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1552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7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条状本体,第一条状本体具有一弯角,并定义第一条状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条状本体,第二条状本体具有一弯角,并定义第二条状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与第四端;该第一端与该第四端通过至少一第一锁固单元连接,该第二端与该第三端通过至少一第二锁固单元连接,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并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在朝向该容置空间的内侧形成有一组定位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包覆电子装置边缘的保护壳。
技术介绍
由于触控屏幕的便利性,各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键盘就被取而代之,使得携带式电子装置更加轻薄,便于携带,例如时下流行之触控计算机或是触控手机。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其表面容易受到桌面的磨损破坏,对于动辄数千元至数万元的电子装置,虽不影响其功能执行,但造成了美观问题。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保护套以皮革材质或是硬板包覆布革制成,其将携带式电子装置大面积的包覆,而达到避免与桌面直接接触的目的。其缺点在于增加了携带时的重量与体积,使得携带更加不易。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中另外一种常见的保护套的框架90,包括一Π型架91与一横条架92,于该横条架92的两端利用锁固元件93与该π型架91进行结合,用以使电子装置被夹持于该π型架91与该横条架92之间。其中,装设该电子装置的方法是将电子装置先滑入该π型架91内,再将该横条架92锁合于对应的位置;但是,由于此种框架90与电子装置的厚度完全相同或是略小,才能达到稳固夹持所产生的保护作用,也因此使得电子装置在滑入该π型架91的过程中,将会摩擦毁损电子装置表壳,况且,以目前的制造方式,该π型架91在成型之后,其开口处会微向内缩,将对滑入的电子装置造成更大的摩擦力,使表壳产生更深的刮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不会在与保护壳结合的过程中造成刮痕,并可使该电子装置平放于桌面时仍与桌面保持一距离,使得该电子装置的表壳不会与桌面摩擦产生刮痕的电子装置的保护壳。本技术仅包覆电子装置周围,因此重量远低于传统皮革式的保护套,亦不增加携带上的负担。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条状本体,第一条状本体具有一弯角,并定义第一条状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条状本体,第二条状本体具有一弯角,并定义第二条状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与第四端;该第一端与该第四端通过至少一第一锁固单元连接,该第二端与该第三端通过至少一第二锁固单元连接,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并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在朝向该容置空间的内侧形成有一组定位装置。优选地,本技术上述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中,该第一锁固单元包括一个形成在该第一端或第四端的第一锁固槽、一个形成在该第四端或第一端的第一锁固埠,以及一个使该第一锁固埠与该第一锁固槽螺合的第一锁固元件。优选地,本技术上述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中,该第二锁固单元包括一个形成在该第二端或第三端的第二锁固槽、一个形成在该第三端或第二端的第二锁固埠,以及一个使该第二锁固埠与该第二锁固槽螺合的第二锁固元件。优选地,本技术上述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中,第一锁固单元和第二锁固单元为卡扣连接型态的卡制件。优选地,本技术上述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中,该第一端凹设有第一凹槽,该第四端设有第一凸块,该第一凸块可插入该第一凹槽,使该第一锁固埠自该第一端经该第一凹槽螺入该第一凸块形成连接;该第三端凹设有第二凹槽,该第二端设有第二凸块,该第二凸块可插入该第二凹槽,使该第二锁固埠自该第三端经该第二凹槽螺入该第二凸块形成连接。优选地,本技术上述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中,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总长度相同,且第一架体的弯角与第二架体的弯角的位置相同。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非呈Π字型,因此在置入电子装置时,将不会让电子装置的表壳产生磨损。再者,当置放于桌上时,其表壳未直接碰触桌面,故可防止被桌面刮伤。另外,本技术可进一步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具有相同的长度与弯角,故在制作过程中,仅需开设一种模具,并再配合二次加工形成该定位装置(如CNC等加工方式),相较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保护壳,降低了制造成本(上述之保护壳需开设二种模具)。附图说明图I为常见的保护壳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结合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结合电子装置置放于桌面时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简易变换弯角位置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简易变换弯角位置的组装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组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11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卡制件示意图。其中10为第一架体;11为第一条状本体;12为第一定位装置;111为弯角;112为第一端;112A为第一凹槽;113为第二端;113A为第二凸块;114为第一锁固槽;115为穿孔;116为吸震垫;117为卡制件;118为第一锁固埠;20为第二架体;21为第二条状本体;22为第二定位装置;211为弯角;212为第三端;212A为第二凹槽;213为第四端;213A为第一凸块;214为第二锁固槽;215为穿孔;216为吸震垫;217为接合锁固装置;218为第二锁固埤;30为第一锁固元件;40为第二锁固元件;50为容置空间;E为电子装置;90为框架;91为π型架;92为横条架;93为固锁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2-3所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包括一第一架体10与一第二架体20。该第一架体10包括一第一条状本体11与一第一定位装置12,该第一条状本体11设有一弯角111,并定义该第一条状本体11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112与一第二端113,该第一定位装置12沿该第一条状本体11的内侧设置,其两端分别位于该第一端112与该第二端113。该第二架体20包括一第二条状本体21与一第二定位装置22,该第二条状本体21设有一弯角211,并定义该第二条状本体21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三端212与一第四端213,该第二定位装置22沿该第二条状本体21的内侧设置,其两端分别位于该 第三端212与该第四端213。利用至少一第一锁固元件30接合整个锁固单元,连结第一端112与该第四端213;利用至少一第二锁固元件40接合整个锁固单元,连结该第二端113与该第三端212,使该第一条状本体11与该第二条状本体21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50。如图4-5所示,藉由该第一架体10与该第二架体20所围绕形成的该容置空间50、该第一定位装置12与该第二定位装置22来夹置电子装置E,以保护该电子装置E的外壳。在置入电子装置E的过程中,无需有滑入的动作,仅需直接靠置,故使电子装置E不会在与保护壳结合的过程中造成刮痕。又,如图6所示,当被本实施例所包覆的电子装置E平放于桌面时,仍与桌面保持一距离,因此该电子装置E的表壳不会有与桌面摩擦产生刮痕的机会。另外,本实施例的保护壳仅包覆该电子装置之周围,因此所增加的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条状本体,第一条状本体具有一弯角,并定义第一条状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条状本体,第二条状本体具有一弯角,并定义第二条状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与第四端;该第一端与该第四端通过至少一第一锁固单元连接,该第二端与该第三端通过至少一第二锁固单元连接,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并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在朝向该容置空间的内侧形成有一组定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大忠利瓦伊杰
申请(专利权)人:艺思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