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制造蓄电池铅圈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如下:下模具加温在50℃以上;1)将铅熔化;2)上下模具通过压力合拢密封;3)通过上模具进料口将铅液通过重力浇注到模具内;此时上模具冷却温度在300℃以下;4)铅液凝固至少5秒钟;5)下模具顶杆向上运动,将多余的铅料从进料口挤出;6)将成型的铅圈脱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增加下油缸向上运动,对正在凝固的铅液本身进行了挤压,使生产出的产品内部密度增高,孔隙率降低,孔隙率小于1%,产品成型性非常好,表面光滑;由于孔隙率低,使用时蓄电池中的酸没有可渗透孔道,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由于渗酸引起的电线与铅圈造成的不良接触,有效的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制造蓄电池铅圈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铅圈广泛用于蓄电池正负极连接端,是蓄电池与发动机连接的常 规接触点。铅圈的产品质量与蓄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关系。现有 两种生产铅圈的工艺方法。一种是手工资注工艺,先将铅熔化,然 后手工将铅液浇注在模具内,室温冷却,人工脱模,再取出工件。 这种工艺生产的铅圈,产品成型性较差,质量不稳定,铅圈表面粗 糙;由于采用人工浇注,浇注速度不易控制,浇注速度有快有慢, 造成温度变化,产品内部容易产生气孔和裂缝现象,致使铅圈在使 用过程中,蓄电池中的酸易通过铅圈上的气孔或裂缝向外渗透,造 成铅圈慢慢腐蚀,从而影响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了加强铅圈与 蓄电池盖板的咬合力,铅圈上设置有齿槽,但手工工艺制作的铅圈齿厚6 1咖,齿宽H也只有1咖,这样铅圈在与蓄电池盖板连接咬合 时,相互之间易产生扭转,造成铅圈与蓄电池盖板脱离。另一种制造蓄电池铅圈的工艺方法是热压铸法,采用热铸机生 产。将铅熔化后,用外压力将铅液挤入到热铸攀的模具中,室温冷 却,脱模取出工件。这种工艺方法的缺点是,通过外压力将铅液挤 入模具中,而此时模具内有大量的空气,由于铅液进入的速度快, 模具中的空气来不及排出,势必造成铅液与空气混合,导致产品在 成型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孔,孔隙率高达4%;由于铅圈内部存在大 量的气孔,铅圈在使用过程中,蓄电池内的酸会通过气孔爬到表面, 造成蓄电池的两端爬满了白色的硫酸铅,甚至会引起蓄电池接触不良,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铅圈内有大量的气孔,在 铅圈烧焊时,会产生飞溅,严重的会造成人体伤害,因此在操作时 要对操作人员的脸部等身体部位做好保护工作。这种方法制作的铅圈齿厚Slmm,齿宽H最多达5mm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克服上述己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挤压制造 蓄电池铅圈的工艺方法。一种,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 如下下模具加温在5(TC以上;1) 将铅熔化;2) 上下模具通过压力合拢密封;3) 通过上模具进料口将铅液通过重力浇注到模具内;此时上模具冷却温度在30(TC以下;4) 铅液凝固至少5秒钟;5) 下模具顶杆向上运动,将多余的铅料从进料口挤出;6) 将成型的铅圈脱模。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在制造工艺过程中,增加下油缸带动下 模具向上运动,将多余的铅料从进料口挤出的同时,对正在凝固的 铅液本身进行了挤压,使生产出的产品内部密度增高,孔隙率降低,孔隙率小于1%,产品成型性非常好,表面光滑;由于孔隙率低,使 用时,蓄电池中的酸没有可渗透的孔道,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由于渗 酸引起的电线与铅圈造成的不良接触,有效的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 寿命。又由于铅圈的孔隙率低,在烧焊过程中无飞溅现象,使烧焊 速度加快,生产成本降低。本专利技术中,下模具顶杆向上运动挤压时, 重力浇注使铅液在模具中流不到的部位此时可通过下模具顶杆向上 挤压而填满,所以无论采用手工浇注还是其他方法浇注,都可保证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成型性好,可生产不同形状的铅圈。本专利技术制作的铅圈齿厚Slmm,齿宽H可达7 10mm,使铅圈与蓄电 池盖板有更好的咬合力,从而增加了铅圈的扭矩,使铅圈与盖板之 间无法扭转。 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中未合模前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中合模后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中浇注铅液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中挤压成型示意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工艺制造的铅圈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已有技术工艺制造的铅圈结构示意图。l上油缸、2上模具、3进料口、 4冷却水孔、5下模具、6加热 管、7下模具顶杆、8顶杆连接板、9下油缸、IO铅液。 具体实施例,使用液压机;液压机设有具 冷却水孔4、加热管6;具体工艺如下上模具2与上油缸1固接,下模具5通过顶杆7、顶杆连接板8与下油缸9固接;下模具加温在50'C以上;1) 将铅熔化;2) 液压机带动上下模具通过压力合拢密封;3) 通过上模具进料口 3将铅液10通过重力浇注到模具内;此 时上模具冷却温度在30(TC以下,下模具顶杆位于初始状态;4) 铅液凝固至少5秒钟;5) 通过液压机下油缸带动下模具顶杆7向上运动,将多余的铅 料从进料口挤出;6) 将成型的铅圈脱模。 液压机上下模具通过至少20吨压力合拢。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如下下模具加温在50℃以上;1)将铅熔化;2)上下模具通过压力合拢密封;3)通过上模具进料口将铅液通过重力浇注到模具内;此时上模具冷却温度在300℃以下; 4)铅液凝固至少5秒钟; 5)下模具顶杆向上运动,将多余的铅料从进料口挤出; 6)将成型的铅圈脱模。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 其特征在于,使用液压机;具^^工艺如下上模具与上油缸固接,下模具通过顶杆与下油缸固接;下模具加温在50t;以上;1) 将铅熔化;2) 液压机带动上下模具通过压力合拢密封;3) 通过上模具进料口将铅液通过重力浇注到模具内;此时上模 具冷却温度在30(TC以下,下模具顶杆位于初始状态;4) 铅液凝固至少5秒钟;5) 通过液压机下油缸带动下模具顶杆向上运动,将多余的铅料 从进料口挤出;6) 将成型的铅圈脱模。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其特征在于,液压机上下模具通过至少20吨压力合拢。全文摘要一种,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如下下模具加温在50℃以上;1)将铅熔化;2)上下模具通过压力合拢密封;3)通过上模具进料口将铅液通过重力浇注到模具内;此时上模具冷却温度在300℃以下;4)铅液凝固至少5秒钟;5)下模具顶杆向上运动,将多余的铅料从进料口挤出;6)将成型的铅圈脱模。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增加下油缸向上运动,对正在凝固的铅液本身进行了挤压,使生产出的产品内部密度增高,孔隙率降低,孔隙率小于1%,产品成型性非常好,表面光滑;由于孔隙率低,使用时蓄电池中的酸没有可渗透孔道,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由于渗酸引起的电线与铅圈造成的不良接触,有效的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21C23/02GK101362155SQ20071004465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7日专利技术者高学清 申请人:高学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压制造蓄电池铅圈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如下: 下模具加温在50℃以上; 1)将铅熔化; 2)上下模具通过压力合拢密封; 3)通过上模具进料口将铅液通过重力浇注到模具内;此时上模具冷却温度在300℃以下; 4)铅液凝固至少5秒钟; 5)下模具顶杆向上运动,将多余的铅料从进料口挤出; 6)将成型的铅圈脱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学清,
申请(专利权)人:高学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