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支腿以及具有这种支腿的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640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起重机支腿,包括支腿臂架,设置在所述支腿臂架上的油缸座,支腿油缸以及支脚盘,所述支腿油缸一端固定在所述油缸座内,所述起重机支腿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以及可植入支脚,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支腿油缸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支脚盘连接固定,所述可植入支脚连接固定在所述支脚盘的底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这种支腿的起重机。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起重机支腿以及具有这种支腿的起重机,利用可植入支脚植入泥土中的力量增强起重机支腿的稳固性,从而使起重机在工作过程中更稳定更安全,使得起重机在多种工况下都可以安全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起重机
,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起重机支腿以及具有这种支腿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起重机构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物料的起重、运输、装卸、安装和人员输送等作业中。起重机是以间歇、重复的工作方式,通过起重吊钩或其它吊具起升、下降或升降与运移物料的机构设备。移动式起重机是一种具有自动行走功能的起重机,其底盘除安装有车轮外,一般 还设置有用于支撑起重机的伸缩式支腿,所述伸缩式支腿主要包括固定支腿及活动支腿,其中固定支腿与活动支腿均是由钢板材料焊接成箱形结构的部件,且活动支腿设置在固定支腿内。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活动支腿可在固定支腿内来回伸缩。通常,在移动式起重机处于行进状态时,活动支腿收缩在固定支腿内;而在移动式起重机进行吊装作业时,将活动支腿从固定支腿两端,亦即起重机车身两侧横向伸出,以增大移动式起重机的稳定性,防止侧翻。请参照图I所示,现有的起重机活动支腿通常包括支腿臂架90,设置在支腿臂架90 一端的油缸座92,支腿油缸93,以及设置在支腿油缸93底端的支脚盘94。支腿油缸93大致垂直于支腿臂架90设置,其一端固定在油缸座92内,另一端通过销轴等与支脚盘94固定连接。现有的起重机活动支腿从固定支腿伸出到预定位置后,由操作者操控支腿油缸93,使支脚盘94接触地面,并为整个活动支腿提供支撑。但是上述的起重机活动支腿在工作时存在以下缺点对地面的坚实程度要求较高;为了提高接地比压,需要不断地提高支脚盘94的支脚板接地面积,因此随着起重机吨位的增加,支脚盘94越来越大;起重机在野外松软泥土工况作业时,需要在支脚盘94下面垫很多垫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更好的起重机支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其支腿稳定性更好的起重机。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支腿,包括支腿臂架,设置在所述支腿臂架上的油缸座,支腿油缸以及支脚盘,所述支腿油缸一端固定在所述油缸座内,所述起重机支腿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以及可植入支脚,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支腿油缸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支脚盘连接固定,所述可植入支脚连接固定在所述支脚盘的底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旋转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支腿油缸一端的连接,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另一端与所述支脚盘的连接,以及所述支脚盘与所述可植入支脚的连接均为可拆卸式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旋转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支腿油缸一端通过销轴连接固定,和/或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另一端与所述支脚盘通过销轴连接固定,和/或所述可植入支脚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所述支脚盘的底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可植入支脚是螺旋形钻头结构。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可植入支脚呈锥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旋转驱动装置是液压马达。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旋转驱动装置是电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液压系统和支腿,所述起重机还包括快换液压元件,所述支腿为前述的起重机支腿,所述支腿通过所述快换液压元件与所述液压系统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快换液压元件包括液压管和快换接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前述的起重机支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支腿以及起重机,利用可植入支脚植入泥土中的力量增强起重机支腿的稳固性,从而使起重机在工作过程中更稳定更安全,使得起重机在多种工况(如松软,泥泞等土地)下都可以安全使用。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的起重机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起重机支腿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起重机支腿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具有本技术起重机支腿的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起重机支腿以及具有这种支腿的起重机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起重机支腿I包括支腿臂架10,设置在支腿臂架10 —端的油缸座12,其顶端固定在油缸座12内的支腿油缸14,设置在支腿油缸14底端的液压马达16,设置在液压马达16底端的支脚盘18、以及设置在支脚盘18底部的可植入支脚19。支腿臂架10为常规的箱式结构。油缸座12设置在支腿臂架10的一端。支腿油缸14大致垂直于支腿臂架10设置,其一端固定在油缸座12内,液压马达16通过销轴166连接在支腿油缸14的另一端。支腿油缸14可以是伸缩油缸。液压马达16可对支脚盘18和可植入支脚19提供旋转力。液压马达16可通过快换液压元件连接到起重机或者支腿的液压系统。在本实施例中,快换液压元件包括一组液压管162以及快换接头102、164。液压管162的两端可分别连接设置在支腿臂架10上与支腿液压系统连接的快换接头102,以及设置在液压马达16上的快换接头164,从而将液压马达16连接到液压系统。支脚盘18包括轴部180、底板182,以及设置在轴部180和底板182之间的多个支脚架184,多个支脚架184呈伞状均匀分布 在轴部180周围。支脚盘18通过销轴186连接在液压马达16的另一端。优选销轴186的设置方向与销轴166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可植入支脚19可以是螺旋形钻头结构,优选其上端尺寸较大,下端尺寸较小。可植入支脚19尺寸较大的上端通过螺钉等固定在支脚盘18的底板182底侧。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起重机支腿I安装在起重机2上,并且需要调整起重机支腿I对起重机2提供辅助支撑时,由操控者操控液压系统,使支腿油缸14从收缩状态逐渐伸长,同时使液压马达16带动支脚盘18和可植入支脚19旋转,从而使可植入支脚19同时受到压力以及旋转力,可植入支脚19即可植入地面的泥土中,直到可植入支脚19植入足够的深度,例如支脚盘18的底板182接触到地面,再由操控者操控液压系统停止工作即可。这样可植入支脚19稳固的植入地面,从而使起重机支腿I可以稳固地支撑起重机2,从而增加起重机2在松软地面工作状态下的安全性能。当起重机2在较为坚实的地面工作时,也可以将液压马达16和可植入支脚19拆下。直接将支脚盘18用销轴固定在支腿油缸14 一端,即可作普通的起重机支腿使用。也可以理解为,在普通的起重机支腿上,增设液压马达16和可植入支脚19,即成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起重机支腿1,因此成本较低,使用方便。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起重机支腿I的第二实施例中,其它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电机替代液压马达16,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支腿,包括支腿臂架,设置在所述支腿臂架上的油缸座,支腿油缸以及支脚盘,所述支腿油缸一端固定在所述油缸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支腿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以及可植入支脚,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支腿油缸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支脚盘连接固定,所述可植入支脚连接固定在所述支脚盘的底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宏伟孙得吉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