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01849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及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包括集汽罐、换热元件和排污罐,所述集汽罐设置在烟道上方,集汽罐上分别设有废水给水管道和排汽管道,所述排污罐设置在烟道下方,排污罐底部设有排污管道,所述换热元件设置在烟道内或烟道保温层内,换热元件的流道进口与集汽罐连通,流道出口与排污罐连通;废水在换热元件的流道中流动时,吸收烟道中烟气的热量蒸发成水蒸汽进入集汽罐,集汽罐中的水蒸汽通过排汽管道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烟气废弃的热量对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蒸发处理,蒸发后的水蒸汽重新利用或者排入大气,使企业不排放含有污染物的废水而是排放洁净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真正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废水处理一般经过废水碱化处理,有机硫化物沉淀重金属处理,悬浮物、金属沉淀物的絮凝、沉降处理以及最后的浓缩/澄清处理,处理后的废水仍含有少量重金属、金属离子以及富阴离子,如汞离子、镉离子、铬离子、砷离子、Cl—,F_等,此部分废水一般直接进行排放,因此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虽然目前的废水经过传统工艺处理后,一般有小部分用于干灰加湿、煤场加湿等工艺处理,但是此部分水用量小,不能满足系统大量的废水处理,大部分需要直接排入到自 然环境,因此,不能实现废水零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及工艺,能够不排放含有污染物的废水,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包括集汽罐、换热元件和排污罐,所述集汽罐设置在烟道上方,集汽罐上分别设有废水给水管道和排汽管道,所述排污罐设置在烟道下方,排污罐底部设有排污管道,所述换热元件设置在烟道内或烟道保温层内,换热元件的流道进口与集汽罐连通,流道出口与排污罐连通。进一步,还包括换热母管和汇流母管,所述换热母管设置在烟道上部且与集汽罐连通,所述汇流母管设置在烟道下部且与排污罐连通,所述换热元件的流道进口与换热母管连通,流道出口与汇流母管连通。进一步,还包括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一端与集汽罐连通,另一端与排污罐连通。进一步,所述换热元件为换热板或换热管。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的废水蒸发工艺,经过预处理后的废水通入集汽罐中,集汽罐中的废水自流入换热元件中,废水在换热元件的流道中流动时,吸收烟道中烟气的热量蒸发成水蒸汽进入集汽罐,集汽罐中的水蒸汽通过排汽管道排出,废水蒸发后剩余的沉淀物进入排污罐,排污罐底部的污泥通过排污管道排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在烟道上设置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利用企业锅炉、烧结机、回转窑等系统的尾部排放烟气废弃的热量对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蒸发处理,蒸发后的水蒸汽重新利用或者排入大气,使企业不排放含有污染物的废水而是排放洁净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从而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 图2为图I的A-A首I]视不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 图4为图3的B-B首I]视不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I 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 施例的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包括集汽罐I、换热元件2和排污罐3,所述集汽罐I设置在烟道4上方,集汽罐I上分别设有废水给水管道5和排汽管道6,所述排污罐3设置在烟道4下方,排污罐3底部设有排污管道7,所述换热元件2设置在烟道保温层8内,换热元件2的流道进口与集汽罐I连通,流道出口与排污罐3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换热母管9和汇流母管10,所述换热母管9设置在烟道4上部且与集汽罐I连通,所述汇流母管10设置在烟道4下部且与排污罐3连通,所述换热元件2的流道进口与换热母管9连通,流道出口与汇流母管10连通;换热元件2的流道进口通过换热母管9与集汽罐I连通,流道出口通过汇流母管10与排污罐3连通,是为了便于废水的分配以及沉淀物的汇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补水管11,所述补水管11 一端与集汽罐I连通,另一端与排污罐3连通;废水在换热元件2的流道中流动时,水量因为蒸发而越来越小,设置补水管11可以从集汽罐I直接补充水量,提高换热元件2的蒸发效率。所述换热元件2可以为各种间壁式换热元件,比如换热板、换热管等。使用本实施例的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的废水蒸发工艺,经过预处理后的废水通过废水给水管道5通入集汽罐I中,集汽罐I中的废水通过换热母管9自流入换热元件2中,废水在换热元件2的流道中流动时,吸收烟道4中烟气的热量(通过烟道保温层8传递热量)蒸发成水蒸汽进入集汽罐1,集汽罐I中的水蒸汽通过排汽管道6排出,废水蒸发后剩余的沉淀物通过汇流母管10进入排污罐3,排污罐3底部的污泥通过排污管道7排出。实施例2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换热元件2的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元件2设置在烟道4内,废水在换热元件2的流道中流动时,直接吸收烟道4中烟气的热量蒸发成水蒸汽进入集汽罐I。在实际应用中,实施例I和实施例2的换热元件设置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搭配使用。本专利技术在烟道上设置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利用企业锅炉、烧结机、回转窑等系统的尾部排放烟气废弃的热量对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蒸发处理,蒸发后的水蒸汽重新利用或者排入大气,使企业不排放含有污染物的废水而是排放洁净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从而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目的。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已经 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汽罐(I)、换热元件(2)和排污罐(3),所述集汽罐(I)设置在烟道(4)上方,集汽罐(I)上分别设有废水给水管道(5)和排汽管道(6),所述排污罐(3)设置在烟道(4)下方,排污罐(3)底部设有排污管道(7),所述换热元件(2 )设置在烟道(4 )内或烟道保温层(8 )内,换热元件(2 )的流道进口与集汽罐(I)连通,流道出口与排污罐(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母管(9)和汇流母管(10 ),所述换热母管(9 )设置在烟道(4 )上部且与集汽罐(I)连通,所述汇流母管(10)设置在烟道(4)下部且与排污罐(3)连通,所述换热元件(2)的流道进口与换热母管(9)连通,流道出口与汇流母管(1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管(11),所述补水管(11) 一端与集汽罐(I)连通,另一端与排污罐(3 )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元件(2)为换热板或换热管。5.使用权利要求I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的废水蒸发工艺,其特征在于经过预处理后的废水通入集汽罐(I)中,集汽罐(I)中的废水自流入换热元件(2 )中,废水在换热元件(2)的流道中流动时,吸收烟道(4)中烟气的热量蒸发成水蒸汽进入集汽罐(1),集汽罐(I)中的水蒸汽通过排汽管道(6)排出,废水蒸发后剩余的沉淀物进入排污罐(3),排污罐(3)底部的污泥通过排污管道(7)排出。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及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包括集汽罐、换热元件和排污罐,所述集汽罐设置在烟道上方,集汽罐上分别设有废水给水管道和排汽管道,所述排污罐设置在烟道下方,排污罐底部设有排污管道,所述换热元件设置在烟道内或烟道保温层内,换热元件的流道进口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水零排放蒸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汽罐(1)、换热元件(2)和排污罐(3),所述集汽罐(1)设置在烟道(4)上方,集汽罐(1)上分别设有废水给水管道(5)和排汽管道(6),所述排污罐(3)设置在烟道(4)下方,排污罐(3)底部设有排污管道(7),所述换热元件(2)设置在烟道(4)内或烟道保温层(8)内,?换热元件(2)的流道进口与集汽罐(1)连通,流道出口与排污罐(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维国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