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材热轧卷取机、冷轧开卷机卷轴双行程胀缩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1327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材热轧卷取机、冷轧开卷机卷轴双行程胀缩缸装置设计是由回转缸(1)和胀缩缸(3)组成,其内设计有三条油路并设置三处油腔,大、小活塞截面面积不等构成双行程,初始位置时小活塞(5)上的活塞杆(7)带动卷筒内部的拉杆使卷筒直径处于最小闭合状态,若实施第一次胀径,油路1、3进油,回转缸A、C腔进油,B腔油经油路2回油,小活塞移动一行程L后抵住大活塞(4)停止,活塞杆拉动卷筒内部的拉杆移动行程L,完成第一次涨径;第二次涨径,回转缸C腔进油,A,B腔回油,小活塞和大活塞同时移动行程L′,活塞杆也移动行程L′完成第二次涨径;缩径时,回转缸A,B腔进油,C腔回油,大、小活塞分别移动到初始位停止,完成缩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板带材轧机开巻巻取装置
,尤其涉及到一种带材热轧 巻取机、冷轧开巻机巻轴双行程胀縮缸装置。
技术介绍
在带材热轧巻取机巻取过程中,由于随着温度的下降带材发生冷縮,巻层 间会出现间隙,进而产生打滑,严重影响带材表面质量;原有的热轧巻取机巻 轴胀縮油缸为一级胀縮,无法解决这一难题。在带材冷轧轧制生产过程中,由于来料规格不等,往往需要一台冷轧开巻 机能够适应多种不同规格的带巻,尤其是不同巻材内径的巻材,由于传统的冷 轧开巻机巻轴胀缩油缸为一级胀縮,同样也无法解决这一难题。上述两种胀縮缸只有两油路, 一个进油, 一个回油, 一个活塞,只能实现 一次胀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材热轧巻取机、冷轧开巻机巻轴双 行程胀縮缸装置,该装置具有双行程、三条油路,采用大、小两个活塞相互动 作,使其大活塞作为一个中间停位挡块产生中间停位,可使巻筒胀径两次,有 效解决热轧巻取打滑问题和冷轧开巻不同规格巻材的难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带材热轧巻取机、冷轧开巻机巻轴双行程胀縮缸装置设计是由回转缸和胀缩缸两部分共同组成,其内设计有三条油路并在回转缸上设置三处油腔, 三处油腔与回转芯杆所设置的油路一一对应,胀縮缸内的活塞分为大、小两个 截面面积不等的活塞并构成双行程,当大、小两个活塞分别处于胀缩缸两端作 为初始位置时,小活塞上所设置的活塞杆带动巻筒内部的拉杆使巻筒直径处于最小闭合状态,此时若实施第一次胀径,油路l、 3进油,回转缸A、 C腔进油, B腔油经油路2回油,小活塞移动一行程L后抵住大活塞停止,活塞杆拉动巻 筒内部的拉杆移动行程L,完成第一次涨径;第二次涨径,回转缸C腔进油,A, B腔回油,小活塞和大活塞同时移动行程L',活塞杆带动巻筒内部的拉杆也移 动行程L',完成第二次涨径;缩径时,回转缸A, B腔进油,C腔回油,大、 小活塞分别移动到初始位停止,带动巻筒内部的拉杆使巻筒直径处于最小闭合 状态完成縮径。所述的带材热轧巻取机、冷轧开巻机巻轴双行程胀缩缸装置,其回转缸内 设置的回转芯杆通过螺栓固定在胀縮缸一侧,回转缸不同位置依次排列有A、B、 C三处油腔,该三处油腔与回转芯杆所设置的三条油路一一对应,其中A腔与 回转芯杆的油路1联通,油路1穿过胀縮缸直通到大活塞左侧,B腔与回转芯 杆的油路2联通,油路2与胀縮缸所设置的油路通道到达大活塞右侧,C腔与 回转芯杆的油路3联通,油路3与胀縮缸所设置的油路通道到达小活塞右侧; 大、小活塞具有不同的截面面积,共同安装在胀缩缸内,其中大活塞与胀縮缸 一端面预留行程L',小活塞在胀縮缸内预留行程L,并在小活塞上通过螺母联 接有活塞杆,活塞杆联接巻筒内部的拉杆,使巻筒胀径和縮径。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1) 将胀缩缸内部一个活塞改变为截面面积大小不等的两个分离的大、小活 塞,实现了双行程,大、小两个活塞相互动作,使其大活塞作为一个中间停位挡 块产生中间停位,可使巻筒胀径两次,有效解决热轧巻取打滑问题和冷轧开巻 不同规格巻材的难题。2) 改变了回转缸油路进出口位置和数量,进一步实现大、小活塞的不同动作。3)通过改变油路进出逻辑关系,实现油缸有效活塞两级伸缩,从而带动巻 筒两级胀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l中1—回转缸;2—回转芯杆;3—胀缩缸;4—大活塞;5—小活塞; 6—螺母;7—活塞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带材热轧巻取机、冷轧开巻机巻轴双行程胀縮缸装 置,其回转缸(1)内设置的回转芯杆(2)通过螺栓固定在胀縮缸(3)—侧,回转 缸(1)不同位置依次排列有A、 B、 C三处油腔,该三处油腔与回转芯杆(2)所设 置的三条油路一一对应,其中A腔与回转芯杆(2)的油路1联通,油路l穿过胀 縮缸(3)直通到大活塞(4)左侧,B腔与回转芯杆(2)的油路2联通,油路2与胀 縮缸(3)所设置的油路通道到达大活塞(4)右侧,C腔与回转芯杆(2)的油路3联 通,油路3与胀縮缸(3)所设置的油路通道到达小活塞(5)右侧;大、小活塞(4、 5)具有不同的截面面积,共同安装在与之对应的胀縮缸(3)内,其屮大活塞(4) 与胀縮缸(3)—端面预留行程L、小活塞(5)在胀縮缸内预留行程L,并在小活 塞(5)上通过螺母(6)联接有活塞杆(7),活塞杆(7)联接巻筒内部的拉杆,使巻筒 胀径和縮径。工作时,大、小两个活塞(4、 5)分别处于胀縮缸(3)两端作为初始位置时, 小活塞(5)上所设置的活塞杆(7)带动巻筒内部的拉杆使巻筒直径处于最小闭合 状态,此时若实施第一次胀径,油路l、 3进油,回转缸(1)A、 C腔进油,B腔 油经油路2回油,小活塞(5)移动一行程L后抵住大活塞(4)停止,活塞杆(7) 拉动巻筒内部的拉杆移动行程L,完成第一次涨径;第二次涨径,回转缸(1)C 腔进油,A, B腔回油,小活塞(5)和大活塞(4)同时移动行程L、活塞杆(7)带动巻筒内部的拉杆也移动行程L、完成第二次涨径;缩径时,回转缸(1)A, B腔进油,C腔回油,大、小活塞(4、 5)分别移动到初始位停止,带动巻筒内部 的拉杆使巻筒直径处于最小闭合状态完成縮径。权利要求1、一种带材热轧卷取机、冷轧开卷机卷轴双行程胀缩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计是由回转缸和胀缩缸两部分共同组成,其内设计有三条油路并在回转缸上设置三处油腔,三处油腔与回转芯杆所设置的油路一一对应,胀缩缸内的活塞分为大、小两个截面面积不等的活塞并构成双行程,当大、小两个活塞分别处于胀缩缸两端作为初始位置时,小活塞上所设置的活塞杆带动卷筒内部的拉杆使卷筒直径处于最小闭合状态,此时若实施第一次胀径,油路1、3进油,回转缸A、C腔进油,B腔油经油路2回油,小活塞移动一行程L后抵住大活塞停止,活塞杆拉动卷筒内部的拉杆移动行程L,完成第一次涨径;第二次涨径,回转缸C腔进油,A,B腔回油,小活塞和大活塞同时移动行程L′,活塞杆带动卷筒内部的拉杆也移动行程L′,完成第二次涨径;缩径时,回转缸A,B腔进油,C腔回油,大、小活塞分别移动到初始位停止,带动卷筒内部的拉杆使卷筒直径处于最小闭合状态完成缩径。2、 一种带材热轧巻取机、冷轧开巻机巻轴双行程胀縮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中回转缸(1)内设置的回转芯杆(2)通过螺栓固定在胀縮缸(3) —侧,回转缸 (l)不同位置依次排列有A、 B、 C三处油腔,该三处油腔与回转芯杆(2)所设置的 三条油路」一对应,其中A腔与回转芯杆(2)的油路1联通,油路1穿过胀縮缸(3) 直通到大活塞(4)左侧,B腔与回转芯杆(2)的油路2联通,油路2与胀縮缸(3)所 设置的油路通道到达大活塞(4)右侧,C腔与回转芯杆(2)的油路3联通,油路3 与胀縮缸(3)所设置的油路通道到达小活塞(5)右侧;大、小活塞(4、 5)具有不同 的截面面积,共同安装在与之对应的胀缩缸(3)内,其中大活塞(4)与胀縮缸一端 面预留行程L',小活塞(5)在胀縮缸内预留行程L,并在小活塞(5)上通过螺母(6) 联接有活塞杆(7),活塞杆联接巻筒内部的拉杆,使巻筒胀径和縮径。全文摘要一种带材热轧卷取机、冷轧开卷机卷轴双行程胀缩缸装置设计是由回转缸(1)和胀缩缸(3)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材热轧卷取机、冷轧开卷机卷轴双行程胀缩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计是由回转缸和胀缩缸两部分共同组成,其内设计有三条油路并在回转缸上设置三处油腔,三处油腔与回转芯杆所设置的油路一一对应,胀缩缸内的活塞分为大、小两个截面面积不等的活塞并构成双行程,当大、小两个活塞分别处于胀缩缸两端作为初始位置时,小活塞上所设置的活塞杆带动卷筒内部的拉杆使卷筒直径处于最小闭合状态,此时若实施第一次胀径,油路1、3进油,回转缸A、C腔进油,B腔油经油路2回油,小活塞移动一行程L后抵住大活塞停止,活塞杆拉动卷筒内部的拉杆移动行程L,完成第一次涨径;第二次涨径,回转缸C腔进油,A,B腔回油,小活塞和大活塞同时移动行程L′,活塞杆带动卷筒内部的拉杆也移动行程L′,完成第二次涨径;缩径时,回转缸A,B腔进油,C腔回油,大、小活塞分别移动到初始位停止,带动卷筒内部的拉杆使卷筒直径处于最小闭合状态完成缩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向荣王艳丽赵景申王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