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构造非常简单、即使扩大排气截面积也能够凝固熔融金属的压铸模用冷却排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铸模用冷却排气口冷硬固定件(1)和冷硬可动件(2)在相对面具有连续的波纹状的排气通路(3),所述冷硬固定件(1)和冷硬可动件(2)的内部至少分别埋设有热传导率高的金属块(4)、(5),成为使排气通路(3)的温度降低的构造。并且,在安装金属块(4)、(5)时,冷硬固定件(1)和冷硬可动件(2)的外表面(11)、(21)凹陷配置,并且可以在外周设有间隙(6)地安装金属块(4)、(5)以不接触冷硬固定件(1)和冷可动件(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铸模的冷却排气口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铸模的冷却排气口,其能够将熔融金属进入型腔所产生的气体有效地排出。
技术介绍
一般地在进行压铸铸造时,如果模具内部残存的空气或由于离型剂等而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卷入到熔融金属内部,那么将发生气泡等缺陷。当机械加工该铸造品时,由于气密性不良会产生泄露,并且在切削面上容易产生气孔等。为了解决这些缺点,有必要使用冷却排气口。该冷却排气口与模具的型腔连通,在成型时型腔内的空气或气体通过该冷却排气口向模具的外部排出,并且在流入型腔内的铝等熔融金属向模具外部流出之前,该冷却排气口使铝等固化。由此,能够得到所述空气或气体基本上全部排出且没有气孔的优良的成型品。另外,市售的现有冷却排气口是在由固定件和可动件构成的冷却装置的对立面上,设置一连续的波状的排气通路,该排气通路的间隙大多小于0.6mm。因此,为了熔融金属进入型腔时所产生的气体更有效率地向外部放出,提出了扩大冷却排气口的排气通路的间隙的方法。例如本案专利技术人在日本特愿2009-014930中提出了在山形状的排气通路入口侧和出口侧配置受压阀和闭锁阀的、且具有闭锁装置和开放装置的、且还具有给气装置的“压铸模用排气装置”;而且,在日本技术注册第3127031号中提出了对排气通路的截面形状进行设计的“冷却排气口”。但是,在上述的冷却排气口中,使用了受压阀、闭锁阀、闭锁装置、真空装置等,以及特殊的山形状,存在着结构复杂、价格高以及难以制作加工等缺陷。另外,作为扩大冷却排气口的排气通路的间隙的其他方法,还有日本特开2011-212693的“射出成型装置的排气构造”。该构造在内部具有冷却水能够流通的冷却室,并且冷却排气口由一面开放的箱形外壳(冷却排气口块)和在该箱形外壳的一表面设有的、表面及背面具有波形状的冷却板构成。其以冷却板的表面间隔规定间隙的方式,将所述冷却排气口相向靠合,从而构成排气通路。但是,在日本特开2011-212693中,当熔融金属流入冷却板的间隙中时,将被急速地高温加热,并且冷却板被冷却水急冷。在冷却板的内侧受到膨胀力的作用,在冷却板的外侧受到收缩力的作用,因此总的来说冷却板受到剪断应力的作用,而且冷却板及其周边处于反复膨胀和收缩的状态,特别是容易在焊接处产生龟裂。其结果是,冷却水从冷却板或其周边漏出,漏出的水会进入到型腔中,产生成型不足处或流痕等缺陷。而且,由于这种排气口构造复杂,零部件多,制品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非常简单、当熔融金属流经时内应力较小的压铸模的排气口,并且即使排气截面积增大也能使熔融金属得到凝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压铸模的冷却排气口,在冷硬固定件和冷硬可动件的相对面上具有连续的波纹状的排气通路,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冷硬固定件或者所述冷硬可动件的内部埋设有金属块,以降低所述排气通路的温度。上述技术方案中,冷硬固定件和冷硬可动件可以是动模和定模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独立的构件。冷却排气口的冷硬固定件和冷硬可动件在相对面上具有连续的波纹状的排气通路,所述冷硬固定件和冷硬可动件的内部中,至少分别埋设有热传导率高的金属块。由此,由于用热传导率高的金属块能够将排气通路的热向外部放热吸收,所以提高了排气通路的冷却效率,促进了流入冷却排气口中的铝等的熔融金属的固化。虽然是非常简单的构造,但能够使熔融金属凝固,能够进一步扩大排气通路的间隙,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气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压铸模的冷却排气口中,在所述冷硬固定件和所述冷硬可动件的外表面形成凹陷以配置所述金属块。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压铸模的冷却排气口中,冷硬固定件和冷硬可动件的外表面的凹陷的内壁面与金属块的周面形成间隙。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压铸模的冷却排气口中,所述冷硬固定件内部的金属块的靠近所述排气口的侧面与所述冷硬固定件接触,而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侧面与所述冷硬固定件形成间隙。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压铸模的冷却排气口中,所述冷硬可动件内部的金属块的靠近所述排气口的侧面与所述冷硬可动件接触,而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侧面与所述冷硬可动件形成间隙。优选的,在冷硬固定件和冷硬可动件的外表面设置凹陷结构的同时,金属块外周设有间隙地将金属块安装到冷硬固定件和冷硬可动件上。由此,冷却排气口的排气通路的温度能够从金属块的外表面以及周面有效地向外部放热,并且由于金属块的外周设有间隙而呈隔热的状态,所以不会吸收模具的热。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压铸模的冷却排气口中,所述金属块穿设有冷却通路。在金属块中穿设冷却通路,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有效率地向外部放热,因此能够扩大排气通路的间隙。热传导率高的金属块从排气通路吸收的热向空气中放热,而存留在金属块中的热将通过在冷却通路中循环的冷却水而有效率地冷却。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压铸模的冷却排气口中,所述金属块的热传导大于100W/m・K。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金属块的侧向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金属块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示意图;部分附图标记说明:冷硬固定件1、外表面11、冷硬可动件2、外表面21、排气通路3、金属块4、金属块5、间隙6、冷却通路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做出的,即,冷却排气口的冷硬固定件和冷硬可动件在相对面上具有连续的波纹状的排气通路,所述冷硬固定件和冷硬可动件的内部中,至少分别埋设有热传导率高的金属块,成为使排气通路的温度下降的构造。并且,在安装金属块时,优选冷硬固定件与冷硬可动件的外表面凹陷配置的同时,为了不接触冷硬固定件和冷硬可动件,在外周设有间隙地安装埋设金属块。而且,本专利技术所说的“热传导率高的金属”是指其热传导率在100W/m・K以上的金属,例如黄铜、锌、铝、铜、银或者它们的合金等。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视图。1是压铸模用SKD61等的工具钢制造的冷硬固定件,2是SKD61等的工具钢制造的冷硬可动件。在所述冷硬固定件1和冷硬可动件2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后述的金属块4、5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外表面11、21和右侧面开放。并且,在所述冷硬固定件1和冷硬可动件2上穿设有用于固定金属块4、5的安装孔。而且,所述金属块4、5紧贴的面的形状可以是图1所示的平面或图5所示波纹面。并且,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外表面11、21”,在图1的状态中,外表面11指的是上部表面,外表面21指的是下部表面,他们均指与外部接触的面。3是在冷硬固定件1和冷硬可动件2的相对面连续的波纹状的排气通路,该排气通路3与型腔连通。4、5是冷硬固定件1和冷硬可动件2的内部中埋设的铜制的长方体状的金属块,所述金属块4、5用于降低排气通路3的温度。作为所述金属块4、5,除了铜制以外,还可以是黄铜或铝等。并且,在金属块4、5的一侧也穿设有与所述冷硬固定件1和冷硬可动件2上穿设的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孔。而且所述金属块4、5的紧贴冷硬固定件1和冷硬可动件2的面,与冷硬固定件1和冷硬可动件2相一致,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平面或如图5所示的波形状。并且所述金属块4、5的上表面可以做成如图5所示的波形状,从而用于增大放热的表面积。另外,所述金属块4、5的形状根据冷硬固定件1和冷硬可动件2的形状而决定,所述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铸模的冷却排气口,在冷硬固定件和冷硬可动件的相对面上具有连续的波纹状的排气通路,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冷硬固定件或者所述冷硬可动件的内部埋设有金属块,以降低所述排气通路的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2.14 JP 2012-0292011.一种压铸模的冷却排气口,在冷硬固定件和冷硬可动件的相对面上具有连续的波纹状的排气通路,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冷硬固定件和所述冷硬可动件的内部埋设有金属块,以降低所述排气通路的温度;在所述冷硬固定件和所述冷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沅材,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模具贸易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