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090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流结构,包括蒸发器和设置于蒸发器下方的积水槽,所述积水槽截面呈V型,且其底部具有排水管;当凝结水从蒸发器滴到V型积水槽时,由于水的张力使水沿着V型面向下流,不会或很少量溅起小水珠;同时V型积水槽积水很少,一有水即可由排水管排出,避免了积水槽内的水不可控外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蒸发器的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制冷蒸发器上化霜时,水自然从翘片上流下,化霜速度较慢且不彻底,其积水槽采用矩形凹槽,水不易流出,易积水,且水流下到积水槽中会溅起小水珠至四处或外部,从而导致水不可控外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蒸发器的导流结构,其结构简单,当凝结水从蒸发器 滴到V型积水槽时,由于水的张力使水沿着V型面向下流,不会或很少量溅起小水珠;同时V型积水槽积水很少,一有水即可由排水管排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流结构,包括蒸发器和设置于蒸发器下方的积水槽,所述积水槽截面呈V型,且其底部具有排水管。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可以为纵立的导向板或导向片,也可以为垂挂在蒸发器底部的导向线或导向丝。当凝结水从蒸发器的上方流下到其下表面时,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水经过导流件导下,水珠流到下方V型积水槽,然后经排水管排出。本技术的优点是I.本技术的积水槽呈V型且底部具有排水管,当凝结水从蒸发器滴到V型积水槽时,由于水的张力使水沿着V型面向下流,不会或很少量溅起小水珠;同时V型积水槽积水很少,一有水即可由排水管排出,避免了积水槽内的水不可控外流。.本技术的在蒸发器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导流件,当凝结水从蒸发器的上方流下到其下表面时,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水经过导流件导下,水珠流到下方积水槽,这样可提高化霜的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其中1蒸发器;2积水槽;3排水管;4导流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蒸发器的导流结构,包括蒸发器I和设置于蒸发器I下方的积水槽2,所述积水槽2截面呈V型,且其底部具有排水管3。当凝结水从蒸发器I滴到V型积水槽2时,由于水的张力使水沿着V型面向下流,不会或很少量溅起小水珠;同时V型积水槽2积水很少,一有水即可由排水管3排出,避免了积水槽2内的水不可控外流。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I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导流件4,所述导流件4可以为纵立的导向板或导向片,也可以为垂挂在蒸发器底部的导向线或导向丝。当凝结水从蒸发器I的上方流下到其下表面时,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水经过导流件4导下,水珠流到下 方积水槽3,这样可提高化霜的效率。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导流结构,包括蒸发器(I)和设置于蒸发器(I)下方的积水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槽(2 )截面呈V型,且其底部具有排水管(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I)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导流件(4)。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流结构,包括蒸发器和设置于蒸发器下方的积水槽,所述积水槽截面呈V型,且其底部具有排水管;当凝结水从蒸发器滴到V型积水槽时,由于水的张力使水沿着V型面向下流,不会或很少量溅起小水珠;同时V型积水槽积水很少,一有水即可由排水管排出,避免了积水槽内的水不可控外流。文档编号F25B39/02GK202547198SQ201220084588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8日专利技术者杨强, 陈志明 申请人:苏州捷美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流结构,包括蒸发器(1)和设置于蒸发器(1)下方的积水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槽(2)截面呈V型,且其底部具有排水管(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明杨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捷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