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应急迫降安全装置涉及橡胶涂覆织物承压制品,特别是一种直升机应急迫降安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气囊组、防护垫、充气垫、充气控制系统、气囊内压检测系统、气囊组固定组件、机身固定组件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填补了我国轮式着陆直升机应急迫降专用装置的空白,该装置结构简单、移动方便快捷、组装规范、目标醒目、全天候备用、防刺破、耐老化性能好、稳定性好、可反复多次使用,分段气囊组可适用于多种机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涂覆织物承压制品,特别是一种直升机应急迫降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轮式着陆直升机都要依靠自身起落架的施放来实现着陆。一旦控制起落架的电路或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或机械损坏,起落架施放不下来,机身直接落地是极不安全的。传统的辅助着陆方法是用一些轮胎临时铺垫地面,使机身着陆在具有一定弹性的轮胎上。但是,由于轮胎的外形和摆放方式的局限,直升机迫降时会因受力不均造成机身或机内人员的损伤,而且这种辅助着陆方式稳定性差,酿造事故的几率较大,检索国内外轮式着陆直升机的辅助着陆方法,除用轮胎临时铺垫地面的方法外未见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轮式着陆直升机应急迫降时能有一个稳定性好、安全性能得以保证的专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直升机应急迫降安全装置,它由气囊组、防护垫、充气垫、充气控制系统、气囊内压检测系统、气囊组固定组件、机身固定组 件组成,其中,气囊组由机头、机身、机尾三组叠摞气囊排列组成,叠摞的气囊间由尼龙搭扣粘接;防护垫分别置于各气囊组的顶、底两面,与相邻气囊间经尼龙搭扣粘接,经气囊组固定组件与地脚固定桩固定;充气控制系统由贮气缸、压力表、控制阀、输气软管组合件组成,贮气缸上设气源连通阀与气源连通,输气软管组合件一端经控制阀与贮气缸连通,另一端可与各气囊连通;气囊内压检测系统由检测压力表、排气阀、输气软管组合件组成,并呈三通式连接,输气软管组合件一端头设检测阀;气囊组固定组件由尼龙索带、长度调节卡、地脚连接环和防护垫连接环组成;机身固定组件由尼龙索带、长度调节卡、机身连接锁钩和地脚连接环组成。所述气囊为双面胶布粘结成型的软体受压容器,内设若干“工”字形拉筋,等距离连接上、下两平面,两平面的外表面设有尼龙搭扣,侧面设有充、排气两用阀。气囊由锦丝绸双面涂覆天然一氯丁并用橡胶混炼胶,硫化后冷粘成型的。其工作压力在15 30kPa。防护垫由气囊主体胶布经缝纫制成,内置厚度为10±2mm的高密度聚氨酯海绵板,外设目标标识、荧光反光带和连接环。本专利技术填补了我国轮式着陆直升机应急迫降专用装置的空白,该装置结构简单、移动方便快捷、组装规范、目标醒目、全天候备用、防刺破、耐老化性能好、稳定性好、可反复多次使用,分段气囊组可适用于多种机型。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气囊组局部剖示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由气囊组I、防护垫2、充气控制系统3、气囊内压检测系统4、气囊组固定组件5、机身固定组件6组成,其中7为压力表、8为连接软管组合件、9为地脚固定桩、10为排气阀、11为检测阀、12为目标标识、13为荧光反光带、14为气源连通阀、15为充排气两用阀、16为尼龙搭扣、17为“工”字形拉筋、18为控制阀。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制作的工艺步骤如下 I、气囊主体胶布的制备按《橡胶制品实用配方大全》第七章第三节中7-121配方制得混炼胶,经压延机在国产526锦丝绸的两面擦胶后,用鼓式硫化机按151°C、4m/h的硫化条件硫化制得。2、气囊内“工”字形拉筋的制备用气囊主体胶布经裁剪、冷粘并缝纫制得截面呈“工”字形的拉筋长条,依气囊的尺寸剪裁成单体拉筋(17)。3、气囊的成型在剪裁好的气囊主体胶布的底片上冷粘“工”字形拉筋(17),然后与上片冷粘固定“工”字形拉筋(17 ),并在气囊的囊侧冷粘固定充排气两用阀(15 ),再搭接边缝冷粘成型。4、尼龙搭扣(16)的粘结在已成型的气囊上、下两面周边分别相间粘贴尼龙搭扣(16)的子、母扣。5、防护垫(2)的成型在剪裁缝纫好的主体胶布袋内填充厚度为10±2mm的高密度聚氨酯海绵板,再封口缝纫安装气囊组固定组件(5)的连接环,并在另一面缝纫粘贴目标标识(12)和荧光反射带(13)。6、外购尼龙索带及五金件组合成气囊组固定组件(5 )和机身固定组件(6 )。7、充气控制系统(3)的组装将容积不小于16L,承压不低于15MPa的贮气缸固定在可移动平板车上,并在贮气缸上配置有控制阀(18)、气源连通阀(14)和压力表(7),控制阀(18)经软管组合件可与各气囊上的充排气两用阀(15)连接。8、气囊内压检测系统(4)的组装将多个压力表分别与排气阀(10)、检测阀(11)的三通式组合件排列固定在一个可移动的平板车上,其检测阀(11)的另一端用软管组合件与各气囊的充排气两用阀(15)可随时快速连通或拔掉截止。使用方法如下 在机场以外的迫降地使用时,先将充气控制系统(3)的贮气缸内压力贮备到15MPa。根据迫降机型确定各气囊组(I)的气囊叠摞个数,并排列好气囊组(I)的下防护垫(2),并在其上叠摞气囊,再将上防护垫(2 )标识朝上覆盖在各气囊组(I)的上方,接通充气控制系统(3 )向各气囊充气,待外观充盈后停止充气,打好地脚固定桩(9 ),连接气囊组固定组件(5 )并调整索带长度使上防护垫(2)水平,再开启控制阀(18)到工作压力范围内停止。届时用气囊内压检测系统(4)对各气囊的内部压力实施检测并调整内压基本一致后撤除。最后,固定机身固定组件(6)的地脚(9),待直升机降落在气囊组(I)上后,立即将机身固定组件(6)的锁钩与机身外挂钩锁牢。如在机场内固定一个迫降场地使用时,可事先预埋各气囊组固定组件(5)的地脚固定桩(9)和机身固定组件(6)的地脚固定桩(9),将装置全部置于迫降状态备用,并定期检测调整各气囊内压和各组件是否正常即可。权利要求1.直升机应急迫降安全装置由气囊组、防护垫、充气控制系统、气囊内压检测系统、气囊组固定组件、机身固定组件构成,其特征是所述气囊组由机头、机身、机尾三组叠摞气囊排列组成,叠摞的气囊间由尼龙搭扣粘结;防护垫分别置于各气囊组的顶、底两面,与相邻气囊间经尼龙搭扣粘结,经气囊组固定组件与地脚固定桩固定;充气控制系统由贮气缸、压力表、控制阀、输气软管组合件组成,贮气缸上设气源连通阀与气源连通;输气软管组合件一端经控制阀与贮气缸连通,另一端可与各气囊连通;气囊内压检测系统由检测压力表、排气阀、输气软管组合件组成,并呈三通式连接,软管组合件端头设检测阀;气囊组固定组件由尼龙索带、长度调节卡、地脚连接环和防护垫连接环组成;机身固定组件由尼龙索带、长度调节卡、机身连接锁钩和地脚连接环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直升机应急迫降安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囊是双面胶布粘结成型的软体受压容器,内设若干“工”字形拉筋,等距离连接上、下两平面,两平面的外表面设有尼龙搭扣,侧面设有充、排气两用阀。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直升机应急迫降安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囊由锦丝绸双面涂覆天然一氯丁并用橡胶混炼胶,硫化后冷粘成型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直升机应急迫降安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囊的工作压力为15 30kPao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直升机应急迫降安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防护垫由气囊主体胶布经缝纫制成,内置厚度为10±2mm的高密度聚氨酯海绵板,外设目标标识、荧光反光带和连接环。全文摘要直升机应急迫降安全装置涉及橡胶涂覆织物承压制品,特别是一种直升机应急迫降安全装置。本专利技术由气囊组、防护垫、充气垫、充气控制系统、气囊内压检测系统、气囊组固定组件、机身固定组件组成,本专利技术填补了我国轮式着陆直升机应急迫降专用装置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直升机应急迫降安全装置由气囊组、防护垫、充气控制系统、气囊内压检测系统、气囊组固定组件、机身固定组件构成,其特征是所述气囊组由机头、机身、机尾三组叠摞气囊排列组成,叠摞的气囊间由尼龙搭扣粘结;防护垫分别置于各气囊组的顶、底两面,与相邻气囊间经尼龙搭扣粘结,经气囊组固定组件与地脚固定桩固定;充气控制系统由贮气缸、压力表、控制阀、输气软管组合件组成,贮气缸上设气源连通阀与气源连通;输气软管组合件一端经控制阀与贮气缸连通,另一端可与各气囊连通;气囊内压检测系统由检测压力表、排气阀、输气软管组合件组成,并呈三通式连接,软管组合件端头设检测阀;气囊组固定组件由尼龙索带、长度调节卡、地脚连接环和防护垫连接环组成;机身固定组件由尼龙索带、长度调节卡、机身连接锁钩和地脚连接环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树发,周军,张亮,孙振军,孔波,牛继辉,周海云,李阳,张健伟,张廷勇,陈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橡集团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