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制品领域,特别是指。
技术介绍
传统的红土陶制品制造方法是在红土坯体上上一层化装土来稳定膨胀系数,放入窑炉第一次烧制,取出后涂上色料,再放入窑炉第二次烧制,再取出后施上透明釉,放入窑炉第三次烧制完成。需要进行三次烧制,烧制成本较高。 本申请人申请的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993237A公开的一种低温红土绘彩上釉生态陶制品制造方法对此进行了改进,采用两次烧成,将红土坯体送入窑炉进行第一次烧制,取出后彩绘、上釉,再送入窑炉内第二次烧制得成品。虽然两次烧成相对传统的三次烧成降低了一定的成本,但两次烧成能耗仍然较高,且彩绘用色料成本也较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红土陶制品两次乃至三次烧成成本较高的缺点,提供,一次即可烧成,烧成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造底釉将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熔块45-55份、长石12-18份、轻钙6-8份、高岭土 6-10份、氧化锌3-5份、碳酸钡2-4份、硅酸锆2_4份、氧化铜4_6份、氧化钛4-6份,混合后加入2-9份废玻璃,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土窑变釉陶制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造底釉:将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熔块45?55份、长石12?18份、轻钙6?8份、高岭土6?10份、氧化锌3?5份、碳酸钡2?4份、硅酸锆2?4份、氧化铜4?6份、氧化钛4?6份,混合后加入2?9份废玻璃,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匀后放入球磨机研磨成釉浆,再在釉浆中加入0?5份的低膨胀釉粉,制得底釉;步骤二:制造面釉:将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熔块32?42份、长石8?12份、高岭土4?6份、氧化铁12?18份、氧化锆10?12份、助熔剂8?12份、氧化锌10?15份,混合后加入2?9份废玻璃,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匀后放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