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智能灭火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016795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8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智能灭火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用于检测发动机舱内温度值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舱内烟雾浓度值的烟雾传感器,基于检测值确定是否报警或灭火的控制器。当传感器所检测的数值超过预设数值时,控制器确定发出报警或灭火指令。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发动机着火进行准确、有效、安全灭火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智能灭火系统和方法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内智能灭火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汽车起火现象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由于蓄电池和保险丝都在发动机舱内,火患多从发动机舱内燃起。在发动机舱着火时,其温度会瞬间达到100摄氏度,手部接触会引起严重烫伤;即使勉强打开发动机舱盖,也会加快空气对流,导致灭火难度加大。因此发动机舱起火时,驾驶员只能将灭火器对 准机盖冒烟部位喷射。这无异于“屋内着火,屋外泼水”,效果自然不如人意。当前市场上的汽车均没有安装发动机舱内智能灭火系统。与此相关的专利申请也大多存在误报率高、灭火执行装置精度和覆盖率低、安全性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智能灭火系统和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对发动机舱着火进行准确预报、有效灭火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智能灭火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舱内温度值;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舱内烟雾浓度值;控制器,基于温度检测值和/或烟雾浓度检测值确定是否报警或灭火;其中在温度检测值和/或烟雾浓度检测值超出预设报警温度检测值和/或烟雾浓度检测值时,控制器确定发出报警指令;如果温度检测值和/或烟雾浓度检测值继续升高,达到预设的灭火温度检测值和/或烟雾浓度检测值时,控制器确定发出灭火指令。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汽车智能灭火系统针对报警、灭火两种情况进行处理,上述预设的报警温度值低于预设的灭火温度值,预设的报警烟雾浓度值低于预设的灭火烟雾浓度值。这样根据情况不同先后触发报警和灭火指令,不但可以在紧急时刻自动灭火,还可以预先提示驾驶员检查发动机舱状况,及时排除引起报警的起火或者非起火因素,减少驾驶员因传感器受非火灾因素影响误判而遭受的损失。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智能灭火系统还包括灭火执行装置,所述灭火执行装置基于来自控制器的灭火指令,对发动机舱内部自动执行灭火动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汽车智能灭火系统的灭火执行装置包括灭火器瓶、耐高温管、喷嘴,其中所述灭火器瓶固定在汽车底盘上,所述喷嘴设置在发动机舱内并对准发动机舱易燃部位;且所述灭火器瓶经由所述耐高温管与喷嘴相连。其中,耐高温管由耐高温材料制成,优选为由陶瓷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此灭火执行装置有以下优点将喷嘴设置在发动机舱内并对准发动机舱易燃部位,可以有效、快速地灭火;灭火器瓶固定在汽车底盘上,不会占用发动机或汽车其他部位的空间,且不易从汽车外部看到灭火器,起到一定的美观效果;耐高温管使用耐高温材料制成,使得其不会在灭火过程中在高温下熔化,从而避免了灭火剂喷射中断的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汽车智能灭火系统的灭火执行装置还包括多向接头,其中所述灭火器瓶经由所述多向接头与多个喷嘴相连。多向接头连接多个喷嘴,使得喷嘴的喷射范围可以最大程度地覆盖发动机舱内的各个易燃部位。在一个实施例中,汽车智能灭火系统的控制器确定发出灭火指令时,控制器还发出断油指令,经由CAN总线传输断油信号给发动机控制单元(EMS),发动机控制单元执行停止油泵和喷油嘴的喷油指令,避免为火提供燃料,以防油助火势。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发出灭火指令的同时,发出车门解锁指令,,并通过CAN总线传输给车身控制器(BCM),车身控制器执行车门解锁指令,以方便车内人员逃生;因为现在大部分车型都有碰撞解锁功能,但对火灾时车门无法开启的问题未加注意,尤其是对 客车火灾时的车门开启问题未加注意。此项技术方案首先使驾驶员或乘客能在起火的第一时间离开危险区域,为其远离危险争取了宝贵时间;其次也避免了汽车起火时驾驶员、乘客被困在车中的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器优选为集成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⑶)上,以便有效利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本身的控制功能。因为现在的ACU本身就可以实现碰撞后进行断油控制,无需再为实现断油而多增加一个控制单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智能灭火方法,包括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发动机舱内温度值;通过烟雾传感器检测发动机舱内烟雾浓度值;基于温度检测值和/或烟雾浓度检测值确定是否报警或灭火,其中当所述温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报警温度值和/或所述烟雾浓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报警烟雾浓度值时,发出报警指令;且当所述温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灭火温度值和/或所述烟雾浓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灭火烟雾浓度值时,发出灭火指令。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智能灭火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灭火执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智能灭火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阐述。图I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智能灭火系统,此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101,用于检测发动机舱内温度值;烟雾传感器102,用于检测发动机舱内烟雾浓度值;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设置在发动机舱内适宜的位置,例如烟雾传感器位于发动机左右纵梁上或前围板处;控制器103,基于温度检测值或烟雾浓度检测值确定是否报警、灭火;执行装置104,接收控制器103指令,进行报警、灭火。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在确定灭火时,还发出断油和/或自动开启车门锁的指令。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当所述温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报警温度值或所述烟雾浓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报警烟雾浓度值时,控制器103确定发出报警指令,执行装置104执行报警指令;且当所述温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灭火温度值或所述烟雾浓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灭火烟雾浓度值时,控制器103确定发出灭火指令,执行装置104执行灭火指令。可选择地,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器发出报警或灭火指令的条件也可以是温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报警温度值且烟雾浓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报警烟雾浓度值。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智能灭火系统的灭火执行装置,其根据控制器103发出的灭火指令执行灭火操作;所述执行装置104包括灭火器瓶301、锥形接头302、大耐高 温管303、喷嘴304、小耐高温管305、三向接头306。灭火器瓶301固定在底盘上面,其瓶口连接锥形接头302较宽一端,锥形接头302较窄一端连接大耐高温管303任意一端,大耐高温管303未与锥形接头302相连的一端连接三向接头306任一端,三向接头306未与大耐高温管303相连的两端各与一个小耐高温管305任意一端连接,小耐高温管305未与三向接头306连接的一端连接喷嘴304,小高温管305布置在发动机舱易燃位置,喷嘴304设置在发动机舱内。当控制器103基于温度传感器101或烟雾传感器102的检测值确定发出灭火指令时,灭火剂从灭火器瓶301沿大耐高温管303进入小耐高温管305,从喷嘴304喷出,直接喷射到机舱易燃部位,从而达到在不打开发动机机舱盖的情况下有效灭火的技术效果。此实施例中,三向接头306也可以替换为其他的多向接头,如四向接头,此时小高温管305和喷嘴304的数目也应与多向接头相适应。灭火器瓶301 口与大耐高温管303还可以不用锥形接头302连接而直接通过螺纹拧紧连接。图4给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智能灭火系统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舱内温度值;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舱内烟雾浓度值;控制器,基于温度检测值和/或烟雾浓度检测值确定是否报警或灭火;其中当所述温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报警温度值和/或所述烟雾浓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报警烟雾浓度值时,控制器确定发出报警指令;且当所述温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灭火温度值和/或所述烟雾浓度检测值超过预设的灭火烟雾浓度值时,控制器确定发出灭火指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民宋超刘卫国周大永闫丹丹刘颖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