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5814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机构,包括滑道和支架总成,该滑道固定在车身上,该支架总成一端可滑动固定在滑道上,另一端与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固定相连,该支架总成在其两端之间还设置有转动式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传统灭火器安装支架一旦焊接完成后,其安装位置及喷射角度都固定死而导致喷射不准或干涉的问题,从而具有可调整性强和普遍适用性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舱灭火装置的安装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ー种客车发动机舱脉冲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机构
技术介绍
虽然客车发动机舱脉冲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设计在设计时一般被归结为电气设计,但是由于其涉及车身、底盘以及电气三个系统的设计,很容易在实际设计中被人们所忽视,另外此处设计也并未形成设计规范。传统的布置设计是将灭火器支架固定焊接在车身上,但是对于客车其采用定制化设计,由于发动机舱具有较多变化,故经常会发生灭火器喷射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或者常发生在中型、小型客车的灭火器因空间狭小布置困难而与某个部件相干涉的现象,如此则需 进行整改,浪费了巨大的工作量。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在安装灭火装器时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机构,其克服了定制设计所带来的问题,井能让灭火装置准确喷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机构,其中,包括滑道和支架总成,该滑道固定在车身上,该支架总成一端可滑动固定在滑道上,另一端与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固定相连,该支架总成在其两端之间还设置有转动式结构。进ー步,该支架总成还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该上支架可滑动固定在滑道上,该下支架与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固定相连,该上支架还形成有第一左臂板和第一右臂板,该下支架还对应形成有第二左臂板和第二右臂板,该第一左臂板和第一右臂板上均在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基本侧孔以及至少两个调整侧孔,每ー调整侧孔与基本侧孔之间的间距为定值;该第二左臂板和第二右臂板上则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与基本侧孔对应而由ー连接组件连接,该第二连接孔与一个调整侧孔对应而亦由ー连接组件连接。进一歩,该连接组件为螺接相连的沉头螺钉以及螺母。进ー步,该滑道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该上支架上还形成有第一安装孔,该第一安装孔与安装槽之间通过沉头螺钉和螺母而固定相连。进一歩,该下支架上还形成有用于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固定在下支架上的第二安装孔。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机构,其通过设置有滑道,能让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可以实现横向移动,而通过将支架总成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转动式结构,则可以实现旋转与调整喷射角度。如此,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解决传统灭火器安装支架一旦焊接完成后,其安装位置及喷射角度都固定死而导致喷射不准或干渉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涉及ー种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机构应用在车身上时的整体示意图;图IA为图I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IB为图IA中B部的放大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安装机构与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组装时的示意图;图2A为图2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滑道的示意图;图3A为图3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上支架的示意图;图4A为图4的左视图;图4B为图4的俯视图;图5为图2中下支架的示意图;图5A为图5的左视图;图5B为图5的俯视图。图中安装机构100滑道I安装槽11上支架2第一左臂板21第一右臂板 22基本侧孔23调整侧孔24第一安装孔25下支架3第二左臂板31第二右臂板 32第一连接孔33第二连接孔 34第二安装孔35连接组件4灭火装置200车身3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歩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I至图5B所示,其示出的为本技术涉及的ー种安装机构100与干粉自动灭火装置200之间组配,并还包括与车身300相互组接的完整示意图。该安装机构100用于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200组装在车身300上,该安装机构100包括滑道I和支架总成,该滑道I固定在车身300上,具体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该支架总成则一端可滑动固定在滑道I上,另一端与干粉自动灭火装置200固定相连,该支架总成在其两端之间还设置有转动式结构。作为该转动式结构的ー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支架总成还包括上支架2和下支架3,该上支架2可滑动固定在滑道I上,该下支架3与干粉自动灭火装置200固定相连,该上支架2还形成有第一左臂板21和第一右臂板22,该下支架3还对应形成有第二左臂板31和第二右臂板32。该第一左臂板21和第一右臂板22上均在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基本侧孔23以及至少两个调整侧孔24,每ー调整侧孔24与基本侧孔23之间的间距为定值;该第二左臂板31和第二右臂板32上则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3和第二连接孔34,该第一连接孔33与基本侧孔23对应而由一连接组件4连接,该第二连接孔34与ー个调整侧孔24对应而亦由ー连接组件4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组件4为螺接相连的沉头螺钉以及螺母。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该转动式结构的实现方式还有很多,具体则不一一描述。这样,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滑道I,就可以让干粉自动灭火装置200实现横向移动,而通过将支架总成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转动式结构,就可以实现旋转与调整喷射角度。如此,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解决了传统灭火器安装支架一旦焊接完成后,其安装 位置及喷射角度都固定死,从而导致喷射不准或干渉的问题;即本技术具有可调整性强、普遍适用性高的特点。作为该滑道I与支架总成之间可滑动固定连接的ー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滑道I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11,该上支架2上还形成有第一安装孔25,该第一安装孔25与安装槽11之间选择好具体位置后,就可以通过沉头螺钉和螺母而固定相连。另外,作为该支架总成与灭火装置200之间的ー种具体连接方式,该下支架3上还形成第二安装孔35,该第二安装孔35可以用于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200固定在下支架3上。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道和支架总成,该滑道固定在车身上,该支架总成一端可滑动固定在滑道上,另一端与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固定相连,该支架总成在其两端之间还设置有转动式结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总成还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该上支架可滑动固定在滑道上,该下支架与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固定相连,该上支架还形成有第一左臂板和第一右臂板,该下支架还对应形成有第二左臂板和第二右臂板,该第一左臂板和第一右臂板上均在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基本侧孔以及至少两个调整侧孔,每一调整侧孔与基本侧孔之间的间距为定值;该第二左臂板和第二右臂板上则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与基本侧孔对应而由一连接组件连接,该第二连接孔与一个调整侧孔对应而亦由一连接组件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组件为螺接相连的沉头螺钉以及螺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滑道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该上支架上还形成有第一安装孔,该第一安装孔与安装槽之间通过沉头螺钉和螺母而固定相连。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下支架上还形成有用于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固定在下支架上的第二安装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干粉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道和支架总成,该滑道固定在车身上,该支架总成一端可滑动固定在滑道上,另一端与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固定相连,该支架总成在其两端之间还设置有转动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强龚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