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绕线支架及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358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6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绕线支架及变压器,变压器绕线支架包括绕线部、一次侧挡墙和二次侧挡墙,绕线部内具有贯穿通道,绕线部外用于绕设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一次侧挡墙形成于该绕线部上,一次侧挡墙在邻近绕线部的一端形成有一次侧底壁,该一次侧底壁上设有至少两个一次侧倾斜理线槽,该一次侧倾斜理线槽与次级绕组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20°-45°;二次侧挡墙形成于该绕线部上。变压器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压器绕线支架。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压器绕线支架在绕设各个绕组过程中,不必在绕线管的一次侧和/或二次侧贴反折绝缘胶布,绕线非常方便,故能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及原成本,并能大幅度提高绕线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绕线支架以及具有该种绕线支架的变压器。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现有的变压器绕线支架包括具有贯穿通道的绕线部12、形成于该绕线部12 —端的基座部11,以及均形成于该绕线部12另一端并彼此相背布置的一次侧挡墙20和二次侧挡墙30。一次侧挡墙20包括一次侧主板部21、分别形成于一次侧主板部21左右两侧的一次侧左壁22和一次侧右壁23、形成于一次侧主板部21前面的一次侧理线部24,其中一次 侧理线部24的顶部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一次侧引脚,一次侧理线部24前面形成有若干条竖直的一次侧理线槽241,一次侧理线槽241朝向前方。若干个一次侧引脚依次为一次侧第一引脚I、一次侧第二引脚2、一次侧第三引脚3、一次侧第四引脚4、一次侧第五引脚5。二次侧挡墙30的结构与二次侧基本相同,包括二次侧主板部31、分别形成于二次侧主板部31左右两侧的二次侧左壁32和二次侧右壁33、形成于二次侧主板部31后面的二次侧理线部34、形成于二次侧理线部34的顶部的二次侧第一引脚6、二次侧第二引脚7、二次侧第三引脚8、二次侧第四引脚9、二次侧第五引脚10,二次侧理线部34后面形成有设有朝向后方的若干条竖直的二次侧理线槽341,二次侧理线槽341朝向后方。如图2所示,使用上述现有的变压器绕线支架的绕线操作包括如下步骤一、缠绕第一初级绕组26 :首先要在绕线部12的二次侧邻近二次侧挡墙30处贴第一层反折绝缘胶布40,缠绕完成第一初级绕组26后,再将第一层反折绝缘胶布40折回包覆第一初级绕组26的邻近二次侧挡墙30的部分,然后再贴第一层间绝缘胶布50。二、接着,缠绕第一次级绕组36 :在绕线部12的一次侧邻近一次侧挡墙20处贴第二层反折绝缘胶布60,缠绕完成第一次级绕组36后,再将第二层反折绝缘胶布60折回包覆第一次级绕组36的邻近一次侧挡墙20的部分,然后再贴第二层间绝缘胶布70。三、接下来,缠绕第二初级绕组27和第三初级绕组28 :同样需要先在二次侧贴第三层反折绝缘胶布80,缠绕完成第二初级绕组27后,贴第三层间绝缘胶布90 ;接着缠绕第三初级绕组28,再将第三层反折绝缘胶布80折回包覆第二初级绕组27、第三初级绕组28的邻近二次侧挡墙30的部分,最后贴第四层间绝缘胶布100。四、理线将第一初级绕组26缠绕的起始线和终止线分别压入相应的理线槽,并分别与一次侧第二引脚2、一次侧第三引脚3电连接;将第一次级绕组36的起始线和终止线分别压入相应的理线槽,并分别与二次侧第二引脚7、二次侧第四引脚9电连接;第二初级绕组27的起始线和终止线分别压入相应的理线槽,并分别与一次侧第二引脚2、一次侧第一引脚I电连接;第三初级绕组28的起始线和终止线分别压入相应的理线槽,并分别与一次侧第四引脚4、一次侧第五引脚5电连接。由上述的绕线作业可以看出,使用传统的变压器绕线支架绕线,各个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在绕线部12绕制完成后的各个起始线、终止线直接进入相应的一次侧理线槽241、二次侧理线槽341而电连接到各相应的引脚上,所以各个起始线、终止线与绕组横截面(相当于每匝绕线所在的平面,或者与绕组中心线垂直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45°,有的甚至呈90°的十字交叉。为防止各绕线的绝缘层被破坏造成短路,安规要求当各绕组的起始线、终止线与绕组横截面大于45°时必须增加其它绝缘材料来隔离,如增加套管、绝缘胶布等。因此,上述绕线过程需要贴覆三层反折绝缘胶布第一层反折绝缘胶布40、第二层反折绝缘胶布60、第三层反折绝缘胶布80。由于变压器绕线支架的结构限制,贴反折绝缘胶布处的空间狭小,贴覆绝缘胶布的操作非常困难,而且也很难贴平整,而在不平整的表面上绕线也不好排线,员工作业时总是需要反复按压或者摊平反折绝 缘胶布,这严重影响了作业效率,无形中增加了人工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原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方便的变压器绕线支架。于是,本技术的一种变压器绕线支架,包括绕线部、一次侧挡墙和二次侧挡墙,绕线部内具有贯穿通道,绕线部外用于绕设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一次侧挡墙形成于该绕线部上,所述一次侧挡墙在邻近所述绕线部的一端形成有一次侧底壁,该一次侧底壁上设有至少两个一次侧倾斜理线槽,该一次侧倾斜理线槽与所述次级绕组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20° -45° ;二次侧挡墙形成于该绕线部上。根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所述至少两个一次侧倾斜理线槽互相平行布置或者对称布置。所述一次侧倾斜理线槽的深度大于初级绕线的直径。根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所述二次侧挡墙在邻近所述绕线部的一端形成有二次侧底壁,该二次侧底壁上设有至少两个二次侧倾斜理线槽,该二次侧倾斜理线槽与所述初级绕组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20° -45°。所述二次侧倾斜理线槽的深度大于次级绕线的直径。根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所述至少两个二次侧倾斜理线槽平行布置或者对称布置。根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还包括形成于该绕线部的底端部的基座部;所述一次侧挡墙和所述二次侧挡墙分别形成于所述绕线部的顶端部。根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所述一次侧挡墙和所述二次侧挡墙相背布置。根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所述一次侧挡墙包括一次侧主板部、形成于该一次侧主板部一次侧理线部以及形成于该一次侧理线部的若干个一次侧理线槽,其中所述一次侧底壁形成于所述一次侧主板部的底端部,在所述一次侧理线部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一次侧引脚。根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所述一次侧挡墙还包括分别形成于该一次侧主板部左右两侧的一次侧左壁和一次侧右壁。根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所述二次侧挡墙包括二次侧主板部、形成于该二次侧主板部的二次侧理线部以及形成于该二次侧理线部的若干个二次侧理线槽,其中所述二次侧底壁形成于所述二次侧主板部的底端部,在所述二次侧理线部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二次侧引脚。根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所述二次侧挡墙还包括分别形成于该二次侧主板部左右两侧的二次侧左壁和二次侧右壁。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变压器绕线支架,包括绕线部、一次侧挡墙和二次侧挡墙,其中绕线部内具有贯穿通道,绕线部外用于绕设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一次侧挡墙形成于该绕线部上;二次侧挡墙形成于该绕线部上,所述二次侧挡墙在邻近所述绕线部的一侧形成有二次侧底壁,该二次侧底壁上设有至少两个二次侧倾斜理线槽,该二次侧倾斜理线槽与所述初级绕组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20° 45°。本技术提供的变压器,包括本技术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支架、绕设在所述变压器绕线支架的绕线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以及部分设置于所述绕线部的贯穿通道内的铁芯组。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变压器绕线支架及变压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在一次侧挡墙的邻近绕线部的一端形成有与次级绕组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20° -45°的一次侧倾斜理线槽,或者在二次侧挡墙的邻近绕线部的一端形成有 与初级绕组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20° -45°的二次侧倾斜理线槽,当绕设绕组时,各个绕组的起始线和终止线分别先沿着一次侧倾斜理线槽或二次侧倾斜理线槽走线,因此,各个绕组的起始线和终止线与初级绕组横截面或次级绕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所以,使用本技术的变压器绕线支架在绕设各个绕组过程中,不必在绕线管的一次侧和/或二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绕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部(12),其内具有贯穿通道(121),其外用于绕设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一次侧挡墙(20),形成于该绕线部(12)上,所述一次侧挡墙(20)在邻近所述绕线部(12)的一端形成有一次侧底壁(25),该一次侧底壁(25)上设有至少两个一次侧倾斜理线槽(251),该一次侧倾斜理线槽(251)与所述次级绕组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20°?45°;二次侧挡墙(30),形成于该绕线部(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星邹金龙张菊英徐月朗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