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用于该电池模组的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9309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3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将多个组电池(200)层叠而成的电池模组,组电池(200)具备:以将一方的电极对齐的方式收容多个单电池(100)的绝缘性壳(30)、将多个单电池(100)的一方的电极并联连接的第1连接板(21)、及将另一方的电极并联连接的第2连接板(22),第1连接板(21)具有向与第2连接板(22)相反方向延伸的第1连接端子(21a),第2连接板(22)具有向与第1连接端子(21a)相同方向延伸的第2连接端子(22a),第1连接端子(21a)向壳(30)外突出,第2连接端子(22a)埋设在壳(30)内,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组电池(200)中,一个组电池的第1连接端子(21a)与另一个组电池的第2连接端子(22a)相互嵌合而串联连接,一个组电池的第1连接端子(21a)埋设在另一个组电池的壳(30)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由多个电池形成的组电池多个层叠而构成的电池模组、及用于该电池模组的组电池。
技术介绍
将多个电池收容于壳中而能够输出规定的电压及容量的电池包被广泛用作各种设备、车辆等的电源。其中,开始采用如下这样的技术将使通用的电池并联、串联连接而输出规定的电压及容量的组电池模组化,并对该电池模组进行各种组合,从而使其能够对应多种多样的用途。该模组化技术由于通过使收容于电池模组中的电池高性能化而能够实现电池模组本身小型化、轻量化,因此有以下各种优点提高组装电池包时的作业性,并且提闻向车摘等被限制的空间搭载时的自由度等。·例如作为车辆用的电源,正在进行使用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开发,但不限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了根据电池的种类得到最优的高输出及高容量特性,需要形成将多个组电池进行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而成的电池模组。在专利文献I中,作为将多个电池收容于壳中而成的组电池的组装方法,记载了以下的方法在各壳的周缘部设置贯通孔,在各贯通孔中插入螺栓,将壳彼此相互连接,构成电池模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1475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将组电池彼此相互连接来构成电池模组,因此难以确定组电池的位置,从而电池模组的组装和拆卸变得麻烦。另外,由于用螺栓将组电池彼此连接,因此带电部(电极端子)存在于组电池的外部,从而需要ー边注意由于接触而引起触电,一边进行电池模组的组装作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将组电池彼此组合而容易组装和拆卸、并且能够防止由于接触带电部而引起触电的电池模组。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池模组为将多个组电池层叠而成的电池模组,组电池具备以将一方的电极对齐的方式收容多个单电池的绝缘性的壳、将多个单电池的一方的电极并联连接的第I连接板、将多个单电池的另一方的电极并联连接的第2连接板,第I连接板及第2连接板相对于单电池配设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上,第I连接板具有向与第2连接板相反方向延伸的第I连接端子,第2连接板具有向与第I连接端子相同方向延伸的第2连接端子,第I连接端子向壳外突出,第2连接端子埋设在壳内,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组电池中,ー个组电池的第I连接端子与另ー个组电池的第2连接端子相互嵌合而串联连接,一个组电池的第I连接端子埋设在另ー个组电池的壳内。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使ー个组电池的第I连接端子与另ー个组电池的第2连接端子在壳内串联连接,因此容易将组电池彼此组装,并且能够防止由于接触带电部而引起触电。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通过将组电池彼此组合而容易组装和拆卸、并且能够防止由于接触带电部而引起触电的电池模组。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组电池的单电池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 (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组电池的俯视图,(b)是沿(a)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3 Ca)是从组电池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组电池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池模组的构成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电池模组的构成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组电池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不脱离发挥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的范围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进而,还可以与其他实施方式组合。图I是示意地表示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组电池的电池(以下称为“单电池”)100的构成的剖视图。构成本专利技术中的组电池的单电池100例如可以采用如图I所示那样的圆筒形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锂离子二次电池还可以是用作笔记本型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的通用电池。此时,由于能够将高性能的通用电池用作电池模组的单电池,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实现电池模组的高性能化、低成本化。另外,单电池100具备安全机构,其在由于发生内部短路等而引起电池内的压カ上升时,向电池外放出气体。以下,ー边參照图1,ー边对单电池100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将正极I和负极2隔着隔膜3卷绕而成的电极组4与非水电解液一起收容于电池壳7中。在电极组4的上下表面上,配设有绝缘板9、10,正极I经由正极引线5与过滤器12接合,负极2经由负极引线6与兼作负极端子的电池壳7的底部接合。过滤器12与内盖13连接,内盖13的突起部与金属制的阀体14接合。进而,阀体14与兼作正极端子的端子板8连接。并且,端子板8、阀体14、内盖13、及过滤器12形成为一体,隔着垫圈11密封电池壳7的开ロ部。如果在单电池100中发生内部短路等而单电池100内的压カ上升,则阀体14向端子板8膨胀,如果内盖13与阀体14的接合发生偏离,则电流路径被截断。如果单电池100内的压カ进一歩上升,则阀体14破裂。由此,在单电池100内产生的气体经由过滤器12的贯通孔12a、内盖13的贯通孔13a、阀体14的裂痕、以及端子板8的开放部8a向外部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将在单电池100内产生的气体向外部排出的安全机构不限于图I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接着,ー边參照图2 (a)、(b)、及图3 (a)、(b),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组电池200的构成进行说明。这里,图2 (a)是组电池200的俯视图,图2 (b)是沿图2(a)中的B-B线的剖视图。另外,图3 (a)是从组电池200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 (b)是从组电池200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如图2 (a)、(b)所示,在组电池200中,将多个单电池100以将一方的电极对齐的方式收容于绝缘性的壳30中。并且,多个单电池100的正极端子8通过正极连接板(第I连接板)21并联连接。另外,多个单电池100的负极端子(电池壳7的底部)通过负极连接板(第2连接板)22并联连接。另外,正极连接板21及负极连接板22相对于单电池100配 设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上。这里,正极连接板21具有向与负极连接板22相反方向(从单电池100的负极端子侧到正极端子侧的方向)延伸的正极连接端子(第I连接端子)21a,负极连接板22具有向与正极连接端子21a相同方向延伸的负极连接端子(第2连接端子)。并且,如图3(a)、(b)所示,正极连接端子21a向壳30外突出,负极连接端子22a埋设在壳30内。ー边參考图2 (a)、(b)、及图3 (a)、(b),ー边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组电池200的构成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如图2 (a)所示,多个单电池(筒状电池)100交错排列(图中以由5个、4个、5个单电池形成的3列排列),收容于壳30内,构成组电池200。这里,单电池100的正极端子8以朝向同一方向对齐的方式排列,多个单电池100电并联连接。由此,在将多个组电池200集合而成的电池模组(进而将多个电池模组集合而成的电池包)中,即使万一构成组电池200的单电池100之ー产生故障,也能够确保电池模组(进而电池包)的电流供给。具体来说,如图2 (b)所示,以在壳30内夹着单电池100的上下表面的方式,配置正极连接板21和负极连接板22。正极连接板21与各单电池100的正极端子8连接。另夕卜,负极连接板22与各单电池100的负极端子(电池壳7的底部)连接。由此,各单电池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井俊介永山雅敏中岛琢也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