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分聚合单体加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3142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组分聚合单体加入装置属于化学工业设备,特别是其中两种组分首先混合再与第三种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的设备。一种三组分聚合单体加入装置,其特征是:由外套管和安装在外套管内的加料喷管组成,所述的加料喷管由同心的内管和外管组成,内管前端封闭,靠近前端的管壁上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内外管之间的环隙前端装有导向器,外套管与外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三种组分流道,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二种组分流道,内管内为第一种组分流道。本装置可以使前两种物料充分混合利于反应进行,同时生成的催化剂几乎不停留立即通过喷口喷出与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这时催化剂活性是最高的,利于聚合反应,且聚合反应较易控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属于化学工业设备,特别是其中两种组分首先混合再与第三种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的设备。
技术介绍
聚合反应,比如聚异丁烯阳离子聚合反应,很多情况下使用液体催化剂,液体催化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液体物料组成,常规做法是首先用一套装置先使组成催化剂的两种组分混合,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络合物,这类反应速度很快,生成的催化剂再通过管道输送到第三种物料(单体)的液体管道中,络合物再与第三种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这种常规三种物料聚合方式,其主要问题是要另外建一套两组分混合反应装置,且混合反应好的物料 要通过另外的输送装置送入第三种组分的液体管道,使前两种组分停留时间变长,对于易分解的物料尤其不好,最好的聚合方式应该是两种物料经过混合,马上与第三种组分混合发生聚合反应,这样聚合效果最好,因为前二种组分停留时间很短,做为催化剂是新鲜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聚合设备不能实现两种组分首先混合再与第三种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三组分聚合单体加入装置,该三组分聚合单体加入装置不仅可以实现两种组分首先混合,马上再与第三种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组分聚合单体加入装置,其特征是由外套管和安装在外套管内的加料喷管组成,所述的加料喷管由同心的内管和外管组成,内管前端封闭,靠近前端的管壁上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内外管之间的环隙前端装有导向器,外套管与外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三种组分流道,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二种组分流道,内管内为第一种组分流道。所述的导向器由6-12片固定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的与内管轴向成45度夹角的叶片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第一种组分通过内管加入并在内管顶端管壁上的小孔均匀喷出,而第二种组分由内外管组成的环隙加入,与小孔喷出的第一种组分混合并立即通过环隙顶端的出口喷出。由于环隙顶端装有呈45度角的叶片组成的导向器,因此两种物料的混合物呈45度角喷出后,立即与第三种物料混合且产生旋流,增加了混合效果。这样前两种物料充分混合利于反应进行,同时生成的催化剂几乎不停留立即通过喷口喷出与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这时催化剂活性是最高的,利于聚合反应,且聚合反应较易控制。尤其是路易氏酸与含卤化物组成的催化剂,极易失活,通常做法是配制好两组分催化剂后,低温冷冻贮存防止失活。而防止失活的最好办法是路易氏酸与含卤化物混合反应后立即加入至单体中,而本技术装置就很好的解决了此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外套管,2.第三种组分流道,3.外管,4.导向器,5.三种组分混合区,6.小孔,7.第一种组分流道,8.内管,9.叶片,10.第二种组分流道,11.出液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如图所示实施例1,一种三组分聚合单体加入装置,其特征是由外套管I和安装在外套管内的加料喷管组成,所述的加料喷管由同心的内管8和外管3组成,内管前端封闭,靠近前端的管壁上有均匀分布的小孔6,内外管之间的环隙前端装有导向器4,外套管与外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三种组分流道2,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二种组分流道10,内管内为第一种组分流道7。所述的导向器由6-12片固定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的与内管轴向成45度夹角的叶片9组成。首先第一种组分通过内管加入并在内管顶端管壁上的小孔均匀喷出,而第二种组分由内外管组成的环隙加入,与小孔喷出的第一种组分混合并立即通过环隙顶端的出口喷出。由于环隙顶端装有呈45度角的叶片组成的导向器,因此两种物料的混合物呈45度角喷出后,立即与第三种物料混合且产生旋流,增加了混合效果,然后通过出液口 11送往下道工序。这样前两种物料充分混合利于反应进行,同时生成的催化剂几乎不停留立即通过喷口喷出与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这时催化剂活性是最高的,利于聚合反应,且聚合反应较易控制。权利要求1.一种三组分聚合单体加入装置,其特征是由外套管和安装在外套管内的加料喷管组成,所述的加料喷管由同心的内管和外管组成,内管前端封闭,靠近前端的管壁上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内外管之间的环隙前端装有导向器,外套管与外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三种组分流道,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二种组分流道,内管内为第一种组分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组分聚合单体加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器由6-12片固定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的与内管轴向成45度夹角的叶片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组分聚合单体加入装置属于化学工业设备,特别是其中两种组分首先混合再与第三种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的设备。一种三组分聚合单体加入装置,其特征是由外套管和安装在外套管内的加料喷管组成,所述的加料喷管由同心的内管和外管组成,内管前端封闭,靠近前端的管壁上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内外管之间的环隙前端装有导向器,外套管与外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三种组分流道,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二种组分流道,内管内为第一种组分流道。本装置可以使前两种物料充分混合利于反应进行,同时生成的催化剂几乎不停留立即通过喷口喷出与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这时催化剂活性是最高的,利于聚合反应,且聚合反应较易控制。文档编号B01J4/00GK202555277SQ20122009047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专利技术者张毅鸿, 杨明哲, 宋毅光, 孔庆苓 申请人:山东鸿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组分聚合单体加入装置,其特征是:由外套管和安装在外套管内的加料喷管组成,所述的加料喷管由同心的内管和外管组成,内管前端封闭,靠近前端的管壁上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内外管之间的环隙前端装有导向器,外套管与外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三种组分流道,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二种组分流道,内管内为第一种组分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鸿杨明哲宋毅光孔庆苓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鸿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