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摸感应装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单层铟锡化合物电极的投射电容触摸屏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投射电容触屏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利用触控系统来完成对目标对象的直接操作,从而代替传统的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从而节省了空间,使得携带更加方便。目前,投射电容触屏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中。在现有的投射电容触摸屏面板中,市场上常见的电极层的ITO图形主要有两种如图I所示的菱形和如图2所示的平板镂空图形。请参考图I及图la,其感应电极(X方向 电极)和驱动电极(Y方向电极)均由基本的菱形方块构成,且分布于两层,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ITO图形在垂直方向几乎不重叠(只在菱形连接部分重叠),形成全开放的电场结构(如图Ia所示),使手指触摸可以触及较强的、大面积的电场区域,从而产生较强的触摸信号。而图2所不的平板镂空图形面板是在两个平板型电极(X方向的感应电极和Y方向的驱动电极)的交叉部分,在所述感应电极上开窗镂空,使原本在两个极板之间闭合的电场线能通过镂空图形外漏,从而可以被手指扰动,产生触摸信号。从图Ia和图2a可以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单层铟锡化合物电极的投射电容触摸屏面板,包括第一保护层、铟锡化合物电极层以及第二保护层,所述铟锡化合物电极层的上下两表面分别被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覆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铟锡化合物电极层由多个基本单元构成,所述铟锡化合物电极层所在平面的横向及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基本单元之间方向相反,每个所述基本单元包括一叉指型感应区及两驱动电极布线通道,两所述驱动电极布线通道分别位于所述叉指型感应区的两侧,所述叉指型感应区包括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呈叉指状排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汪玉龙,唐思平,植永耀,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乐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