接在后车轮(5)的转轴上,并通过连杆二(11?2)活动连接在传动杆(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劲莲张炜善盈盈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