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用转台座体和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429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用转台座体,包括底板、下盖板、立板、下铰点加强结构和两块平行设置的墙板,所述墙板与所述底板垂直,所述起重机的起重臂铰接在所述墙板的上端,所述起重机的油缸铰接在所述起重机转台座体的下铰点处,所述下铰点加强结构用于加强对所述油缸的连接;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还包括墙板连接板,所述墙板连接板的首端连接至所述下盖板,所述墙板连接板的尾端向下弯折,所述墙板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连接至两块所述墙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起重机用转台座体用料少的同时结构稳定性更好,在应力集中处不易开焊,从而降低了成本,增加了起重机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起重机用转台座体和一种起重机。
技术介绍
转台是起重机承载的重要连接部件,它通过回转支承,坐落在底盘的专用座圈上,保证转台可以实现360°回转。转台座体是指坐落在转台底板上的两个平行竖立的侧板和多组箱型结构的组合,把转台联接成为一个刚性的结构体。转台座体结构的合理性,不仅和吊载作业偏载性能有 关,而且影响整机使用的稳定性能。目前,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转台座体大多采用多组箱型结构,在应力集中处容易开焊。具体而言,采用现有多箱体结构布局方式,存在以下缺陷I)左右墙板通过多箱体结构来加强,用料过多;2)多箱体结构焊缝多,施焊不便,应力集中处易开焊;3)起重臂的铰点加强处焊缝多,易开焊;4)转台座体整体刚性不够,影响起重机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需要一种新的起重机转台座体,用料少的同时结构稳定性更好,在应力集中处不易开焊,从而降低成本,以及增加起重机的稳定性。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用转台座体,包括底板、下盖板、立板、下铰点加强结构和两块平行设置的墙板,所述墙板与所述底板垂直,起重机的起重臂铰接在所述墙板的上端,所述起重机的油缸铰接在所述起重机转台座体的下铰点处,所述下铰点加强结构用于加强对所述油缸的连接。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还包括墙板连接板,所述墙板连接板的首端连接至所述下盖板,所述墙板连接板的尾端向下弯折,所述墙板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连接至两块所述墙板。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两块墙板之间采用一块墙板连接板进行连接固定,而不采用多箱体结构,有效地节省了起重机转台座体的用料,降低了成本。优选地,两块所述墙板分别为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还包括第一墙板加强板和第二墙板加强板。其中,所述第一墙板加强板平行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墙板内侧,且与所述下盖板、所述底板、所述立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墙板加强板的边缘向所述第一墙板弯折并连接至所述第一墙板;所述第二墙板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墙板加强板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墙板的内侧。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两块墙板内侧对称地设置第一墙板加强板和第二墙板加强板,对墙板进行的加强,而且在第一墙板加强板和第二墙板加强板上也设置有臂套,对易开焊的起重臂铰点处也进行的加强,有效地加强了座体的结构,提高了起重机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第一墙板加强板具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臂套加强板、第一臂套支撑板和第一墙板下加强板;所述第二墙板加强板具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二臂套加强板、第二臂套支撑板和第二墙板下加强板。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墙板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墙板加强板均分成三个部分,可以方便第一墙板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墙板加强板的形状的设计,从而在达到所需强度的同时使用最少的材料;而且第一墙板加强板自身连成一体,以及所述第二墙板加强板自身连成一体,结构更稳定,有效地提高了第一墙板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墙板加强板对墙板和起重臂铰点处的加强效果。优选地,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还包括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连接 至两块所述墙板。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内增设下连接板,对两块墙板之间下部的连接进行了加强,加强了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的强度,提高了起重机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下连接板垂直于所述底板及所述墙板。在该技术方案中,垂直的情况下可以更方便下连接板的受力,从而对两块墙板进行更好的加强,提高了所述起重机转台座体的强度,而且减小了下连接板的长度,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优选地,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还包括第一上加强板和第二上加强板,所述第一上加强板垂直覆盖在所述第一墙板上;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上加强板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墙板上。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上增设第一上加强板和第二上加强板,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的强度,而且可以将吊起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时用的耳座设置在第一上加强板和第二上加强板上,提高了耳座与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连接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还包括第一上加强筋、第一下加强筋,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上加强筋和所述第一下加强筋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墙板上的第二上加强筋和第二下加强筋。其中,所述第一上加强筋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上加强板,所述第一上加强筋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臂套加强板;所述第一下加强筋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上加强板,所述第一下加强筋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墙板下加强板。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提高第一上加强板和第二上加强板与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的其它部件的连接强度,提高了通过耳座吊起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时的安全性。优选地,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还包括上加强板、下加强板和设置在所述上加强板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其中,所述上加强板与所述立板平行地设置在所述立板的内侧,所述上加强板的两侧分别连接至两块所述墙板,所述上加强板的上端向所述立板的方向折弯并连接至所述立板,所述上加强板的下端连接至所述下加强板的上端;所述下加强板为V形板,所述下加强板的两侧分别连接至两块所述墙板,所述下加强板的下端连接至所述下盖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平行于所述墙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连接至所述下加强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墙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墙板之间的距离且均小于两块所述墙板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两块墙板上部之间的连接以及起重臂铰点处的结构进行了大幅的加强,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起重臂铰点处应力过于集中而易开焊的问题。优选地,所述第一墙板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腰形孔,所述第一墙板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墙板对应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同的第二通孔; 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还包括第一柱形加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柱形加强板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墙板上的第二柱形加强板,所述第一柱形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一墙板加强板,所述第一柱形加强板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相配合并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该技术方案中,加强了第一墙板与第一墙板加强板、以及第二墙板与第二墙板加强板之间的连接,提高了所述起重机用转台座体结构的强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用转台座体。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起重机用转台座体用料少的同时结构稳定性更好,在应力集中处不易开焊,从而降低了成本,增加了起重机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I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起重机用转台座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中起重机用转台座体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I中起重机用转台座体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图I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起重机用转台座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中起重机用转台座体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I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用转台座体,包括底板(1)、下盖板(2)、立板(3)、下铰点加强结构(7)和两块平行设置的墙板(4),所述墙板(4)与所述底板(1)垂直,起重机的起重臂铰接在所述墙板(4)的上端,所述起重机的油缸铰接在所述起重机转台座体的下铰点处,所述下铰点加强结构用于加强对所述油缸的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墙板连接板(5),所述墙板连接板(5)的首端连接至所述下盖板(2),所述墙板连接板(5)的尾端向下弯折,所述墙板连接板(5)的两侧分别连接至两块所述墙板(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平肖良才谢恩华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